《印度時報》網站1月30日文章,原題:臥龍藏虎 臺灣是亞洲早期的經濟猛虎之一,但卻一直遠離印度的關注焦點。就在幾周前,這個擁有2300萬人口的小島在選舉中的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如何應對崛起中的中國大陸,卻在印度引起共鳴。
當西方市場趨于停滯時,經濟日益增長的中國成為臺灣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機會。臺商投資大陸不會遇到語言和文化差異。然而,在兩岸兄弟感情中間卻橫亙著威脅臺灣的導彈。
中國大陸給臺灣帶來的“機會—威脅”模式在許多方面均映射著中國給印度帶來的復雜外交關系挑戰(zhàn)。中國通過轉讓核技術和導彈技術幫助巴基斯坦建立核武庫,不熱衷于解決與印度的邊界糾紛,還通過另紙簽證等舉動在外交上刺激印度。然而,中國同時也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
從新德里的“向東看”戰(zhàn)略出發(fā),這恰恰是臺灣的意義所在。它不僅可以幫助印度實現某些國內經濟目標,同時也可以助其實現針對中國的戰(zhàn)略目標。臺灣擁有大量可供投資的外匯儲備。而在電子硬件制造、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提升農業(yè)生產力等領域,臺灣也證明了自己的專業(yè)實力。新德里可以同臺灣簽署自貿協定,邀請臺灣幫助其建立產業(yè)走廊。諸如此類的經濟合作很適合臺灣,因為它要實現多樣化,在亞洲所有增長極中放置賭注,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中國大陸這一只籃子里。而這同時也將幫助印度增加就業(yè),加快經濟增長。
然而,一個問題可能較為敏感,即文化差異,這將成為阻撓臺灣公司投資印度的因素。但從印度角度而言,打入中華文化圈是必要的。在這一方面,臺灣能夠幫助印度。為何不吸引臺灣教師來印度學校教授中文,并派遣印度學生到臺灣汲取中國文化呢?這將有助于扭轉印度與中國不對稱的貿易關系。與印度不同,臺灣在與中國大陸的貿易中通常為順差。
與臺灣增進關系還有助于解決與中國的政治不對稱問題。如果中國在外交上欺凌印度,新德里可以通過調整對臺關系予以報復。
假如印度在數十年的疏忽之后最終打算向東看,臺灣就不應該距其關注點如此遙遠?,F在該是推動雙方建立更強勁合作關系的時候了。▲(作者斯瓦加圖·甘古里,伊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