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東名工貿有限公司管理者代表 戴吾善)
來到現(xiàn)就職公司擔任公司管理者代表已有9年時間,入職前的管理基礎是在原廠里聽過一天介紹質量認證標準方面知識的課,及在第三方認證審核時參加過首末兩次會議,在過程審核時拍拍照,做一點宣傳工作,對管理的認知僅此而已,可以說自己當時還是一張白紙。
2003年初到新公司任職并擔任管理者代表,那時公司的認證工作剛進行二個月,公司請了兩位咨詢師指導,每周一次。在體系文件草稿出來后,我邊學習邊對照體系文件,不懂就請教老師,文件修改了80多處,第一次內審和管理評審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但第三方審核時列出了5個一般不符合項,要求整改后報審核組長。這次事件對我教訓很深,認識到了自己在這方面知識的貧乏。次年我以58歲大齡自費參加國家注冊審核員培訓,通過努力,一次通過了培訓考核。此后,以三重身份在公司踐行管理者的功能。
公司雖小,但其產品卻能上天入海。公司生產制造的超精密儀器可謂“九天攬月”;公司生產制造的船用動力裝置中的關重件曲軸、連桿、缸套等,可謂“五洋捉鱉”;公司為多家世界500強公司配套設計并制造汽車零件檢具,產品出口到日本、德國等國。公司產品涉及軍品和汽車行業(yè)產品,體系運行要求較高,因此,公司每年除接受第三方認證審核、監(jiān)督檢查外,還要接受第二方和軍代表的不定期檢查。
認識到公司的市場環(huán)境及崗位職責后,我意識到光具備ISO9001知識還不夠,于是便購買相關資料,學習ISO/TS16949、GJB9001B—2009等標準的相關知識。公司每年內審、管理評審、第三方審核不符合項整改的90%以上工作是由我一人完成,日常體系運行監(jiān)督、生產計劃編制、采購計劃編制、技術準備等工作都是我在負責。我在實踐中學習,并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由于在原來的工作中接觸過產品設計、質量管理、技術管理、廠報主編等工作,我意識到作為管理者代表,最好是全材,樣樣都懂一點,雖不要求專,但至少對產品要熟悉,俗話說“萬寶全師缺一只角”。
因朋友介紹和邀請,做過幾家單位咨詢工作。體會到咨詢工作比審核員難做。審核員具有身份優(yōu)勢,遇到不太懂的問題,可以避重就輕地回答。但咨詢員沒有這個優(yōu)勢,第一現(xiàn)在搞體系認證的單位極大部分是民企、私企,從企業(yè)員工中挑出一個合適的人來做管理者代表或內審員實屬不易,或勉強找出人來,也需多次講解才領會要點,且由于這種企業(yè)人員流動性大,待來年崗位人員換了,講解還得從頭再來。第二是私企管理帶有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極大部分體系要求做的制度等均未建立,要徹底改變這種管理模式還需從基礎建立。第三是人員應變能力差,開展咨詢工作耗時。
管理者代表作為最高管理者的全權代表,應對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和改進承擔組織、指導、協(xié)調和監(jiān)控責任。一般管理者代表都由公司總工程師兼任管理者代表,這樣技術和行政管理能力都能滿足要求。筆者認為管理者代表最好至少達到實習審核員水平。做咨詢工作,既是老師又是學生,別人做得好的東西也應當學習,增加見識,擴大知識面,這樣對做好管理者代表很有幫助。
曾做了幾年國家注冊審核員,由于是兼職,出去審核的機會極少。在咨詢單位工作時與多家認證機構的審核員打過交道,收獲頗豐。期間向同行學習文件怎么審,審核計劃、審核檢查表、不符合項報告、審核報告如何撰寫,并且結合自己的特點,換位思考,學習他們的長處和優(yōu)點。審核時提出的口頭或書面不符合項,我都會認真思考,特別是與我的看法有不同意見時,我一定千方百計找資料去學習、弄懂它,或直接和審核員溝通。這是針對性很強的學習,印象深刻,終身難忘。同行不是冤家,都是我的老師,他們的長處、優(yōu)點我學習之,他們的不足也豐富了我的人生經歷,也是財富。
例如,2010年我在一家公司搞咨詢,國軍標第二方認證,首次會議,當總經理介紹我是技術副總兼副管理者代表時,審核組長當場大聲訓斥:“叫我們好好學習標準,標準上什么地方有副管理者代表這樣的職務”。而后審核到某處時,他又大聲提到副管理者代表一事。場面使得總經理很尷尬,我當場沒有頂撞,但審核過程中私下與審核組長交流說:“副管理者代表不是本公司專利,在民品審核中,如建筑行業(yè)、連鎖店等,總部在某地,其他業(yè)務散布全國各地,設一副管理者代表很正常?!睂徍私M長馬上意識到不對,在末次會議后的工作午餐時還公開為此道歉。事后,我還專門學習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認證認可協(xié)會等三個部門編寫的2008版《質量管理體系國家標準理解與實施》一書,其中5.5.2管理者代表一節(jié)中就講到:“對于擁有一個以上現(xiàn)場或場所的組織來說,可以在每一處現(xiàn)場委派一個人作該區(qū)域的管理者代表,但組織質量管理體系應有一個總的管理者代表,只能由總的管理者代表對組織全權負責?!?/p>
在討論按國家標準生產產品能否刪減7.3設計和開發(fā)時,當時兩位高級審核員持對立的意見,我查找了很多文件、標準、資料,充分的理由說服組織不能刪減7.3設計和開發(fā);再有,曾有一位老總說,按國家標準生產產品合格,出了問題企業(yè)不承擔任何責任,為此我又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等有關條款規(guī)定:《產品質量法》不承擔賠償責任的三條特例,在《侵權責任法》未被排除,也要承擔相應責任。
總之,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提高一次認識,在履行管理者代表的職責中,不斷學習、實踐與提高。碰到的問題越多,學習和解決問題越多,質量管理水平也就提高就越快。此外,質量管理工作一定要和經濟利益掛鉤,并考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