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貝尼托·墨索里尼執(zhí)政時期意大利紅海地區(qū)擴張政策

      2012-03-19 02:07:00馬子堂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4期
      關鍵詞:墨索里尼紅海埃塞俄比亞

      馬子堂

      (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24)

      貝尼托·墨索里尼執(zhí)政時期意大利紅海地區(qū)擴張政策

      馬子堂

      (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24)

      擴張政策是貝尼托·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對外政策的核心。重建古羅馬帝國輝煌的愿望、意大利國內的經濟危機、紅海地區(qū)的各種矛盾、對英國欺騙性外交和英國擁有大量殖民地的不滿,以及當時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共同促成了意大利對紅海地區(qū)的擴張。意大利對紅海地區(qū)的擴張表現在:對埃塞俄比亞等國的軍事入侵、對紅海地區(qū)國家的政治滲透、對占領區(qū)農業(yè)生產的管制、對殖民地的宗教改造。擴張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受到了英國和占領區(qū)人民的阻撓而終歸破產,意大利壟斷資產階級內部產生分裂,意大利經濟開始崩潰,貝尼托·墨索里尼政權最終垮臺。

      貝尼托·墨索里尼;紅海地區(qū);擴張政策

      意大利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對 1922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意大利外交的研究,是國際關系史、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史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對這一時期意大利外交的研究中,對貝尼托·墨索里尼外交政策的研究尤為重要,而對紅海地區(qū)①紅海地區(qū)的國家包括: 1.西亞國家: 巴勒斯坦(英國委任統治)、敘利亞(法國委任統治)、黎巴嫩(法國委任統治)、漢志(中立)、也門(中立)、哈達拉毛(英殖民地); 2.非洲國家: 埃及、蘇丹(英殖民地)、厄立特里亞(意殖民地)、法屬索馬里(法殖民地)、英屬索馬里(英殖民地)、意屬索馬里(意殖民地)、阿比西尼亞(1941年前屬意大利).的擴張政策恰是墨索里尼外交政策的重要部分。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專文對墨索里尼政府在紅海地區(qū)的擴張政策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本文試圖對其進行系統梳理和全面研究,并就教于方家。

      一、擴張政策出臺的背景

      擴張政策是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對外政策的核心。1922年11月1日,墨索里尼主持的第一次法西斯內閣會議就討論了對外擴張問題,墨索里尼認為法西斯政府應抓住時機多征服一些殖民地。他從一上臺就將外交政策放在了首位:“頭一樣,要徹底地改革意大利的外交政策。要去開始創(chuàng)造一個穩(wěn)固的基礎而不去革新外交政策,是一個很大的錯誤?!盵1]“法西斯政策的特點是支持本國在國外的偉大形象和威望,這種趨勢已經通過我們巨大的勝利在道義上被支持?!盵2]158“在1922年11月16日,墨索里尼對國會大臣發(fā)表的開場演講中,他把意大利的外交政策改為從原來的消極趨向于積極地推動,并將奉行維護尊嚴與國家利益的政策?!盵3]墨索里尼曾聲稱“擴張是民族生存的基礎、是法西斯主義的根本使命、是一種生命力的表現,法西斯的帝國主義擴張傾向是國家活力的明顯標志。”①轉引自: 艾德尼·墨索里尼: 一個比“魔鬼”更可怕的劊子手[M].北京: 時事出版社, 1998: 437.墨索里尼欲借助古羅馬帝國的歷史鼓動國內民族主義:“墨索里尼曾承諾要把意大利建成世界強國,獲得前所未有的聲望。重建古羅馬輝煌的愿望和國內的人口壓力迫使墨索里尼采取了一項中世紀時期的擴張政策,他把這項政策叫做‘我們的海洋’,以此標榜自己是凱撒大帝的繼承者?!盵4]1922年10月30日意大利法西斯黨奪取國家政權。他的最大心愿是恢復古代的光輝業(yè)績,確立意大利在地中海、中歐、東南歐和紅海地區(qū)的霸權地位,最終建立東起印度洋、西至大西洋的法西斯大帝國。由于實力較弱,意大利對中歐和巴爾干地區(qū)的擴張受到英法兩國阻撓,于是它便將矛頭對準紅海地區(qū)。紅海地區(qū)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它是意大利和英國??战煌ň€的交點。為了更準確地理解意大利對紅海地區(qū)的擴張,我們必須分析當時意大利擴張政策出臺的國內外背景。

      首先,經濟危機加速了擴張政策的修改實施。1929 – 1933年的經濟危機蔓延的形勢下,墨索里尼認為侵略埃塞俄比亞可以解決經濟危機和國內社會問題,而“埃塞俄比亞還是奴隸制統治,這為墨索里尼的征服行動賦予了傳播文明和解救苦難民族的美名”[5]。同時,經濟危機使各國認識到世界經濟已經結成一個整體,各國資源應統籌使用。為此,“1932年召開了兩個世界性會議:裁軍會議和世界經濟會議。兩個會議分別以德國退出裁軍會議和美國堅持應優(yōu)先考慮健全的對內國策而失敗,這導致了墨索里尼的自給自足計劃、小麥之戰(zhàn)計劃、原料的積累和代用品儲備等計劃的加速實施,最終導致為應付經濟封鎖而做出全面準備?!盵6]

      其次,紅海地區(qū)的矛盾讓墨索里尼有機可乘。紅海地區(qū)的矛盾可分為兩類:第一,紅海地區(qū)國家內部固有的矛盾。諸如:統治階級內部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作為統治階級與人民之間的矛盾,由世仇、水井和土地等引發(fā)的部族矛盾,基督教徒、伊斯蘭教徒和猶太教徒之間的宗教矛盾。第二,紅海地區(qū)國家與英法列強之間的矛盾。其原因主要是:英法希望紅海地區(qū)統治階級能和他們合作,共同抵抗軸心國的軍事入侵,而后者懷著借軸心國的力量削弱英法的實力的想法,更愿意保持中立。如:“1940年5月30日已經調任埃及駐羅馬公使的穆拉德·西德·艾哈邁德曾以自己的名義說他的政府終將宣布中立?!盵7]紅海地區(qū)的激進分子,如阿拉伯民族主義者與英法的矛盾甚至達到了激化的程度,表現為1925 – 1927年敘利亞民族主義者領導的反對法國殖民統治和軍事占領的大起義和1936 – 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反對英國委任統治和分治計劃的大起義。

      再次,墨索里尼對英國欺騙性外交和英國擁有大量殖民地的不滿。英國在1915年簽訂的《倫敦條約》中對意大利的領土承諾沒有兌現,英國外交的欺騙加深了墨索里尼對英國的不滿。1925年,墨索里尼就曾經說:“大不列顛一得到令他們心滿意足的戰(zhàn)利品——殖民地后,他們就會在記錄的書中間劃一條線,然后宣稱:昨天對于我們(英國和意大利)來說是正確的事情對今天的你來說是錯誤的。”[8]

      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各大洲都有它的殖民地。1704年起,英國征服并統治直布羅陀,建立軍事要塞,控制海峽交通。1939年4月29日,墨索里尼強調:“我們意大利需要一張新的歐洲地圖。意大利不能繼續(xù)做地中海的囚犯,它不能在直布羅陀的大炮下生活?!雹谵D引自: [法]尼林·伊·岡.美國檔案機密: 貝當-賴伐爾-戴高樂[M].余德全, 譯.北京: 群眾出版社, 1986: 46.1941年2月26日,墨索里尼與美國對外政策負責人薩姆納·韋爾斯交談時明確表示:“如果不滿足意大利的要求,就不可能有和平,我們有權在地中海取得一個窗口。直布羅陀海峽和蘇伊士運河再不能是兩把鎖了?!雹俎D引自: [法]尼林·伊·岡.美國檔案機密: 貝當-賴伐爾-戴高樂[M].余德全, 譯.北京: 群眾出版社, 1986: 40.

      最后,當時的國際環(huán)境對墨索里尼也很有利。1940年6月,軸心國進展順利。法國戰(zhàn)敗,維??苷嘟ⅲ▏诩t海地區(qū)的殖民地處于權力真空。英國本土遭到空襲,孤立無援,其在紅海地區(qū)的實力大減。“美國聲稱它將堅持《中立法》,1935年的最后三個月,美國將比平時多三倍的石油輸往意大利。積極向意大利提供廢鋼鐵、純銅、棉花等重要戰(zhàn)略原料,貌似中立,實際上對意大利有利?!盵9]蘇聯因大清洗運動元氣大傷,且運動波及駐紅海地區(qū)的蘇聯外交人員。在后來的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蘇聯更是無瑕顧及紅海地區(qū)。以上因素給墨索里尼以可乘之機。

      二、擴張政策的內容

      首先,對埃塞俄比亞等國的軍事入侵。在1927年5月27日的軍事會議上,墨索里尼就叫囂:“法西斯主義不相信全世界立即解除武裝的可能性?!盵2]167隨后,他著手準備征服埃塞俄比亞。

      入侵計劃于 1933年開始實施,先在埃塞俄比亞各地建立意大利領事館,然后通過領事館以銀幣賄賂當地部落首領。同時,墨索里尼命令意軍總參謀部加快備戰(zhàn),40萬軍隊、10萬匹騾馬、2萬輛汽車和10萬民工被運送到意屬索馬里和厄立特里亞,用來修建意屬索馬里和厄立特里亞秘密通往埃塞俄比亞的公路。1934年意大利頒布《軍事化法》,要求從6歲兒童到能拿武器的老人都必須參加軍訓。經過提格雷戰(zhàn)役、第一次泰姆比恩戰(zhàn)役和恩德爾塔戰(zhàn)役等一系列軍事行動,到1936年5月9日,墨索里尼宣布,將意屬索馬里、厄立特里亞和埃塞俄比亞合并為意屬“東非帝國”,墨索里尼自詡的“第二羅馬帝國”誕生了。入侵埃塞俄比亞使20世紀30年代意大利的國防開支從1930年的2.66億美元猛增至1937年的12.35億美元[10]。

      其次,對紅海地區(qū)國家的政治滲透。也門君主伊瑪目葉海亞對英國充滿怨恨,主要原因是英國和他爭奪勢力范圍:英國擁有亞丁保護地的管轄權,葉海亞認為亞丁是也門的領土。也門鄰國哈達拉毛各族集團不和,英國從中調解,于是英國在哈達拉毛的威望提高,勢力大增,這引發(fā)了葉海亞對英國的妒忌和恐慌。葉海亞希望能聯合意大利對抗英國,這正中墨索里尼下懷,于是,意大利以厄立特里亞為跳板,對也門進行政治滲透。意大利在也門的首都及各省城鎮(zhèn)建立了由意大利醫(yī)生組成的醫(yī)療隊,這些醫(yī)生都是法西斯分子,其中有一名還擔任了葉海亞的私人醫(yī)生。這些醫(yī)生是潛伏的間諜,他們宣傳法西斯主義,為意大利政府提供情報,鼓動也門各階層親意反英。1937年9月4日,《意也1926年友好條約》的續(xù)訂為意大利進一步滲透也門創(chuàng)造了條件?!按撕笕曛校?937 – 1940年),距也門僅40英里的厄立特里亞阿薩布港口快速發(fā)展,從而加強了意大利在紅海南部的戰(zhàn)略地位?!雹?935年以前, 阿薩布港只是個普通的海港.1935年后, 該港經過不斷改建, 于1940年竣工, 成為一個碼頭、倉庫和電動起重機等設備齊全的人造港.參見: 文獻[11]: 62.除也門外,意大利還對其他國家進行政治滲透,特別是拉攏紅海地區(qū)國家上層反英人士,如:耶路撒冷大穆夫提哈吉·阿明·阿爾-侯塞尼、埃及宮廷總管阿里·馬希爾。1939年5月,意大利駐利比亞總督伊塔洛·巴爾博訪問埃及,覲見國王法魯克一世,目的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再次,對占領區(qū)農業(yè)生產的管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意大利在其占領區(qū)主要種植棉花、油菜籽、香蕉等經濟作物,目的是為意大利節(jié)約外匯。戰(zhàn)后主要種植玉米、小米等高產和耐存糧食作物,目的是保障軍需供給,降低占領成本,減少運輸壓力,例如在意大利殖民地厄立特里亞的農業(yè)生產中,從1939年到1941年,小麥由0.6千公噸增加到1.6千公噸,玉米由1.3千公噸增加到4.7千公噸,小米由1.2千公噸增加到3.7千公噸[11]574。此外,意大利殖民者還使當地穆斯林成為意大利占領區(qū)的農業(yè)勞動力,迫使牧民定居,瓦解牧民的部族組織,以便于殖民統治。

      最后,對殖民地的宗教改造。具體做法是讓殖民地的宗教保持獨立性,割裂與敵對國勢力范圍內的宗教聯系,監(jiān)管殖民地的宗教,并迫使其為意大利當局服務。這在征服埃塞俄比亞后表現得尤為突出。公元4世紀,埃塞俄比亞已信奉從埃及傳來的基督教,公元451年后改宗科普特基督教派,在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之后,埃及人逐漸改信伊斯蘭教。埃塞俄比亞基督教會隸屬于埃及的科普特教會,其主教一直由亞歷山大高級主教任命埃及人擔任。意大利征服埃塞俄比亞后,處心積慮使埃塞俄比亞教會脫離亞歷山大。意大利當局強迫兩名埃塞俄比亞副主教接受他們的宗教政策,并舉行大會,聲明脫離亞歷山大,并在大會上“選舉”出一名新大主教,由這名新大主教任命其他主教的圣職[11]558-559。

      三、擴張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受到的阻力

      墨索里尼政府的紅海地區(qū)擴張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受到了來自英國和占領區(qū)人民的阻力。

      英國通過加強對紅海地區(qū)國家的控制和打擊軸心國來維護其利益。英國對搖擺在盟國和軸心國之間的國家及時采取行動。1940年6月,墨索里尼宣布意大利參戰(zhàn)之時,埃及宣布中立,力避戰(zhàn)爭。但是英國迫使埃及在未受敵方直接攻擊的情況下參戰(zhàn),將埃及軍隊編入英國的西部沙漠防御體系,以便加強對埃及軍隊的控制。同時,英國對埃及政府的人事做了調整,大力扶植親英派,監(jiān)禁在埃及有嫌疑的意大利人。1942年2月4日,英國進一步采取行動,英國駐埃及大使邁爾斯·蘭普森爵士率三輛英國輕型坦克進入埃及皇宮,強迫埃及國王建立親英政府。英國還增加駐埃及軍事代表團成員,擴大埃及陸軍,驅逐反英分子。此外,英國幫助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流亡倫敦,幫助他在蘇丹境內建立軍隊,協助埃塞俄比亞抗意游擊戰(zhàn)爭光復亞的斯亞貝巴。最后,英國空軍在地中海對意軍船只的轟炸嚴重破壞了意軍的后勤供給。

      占領區(qū)人民也奮起反抗意大利的侵略。這特別表現在墨索里尼在埃塞俄比亞實行暴政所引發(fā)的當地人民的反抗斗爭上。1937年2月19日,兩個埃塞俄比亞青年在亞的斯亞貝巴教堂向正舉行慶祝的意大利法西斯占領軍司令魯道?!じ窭R亞尼投擲了手榴彈,魯道?!じ窭R亞尼和埃塞俄比亞多名賣國封建主受傷。墨索里尼在1937年2月21的兩個電報中命令意大利侵略軍司令格拉齊亞尼屠殺當地百姓。墨索里尼同意槍斃戈杰提 18歲以上的男人,毀掉村子;沒有他的命令,任何被捕者都不得釋放,任何平民、科普特基督教牧師以任何方式遭到懷疑都將被殺[12]?!案鶕?946年埃塞俄比亞政府公布的資料,在戰(zhàn)爭和淪陷期間,包括戰(zhàn)場上的犧牲死亡者達76萬多人。破壞了52.5萬家住房,消滅了1.4千萬頭牲口,物質損失總額超過1.8億英鎊?!雹俎D引自: 陸庭恩.試析三十年代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戰(zhàn)爭[J].西亞非洲, 1985, (6): 31-39.意軍的暴行激發(fā)了埃塞俄比亞人民更大的反抗斗志。埃塞俄比亞軍民從陣地戰(zhàn)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在果園、峻嶺和沙漠等地廣泛開展游擊戰(zhàn),給意大利侵略軍以沉重打擊。

      四、擴張政策的破產

      由于以上諸多的阻撓因素,意大利紅海政策的實施終歸破產。

      首先,意大利壟斷資產階級內部產生分裂。德國在中歐、東歐的擴張縮小了意大利壟斷資本在這些地區(qū)的市場。“放棄在多瑙河地區(qū)建立貿易特區(qū)的計劃,并使其計劃排于德國制定的政策之后,墨索里尼的這種從中、東歐轉移到非洲和地中海、紅海的戰(zhàn)略選擇以及納粹德國新沙赫特計劃①新沙赫特計劃是納粹德國的主要經濟政策, 主要內容是加快德國出口、國家對出口企業(yè)進行財政補貼、搜刮多瑙河腹地的原料.參見: 文獻[13]: 356.的制定實施,在意大利壟斷資產階級內部引發(fā)了不滿(意大利大企業(yè)集團好不容易奪得的市場在短短幾年內被德國大企業(yè)占有)和分化(意大利壟斷資產階級的兩種傾向:與德國合作和與美英合作)?!盵13]357最終意大利壟斷資產階級內部發(fā)生分裂。

      其次,意大利經濟崩潰。意大利通過武力吞并埃塞俄比亞的所得沒有超過英法兩國要求墨索里尼放棄入侵埃塞俄比亞準備給予的各項優(yōu)惠。1935-1938年間,“意大利的軍費支出超過 8080億里拉,國家預算出現巨額赤字,經濟陷入困境”[14]。由于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zhàn),導致它的國際形象大跌,這使得意大利的旅游收入和僑匯收入逐漸衰竭,意大利被迫大量動用黃金儲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意大利的黃金儲備已經消耗殆盡。與德國結盟使意大利經濟向南斯拉夫和巴爾干地區(qū)擴張的幻想和把擴張矛頭轉向伊朗和伊拉克盆地的地中海富油區(qū)的期待均告破滅。對英法宣戰(zhàn)后,意大利政府不斷增加稅收,發(fā)行義務公債。以上這些原因使得意大利國內經濟逐步惡化,最終崩潰。

      再次,墨索里尼政權垮臺?!暗诙_馬帝國”的建立使得意大利在國際舞臺上處于被動局面,逐漸向德國靠攏,最后與德國結盟并逐漸成為德國的附庸。德國在軍事和經濟上欺壓意大利,在前線戰(zhàn)場,德軍掌握德意聯軍的指揮權,德軍讓意軍防守環(huán)境惡劣的陣地,德軍占用了大量的后勤物資和戰(zhàn)利品并歧視意軍,德軍和意軍矛盾尖銳。在國內,德國將大量意大利人運往德國勞作,待遇極低,甚至不如波蘭人。意大利各階層生活水平下降,對極權政治越來越不信任,企業(yè)破產、生活貧困導致了工人動亂,罷工規(guī)模不斷擴大,意大利人民仇德情緒滋長并對墨索里尼感到絕望,這使得保守階層和大資產階級投靠同盟國,經濟的崩潰與政治的分裂最終導致了 1943年的羅馬政變,墨索里尼政權最終垮臺。

      綜上所述,墨索里尼對紅海地區(qū)的擴張政策實質是侵略和奴役紅海地區(qū)的國家和民族,以意大利法西斯的殖民主義取代英法帝國的殖民主義:經濟上壟斷紅海地區(qū)的豐富資源和廣闊市場,政治上拉攏親法西斯國家,思想文化上用法西斯文化奴化紅海地區(qū)各國人民,消滅其民族意識,軍事上明火執(zhí)仗地入侵,強化意大利在紅海地區(qū)的戰(zhàn)略地位。政策在實施中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阻力,終歸破產。如果墨索里尼政府的紅海地區(qū)的擴張政策得逞,意大利就將稱霸紅海地區(qū),對盟軍構成巨大威脅,但擴張政策沒有達到其預期目標。墨索里尼紅海政策的實施對意大利民眾和被侵略的國家造成了生命和財富的巨大損失,最終也葬送了法西斯統治者。

      [1][意]墨索里尼.墨索里尼自傳[M].佩宣, 魏谷, 譯.上海: 光明書局, 1931: 288-289.

      [2]Dott P G.The fascist movement in Italian life [M].Boston: Little, Brown.1923.

      [3]Munro I S.Through fascism to world power: a history of the revolution in Italy [M].London: Alexander Maclehose &Co, 1933: 162.

      [4][美]羅賓·溫克斯, 拉爾夫·詹姆斯·昆西·亞當斯.牛津歐洲史: 第3卷[M].賈文華, 李曉燕, 譯.長春: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9: 195.

      [5][意]杰爾瓦索.為墨索里尼而死的女人克拉雷塔[M].劉錫榮, 沈萼梅, 譯.哈爾濱: 北方文藝出版社, 1987: 55.

      [6][英]赫·赫德, 德·普·韋利.意大利簡史: 下冊[M].羅念生, 朱海觀, 譯.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75: 401.

      [7]Gibson H.The Ciano diaries, 1939 – 1943 [M].New York : Doubleday, 1946: 90.

      [8]Garratt G T.Mussolini’s Roman Empire [M].London : Penguin Books Limited, 1938: 14.

      [9]張建華.世界現代史(1900 – 2000) [M].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10]楊和平.論墨索里尼對外政策的矛盾性[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 (2): 33-38.

      [11][英]喬治·柯克.戰(zhàn)時中東[M].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翻譯組, 譯.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7.

      [12]Knox M.Mussolini unleashed, 1939 – 1941: politics and strategy in fascist Italy's last war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4.

      [13][意]瓦萊里奧·卡斯特羅諾沃.意大利經濟史: 從統一到今天[M].沈珩, 譯.上海: 商務印書館, 2000.

      [14]王振德.新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1937 – 1945) [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 46.

      Red Sea Region Expansion Policy of Italy under Ruling of Benito Mussolini

      MA Zita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China 050024)

      Expansion policy is the core foreign policy of Benito Mussolini’s fascist government.The desire to regain the ancient Rome Empire’s brilliancy, economic crisis in local Italy, all conflicts in the Red Sea region,the displeasure to the United Kingdom for its deceptive diplomacy and its control on large colonies, as well as the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 at that time, all of the above contribute to the Italy’s expansion on the Red Sea region.The expansion is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ways: military invasion of countries like Ethiopia, political penetration on states in the Red Sea region, control on agriculture industry of occupied territory, and forcing people in colony changing their religion belief.Fortunately, the expansion policy went bankrupt for both obstruc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people in the occupied territories.And the internal division of monopoly bourgeoisie together with the economy collapse in Italy led to the fall of Benito Mussolini regime.

      Benito Mussolini; Red Sea Region; Expansion Policy

      K546.42

      A

      1674-3555(2012)04-0095-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2.04.017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編輯:朱青海)

      2010-11-28

      馬子堂(1984- ),男,河北安平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現代史

      猜你喜歡
      墨索里尼紅海埃塞俄比亞
      熊貓背包,行走海外
      春天的小船
      墨索里尼的秘密情人
      炙熱的紅海
      第七章 炙熱的紅海
      第七章炙熱的紅海
      小學科學(2017年11期)2017-11-23 10:21:37
      埃塞俄比亞阿達瑪二期風電場230kV升壓站工程施工
      埃塞俄比亞:紡織企業(yè)投資的重要選擇
      埃塞俄比亞將建非洲最大風電基地
      風能(2015年5期)2015-02-27 10:14:48
      希特勒:我要與墨索里尼共患難
      百家講壇(2014年16期)2014-02-11 11:52:26
      监利县| 惠安县| 七台河市| 威信县| 元阳县| 双峰县| 边坝县| 吉木乃县| 麟游县| 庄浪县| 连平县| 九江市| 定陶县| 剑河县| 五大连池市| 杂多县| 祁东县| 历史| 洛浦县| 全南县| 辽阳市| 深州市| 彰化市| 屯昌县| 乌拉特前旗| 屏山县| 松溪县| 调兵山市| 上饶市| 尉氏县| 铜陵市| 玛曲县| 通城县| 沙湾县| 腾冲县| 阳东县| 新平| 苗栗市| 武清区| 昭平县|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