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丹
1
與一個在世界500強工作的朋友聊天,談起一個新來的暑期實習生:該MM性格活潑,第一天上班就給大家?guī)Я诵《Y物,但眼睛里似乎就只有一把手,一有機會便去跟領導套近乎,對其他人安排的工作則挑三揀四。
一次領導的助理叫她下樓去取快遞,MM當著眾人面答:“又不遠,你自己下去活動活動吧?!敝眍D時石化。又一次開會,領導半開玩笑地提醒一老員工,要他注意文檔中的錯別字,MM在旁馬上附和:“就是,我最討厭錯別字了,我一般都會認真檢查幾遍再交。”頓時無人接話。
MM的確有些能力,但亂插嘴、亂奉承多了就會討人嫌。積極表現(xiàn)并沒有錯,但別把自己那點小心機表現(xiàn)得過于明顯了。與如此能“來事兒”的實習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以沉默見長的實習生,想必這也是為數(shù)最多的吧。
2
以前同事帶過一男同學,讓他幫忙查些資料,他“嗯”一聲便再無他話,不問何時交,也不問有無注意事項。帶他去采訪,他不記筆記,也不問問題。平時在單位無事,一坐就是一天,早上從不主動幫忙打掃衛(wèi)生,中午吃飯也獨來獨往不與其他記者交流。實習結束單位只能讓其走人,同事還送他一句評價,“你就像個謎一樣”。
實際上,不論哪個行業(yè),最不缺的就是實習生,發(fā)個招聘啟事馬上能收到上千份簡歷,但在蕓蕓眾生中想找個靠譜的實習生,卻頗不容易。在實習結束時多半老師都會給出以下中肯的評價:比如勤奮努力,但背后可能暗示你不通人情世故;比如聰明機靈,這或許暗示你欠缺勤奮踏實。而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如果單位對實習生的評價是“靠譜”二字,或許是對實習生的最高評價了。
要做一個靠譜的實習生最基本的素質當是認真。你需明白公司給一個新來實習生做的事情必然是無關緊要的,他們其實已經(jīng)做好了你找個借口搪塞了事或者把事情搞砸的準備。讓你做的目的,無非是想考察你能將這么一件小事做到何種程度。這時候的心態(tài)最好是:這對全公司而言也許是萬分之一的小事,但對你卻是百分之百的機會。
3
記得我剛去報社實習時,剛好遇上汶川地震,帶我的老師當天晚上即出發(fā)趕往四川。老師出差外地,其他實習生便自動放假。在別的實習生放假期間,我做了這么幾件事:
通過各種關系,在北京輾轉找到了包括當?shù)蒯t(yī)院、汶川縣官員、當?shù)孛襟w記者等可能為老師的采訪提供幫助的人及聯(lián)系方式,并立即短信告知老師。同時在后方留意與地震相關的新聞線索。最后,考慮到老師在外忙于采訪和地震后上網(wǎng)不便,我主動把其間其他媒體關于地震的報道角度做了收集,郵件給老師……
在那之后,我開始獲得比其他實習生更多的采訪機會,并逐漸開始獨立操作大選題。對于像我們這樣既無杰出的能力又無過硬關系的實習生來說,唯一能體現(xiàn)自己價值的似乎就只有“用心”二字了。
4
常聽到學生報怨“做實習生就是打雜”,但用心的人便懂得打雜是了解新環(huán)境的最佳機會——通過倒水、跑腿、復印資料等瑣碎工作,能迅速對這個公司或部門有全面了解:這個公司核心部門有哪些,核心的領導是哪幾個,周圍同事叫什么名字,各自有什么特點等等。
我的大學同學曾在一家500強公司做暑期實習,實習結束后公司竟然多次打電話請他回去繼續(xù)實習。這位如此受到用人單位歡迎的同學告訴我,他僅是做了他應該做的事而已。每天提前半小時到辦公室,將衛(wèi)生打掃干凈。開會進行頭腦風暴,做會議記錄的他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去跑腿送資料,他二話不說便往樓下跑。他總是在辦公室留到很晚,幫那些加班的同事買外賣。實習結束時,他跟認識的朋友打招呼告別,還留下他們的聯(lián)系電話。盡管他能力并非最強,英語也并非最好,但卻最讓其實習的部門懷念,原因不用說,因為他最靠譜。
摘自《新一代》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