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
我寫了一篇文章,叫《青春》。文章里提到的一個朋友,是我的鄰居,出現(xiàn)在很多的場合,包括《獨唱團》里的所有人問所有人,他是年輕人的縮影,我去過很多城鎮(zhèn)后更加這么覺得,過了少年,失去青年,踏向中年,機靈,勤奮,困苦,無望,想活得更好,活得更不好,有理想,不敢想,想創(chuàng)業(yè),怕失敗,盼真愛,卻已婚,恨特權(quán),又敬畏,怨體制,但想做公務(wù)員,要買房房價漲,要買車油價漲,吃飽了勇敢,餓著了懦弱,遵紀守法,但眼看著胡作非為的一個個發(fā)家,想胡作非為,上路一半摩托車又被扣了。身邊能聽說的非投胎類混得很好的,似乎都不帶有正面激勵色彩。然后一晃眼,孩子該交擇校費了。
雖然感動常不在,但好在一些念想就像一張防墜網(wǎng)。我其實不喜歡理想這個詞語,因為這個詞語現(xiàn)在更多變成了商家用來包裝自己人文關(guān)懷的空詞,好似一兩個廣告就能激蕩起年輕人的心底,好似每個人都必須得有攀登珠穆朗瑪征服撒哈拉的一些小九九,否則就是迷茫和麻木。其實真不是這樣,一張機票能搞定的事情,準確地說應(yīng)該叫旅行計劃。而理想本身什么都不是,一點也不高尚,理想就是毫無道理的就是有點想,是欲求的一種文藝表達。所以,我從來不覺得強調(diào)理想是救贖青春的一種方式。甚至我不覺得年輕人需要什么救贖,什么方向,什么理想,什么希望,都不需要。
就像每一個時代里的人都覺得自己沒有趕上一個好的時代一樣。
這里沒有末路,你從不曾孤獨。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