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梅
(遼寧省石佛寺水庫建管局,遼寧 沈陽 110129)
“固管”,是指高壓帷幕灌漿施工中,由于水泥漿液的不良循環(huán)造成漿液在灌漿孔內沉淀,粘聚、凝結,進而導致射漿管與鉆孔凝固成一體的過程。高壓灌漿方法在巖溶發(fā)育地區(qū)基礎處理中很有發(fā)展前景。其特點是工藝簡單、工效高,形成的帷幕質量好。但施工中頻頻發(fā)生的“固管”事故,極大的困擾著該技術的發(fā)展。
1)改進灌漿孔口封閉器。原有灌漿孔口封閉器,內含膠球,通過絲扣與孔口管相聯(lián)。這種孔口封閉器最大缺點是:在灌漿過程中,借助鉆機立軸僅能將灌具旋轉,無法提升射漿管。通過改進,在原來孔口封閉器加一活動壓蓋。這樣可以在灌漿過程中,不僅使射漿管能旋轉,還能提升。即使發(fā)生“固管”,處理時也拆卸方便。通過實踐,采用這種孔口封閉器,對防止“固管”起了很大作用。
2)經常提啟和旋轉射漿管。當灌漿時間持續(xù)較長時,應經常降壓提啟和旋轉射漿管,這樣可以促進孔內漿液流動,防止水泥漿在射漿管與孔壁間隙中聚結。一般地說,每隔6~7 min,應降壓提啟、旋轉射漿管一次,只要保持回漿回流流量在20~30 L/min左右,就能保證漿液在孔內形成循環(huán),這樣就不易產生“固管”。
3)禁止帶鉆具灌漿。一些施工人員在施工中,常常在鉆到段后,帶鉆具進行灌漿,這樣雖節(jié)省時間,減少人力,但由于鉆具與鉆孔間隙較小,致使射漿管與鉆孔間隙小,造成回漿困難,故易發(fā)生“固管”。施工中,應禁止帶鉆具灌漿。
4)采用稀漿并漿。在灌漿過程中,漿液濃度一般遵循由稀變濃、濃漿并漿的原則。但濃漿易引起“固管”,因而建議在實際施工中,采用稀漿并漿。事實上,由于稀漿粘度小、易流動,因此稀漿能更好密實細小裂縫和未充填好的大裂縫,有利于灌漿質量,國內的一些灌漿施工專家近年來也提出了“稀漿并漿益于質量”的觀點。
5)防止施工設備“帶病”作業(yè)。在實際施工中,一些施工隊伍盲目搶進度、抓效益,至使施工設備常常帶病作業(yè),這也給“固管”事故埋下了隱患。比如灌漿泵排漿量很小時,仍舊灌漿施工,致使回漿不循環(huán)而“固管”;鉆機立軸不能活動時仍舊灌漿,以至不能提鉆自由而“固管”。因此,施工間停時,一定要經常檢修設備,禁止帶病作業(yè)。
6)提高施工人員素質,加強施工責任心?!肮坦堋钡脑蜉^多,除一些施工技術、設備因素外,還有很大部分人為因素,如無專人控制壓力,不注意漿液循環(huán)、回濃情況,不提升旋轉射漿管等。要杜絕“固管”的人為因素,一是要提高施工人員業(yè)務技能,積累施工經驗,練就一批懂技術、能干活的隊伍。二是要加強對工人責任心教育,用經濟手段將施工人員與“固管”事故聯(lián)系在一起。盡量減少人為“固管”事故發(fā)生。
在灌漿過程中,一旦發(fā)現(xiàn)有“固管”跡象或發(fā)生“固管”,應盡快地采取措施,及時處理。由于剛發(fā)生“固管”時,僅是水泥顆粒的聚結,水泥漿液未發(fā)生初凝,如果采取適當措施,處理及時,“固管”事故一般應能解決。
1)高壓水沖洗。在剛發(fā)生“固管”時,立即用高壓水向孔內沖洗,同時敲擊射漿管,利用鉆機提升灌具。這種方法對“固管”發(fā)生的初始階段有一定效果。
2)用“鏈砣”或“油壓千斤頂”拔管。在高壓水沖洗無效時,應盡快使用“鏈砣”或“油壓千斤頂”拔管。由于“鏈砣”、“油壓千斤頂”力量強,拉力大,對處理發(fā)生時間不長的“固管”事故還是行之有效的。主要缺點是,由于這兩種器材瞬間拉力極強,容易造成射漿管絲扣損壞,而致處理失敗。
3)擴孔。當“固管”時間發(fā)生較長,水泥漿液將射漿管與鉆孔凝固成一體后,上述處理方法難以達到良好效果,此時應采用比原鉆孔直徑大一級別的鉆具擴孔,一次擴孔深度以兩根射漿管長度為宜。擴孔后,使射漿管與孔壁分離,再利用“反向絲錐”逐一取管。該方法實施時,常常發(fā)生擴孔方向與原射漿管方向不一致,易造成折鉆事故,因此,在進行擴孔處理時,一定要謹慎細致,且鉆進速度不宜太快。
4)利用“反向絲錐”。所謂“反向絲錐”,是一種與射漿管螺絲方向相反的螺絲絲錐。利用這種工具,在擴孔后與射漿管搭合,越擰越緊;另一方向,兩根射漿管產生松動,便可逐一提取射漿管。
“固管”事故的發(fā)生,既造成一定的直接經濟損失,又影響施工進度,因此實際施工中,一定要做到以防為主,使該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一旦發(fā)生“固管”事故,要及時有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