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茂春
海關總署近日重新修訂境外購物征稅的相關法規(guī)后,人們一下子對如此“重稅”不能“適應”。其實,中國向來對境外購物都有限制和征稅,一直有法可依,只是近十年來放松了管制,人們習慣了不上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稅率更高,而且執(zhí)行極其嚴格,筆者那時每次攜帶的電器、打字機等,都被征收高額關稅(大多在50%以上)。
這次完稅價格表總體水平沒有超過入世承諾。完稅價格表詳細列出各種商品的稅率、完稅價格。特殊產品加收高額關稅,也在入世承諾范圍之內。按照1994年關貿總協(xié)定,對進境旅客攜帶的行李物品規(guī)定免稅限值的做法是合法的進口管理,符合較為普遍的國際實踐,對超出限值物品實行按全部價值征稅也是各國普遍采用的方法。例如,澳大利亞對入境個人物品免稅限值是900澳元,英國是390英鎊,德國是430歐元,韓國是400美元,美國對居民旅客是800美元,非居民旅客是100美元。目前,中國對居民旅客攜帶的個人物品免稅限值為5000元,對非居民旅客擬留在境內的個人物品免稅限值為2000元,對個人物品免稅限值額度與發(fā)達國家規(guī)定的免稅限值水平基本相當。十年來中國海關沒有嚴格依照規(guī)則監(jiān)管,人們習以為常地大量攜帶和郵購,對國內企業(yè)造成不小沖擊。
此次調整一方面是為打擊走私。十年來,一些有組織的走私團伙假借個人物品名義,利用進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的便捷通關措施,逃避海關監(jiān)管、偷逃稅款,一日內多次攜帶各類高檔消費品、高科技產品、高檔消費品進出境,是變相進出口商業(yè)貿易行為,相關行為不僅嚴重影響正常旅客的通關秩序,還違反貿易公平原則。
另一方面,此舉也將規(guī)范海外購物行為。海外購物大多是一種DIY形式的自助海外購物行為,不依賴代購商家,而是通過第三方海外轉運公司進行托運,目的是減少繳稅和降低運費。但加稅不能完全禁止海外采購,今后的需求還會存在。
不過,人們?yōu)楹吻嗖A海外采購?一是部分海外食品的安全性較為有保障,尤其是奶粉,在國內“毒奶粉”被曝光后,奶粉的海外采購量激增。二是部分海外產品質量相對穩(wěn)定,三是部分海外產品價格相對便宜。隨著人民幣升值以及國內物價上漲,“海外購”正越來越“劃算”。因此,單方面的加稅并不能滿足國內需求,進一步完善國內市場,加強對產品的監(jiān)督,并進一步降低外來商品稅費,使國內價格與國際“接軌”,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ㄗ髡呤乔迦A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國際論壇版文章除社評外,均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電子信箱:taolun@globaltime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