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論著
2007/2008年冬季雨雪冰凍災害的副熱帶高壓環(huán)流背景與變異特征 ……… 張韌,洪梅,劉科峰,陳奕德(1)
4—5月南亞高壓在中南半島上空建立的年際變化特征及其與亞洲南部夏季風的關系………………………………………………………………………………………… 王黎娟,郭帥宏(10)
西北太平洋臺風季節(jié)預報的數(shù)值模擬 …………………………………… 王詠青,宋天元,梁駒,潘維玉(24)
熱帶太平洋與印度洋相互作用的年代際變化及其數(shù)值模擬 …………………… 張福穎,郭品文,程軍(32)
全球春、夏陸面熱力狀況變化特征:NCEP/NCAR與ERA40再分析資料的比較 ……… 鄭旭程,陳海山(41)
梅雨鋒上兩類中尺度對流系統(tǒng)形成的邊界層特征 …………………………… 許長義,林永輝,管兆勇(51)
湖北東部雷暴大風雷達回波特征分析 …………………………………………… 吳翠紅,韋惠紅,牛奔(64)
2009年江蘇一次強對流天氣過程的遙感監(jiān)測 ……………………………………… 官莉,王雪芹,黃勇(73)
基于美國AMF壽縣觀測的云特性研究 …………………………… 邱玉珺,楊會文,倪婷,方凱,汪才軍(80)
多普勒雷達數(shù)據(jù)在海南省人工增雨效果評估中的應用 …………… 崔丹,黃彥彬,肖輝,許向春,黃勇(87)
使用雷達回波三維信息自動識別降水類型的方法 …………………………… 張樂堅,儲凌,葉芳,李雁(95)
南京冬季濃霧的演變特征及爆發(fā)性增強研究 ……………………… 劉霖蔚,牛生杰,劉端陽,陸春松(103)
基于MODIS時序數(shù)據(jù)提取河南省水稻種植分布 ………………………… 楊沈斌,景元書,王琳,王釗(113)
河西走廊東部大風氣候特征及預報 …………………………………… 楊曉玲,丁文魁,袁金梅,陳玲(121)
《大氣科學學報》征稿簡則 …………………………………………………………………………………(128)
第2期
論著
大氣CO2富集對根際NaCl鹽漬的人參果植株干物質生產(chǎn)和水分利用的影響…………… 陳凱,胡國謙,KEUTGEN Norbert,KEUTGEN Anna,JANSSENS Marc,LENZ Fritz(129)
減化比值植被指數(shù)在城市熱環(huán)境研究中的應用 ……………………… 王偉,申雙和,趙小艷,楊沈斌(140)
2006年7—9月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節(jié)活動的數(shù)值模擬 …………………… 曹劍,吳立廣,潘維玉(148)
冬季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生成與熱帶東風擾動的關系 ………… 何潔琳,管兆勇,萬齊林,王黎娟(163)
低緯季風涌影響登陸臺風“榴蓮”(0103)和“碧利斯”(0604)暴雨增幅的比較………………………………………………………………… 盧珊,王黎娟,管兆勇,何潔琳,宋鴻(175)
一次積層混合云的形成過程和微物理觀測 ……… 劉瑩瑩,牛生杰,封秋娟,劉端陽,陸春松,劉霖蔚(186)
2007和2008年夏季北京奧運館大氣PM10與PM2.5質量濃度變化特征………………………………………………………………… 李雪,劉子銳,任希巖,李昕,王躍思(197)
西北內(nèi)陸高原雷暴云電活動與微物理場特征的相關性 ……………… 郭鳳霞,張義軍,言穆弘,王濤(205)
一種基于FCM算法的雷達反射率基數(shù)據(jù)的質量控制方案 ………………………… 唐飛,李剛,馬旭林(214)
提取準雙周和準一月低頻振蕩的Lanczos濾波器及其應用 …… 姚菊香,李麗平,羅璇,楊瑋,王盤興(221)
2009年云南秋季特大干旱的氣候成因分析 ………………………… 晏紅明,程建剛,鄭建萌,周建琴(229)
黃河流域水汽的區(qū)域分布及演變特征 ……………………………………………… 李進,李棟梁,張杰(240)
巢湖流域典型站點的風場特征分析 ………………………………… 殷長秦,王體健,石春娥,魏文華(249)
第3期
論著
臺風麥莎的正壓特征波動結構及其穩(wěn)定性 ……………………………… 沈新勇,劉佳,秦南南,朱琳(257)
衛(wèi)星輻射率資料EnSRF同化及暴雨模擬應用 …………………………… 閔錦忠,孔瑩,楊春,鮑艷松(272)
2009年春季一次黃海海霧的觀測分析及數(shù)值模擬 ………………… 王帥,傅聃,陳德林,李鵬遠,傅剛(282)
中國冬季氣溫異常EOF分析的改進 ………………………… 周國華,羅小莉,王盤興,李麗平,謝瑤瑤(295)
平流層異常下傳對2009年12月北半球大范圍降雪過程的影響 ……… 盧楚翰,王蕊,秦育婧,馬麗寶(304)
熱力強迫對澳洲北部越赤道氣流強弱變化的影響 ……………………………… 黃亮,譚桂容,劉向文(311)
淮河流域持續(xù)性強降水過程的環(huán)流變化特征 ………………… 張嬌,郭品文,王東勇,鄭媛媛,朱佳寧(322)
春季青藏高原熱力異常與前冬大氣環(huán)流的關系 …………………………………………………………………………………………………………………… 王群,周宏偉,周璇,徐良謀,郭品文,平海波,盛也(329)
利用常規(guī)氣象資料建立的導線覆冰模型 ………………………………… 吳息,孫朋杰,熊海星,苑奇(335)
多種方法在年平均風速均一性檢驗中的效果對比 ……………………………… 何冬燕,田紅,鄧偉濤(342)
云滴數(shù)濃度影響混合型層狀云降水的數(shù)值模擬 ………………………… 楊正卿,銀燕,劉聰,周毓荃(350)
基于太湖地區(qū)MFRSR遙感大氣氣溶膠光學特性和大氣污染狀況 …………… 李啟華,牛生杰,許丹(364)
中國區(qū)域閃電特征分析及閃電產(chǎn)生NOx量的估算 ………………… 金敏,張其林,安興琴,王郁,侯青(372)
江蘇省區(qū)域閃電分布特征 ……………………………………………………… 酈嘉誠,鐘穎穎,馮民學(380)
第4期
論著
在NCEP GDAS中同化MSG和GOES資料 ……………………………………………… 朱彤,翁富忠(385)
LAPS分析場在一次強對流天氣過程尺度分析中的應用 …………… 劉壽東,唐玉琪,邵玲玲,劉紅亞(391)
熱帶大氣準雙周振蕩對西北太平洋地區(qū)熱帶氣旋路徑的影響 ………… 陶麗,李雙君,濮梅娟,夏瑛(404)
西太平洋臺風最大風速與閃電活動特征 ………………………………………………… 楊寧,張其林(415)
土壤濕度對東亞夏季氣候潛在可預報性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 …………… 李忠賢,陳海山,倪東鴻,曾剛(423)
馬斯克林高壓與華北盛夏降水的年際關系及其年代際變化 …………… 張婕,武芳,劉文菁,劉海文(431)
青藏高原對流層頂高度與臭氧總量及上升運動的耦合關系……………………………………………………… 楊雙艷,周順武,張人禾,吳萍,李慧,馬振鋒(438)
近50 a來華北地區(qū)負積溫變化特征……………………………………………… 高慶九,張榮,管兆勇(448)
雷暴云的集合預報技術及其應用 ……………………………… 王佳,智協(xié)飛,陳鈺文,商兆堂,白卡娃(458)
一次華南持續(xù)性暴雨的動力診斷分析和數(shù)值模擬 ……………………………… 何編,孫照渤,李忠賢(466)
蘭州春季沙塵過程PM10輸送路徑及其潛在源區(qū) ………………… 劉娜,余曄,陳晉北,何建軍,趙素平(477)
地表太陽輻射減弱下麥田土壤酶活性及有效養(yǎng)分的動態(tài)變化 ………………… 鄭有飛,李萍,吳芳芳(487)
西藏羊八井輻射觀測初步分析 ……………………………… 單增羅布,朱振嶺,次仁尼瑪,格桑卓瑪(495)
圖割模型在衛(wèi)星云圖云檢測中的應用 …………………………………………… 費文龍,呂紅,韋志輝(502)
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太陽黑子面積平滑月均值預測 ……………………… 丁留貫,藍如師,蔣勇,彭建東(508)
第5期
論著
東亞太平洋地區(qū)近地面臭氧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特征及其與東亞季風的關系 …………………… 朱彬(513)
基于氣候變化背景下的人工防雹效果統(tǒng)計檢驗:以青海省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為例………………………………………………………………… 王黎俊,銀燕,郭三剛,林春英,龔靜(524)
華北部分地區(qū)云凝結核的觀測分析 ………………………………… 封秋娟,李培仁,樊明月,侯團結(533)
中國西北干旱區(qū)戈壁下墊面夏季的熱力輸送 …………………………………… 周德剛,黃剛,馬耀明(541)
全球變暖形勢下中國陸表水分的變化 ………………………………………………… 張文君,譚桂容(550)
春季南亞高壓在中南半島上空建立與500 hPa副高斷裂的關系 …………… 盧楚翰,秦育婧,王黎娟(564)
華南后汛期極端降水特征及變化趨勢 ……………………… 李麗平,許冠宇,成麗萍,章開美,柳艷菊(570)
基于統(tǒng)計降尺度模型的江淮流域極端氣候的模擬與預估 ……………………… 陳威霖,江志紅,黃強(578)
近50 a華東地區(qū)夏季極端降水事件的年代際變化 …………………… 李明剛,管兆勇,韓潔,金大超(591)
越赤道氣流準雙周振蕩對西北太平洋臺風路徑的調(diào)制作用…………………………………………………………… 趙小平,沈新勇,王詠青,朱文達,張廣鑫(603)
天津城市熱島效應的時空變化特征 …………………………………………… 黃利萍,苗峻峰,劉月琨(620)
基于圖像熵的衛(wèi)星云圖分類方法 …………………………………………………… 黃勇,張文建,郁凡(633)
《大氣科學學報》征稿簡則 …………………………………………………………………………………(640)
第6期
論著
NCEP集合預報系統(tǒng)在亞歐和北美區(qū)域的預報效果對比 …………………… 段明鏗,王盤興,李馳欽(641)
利用二維極值分布模擬我國幾個代表站的強降水概率特征 ………………… 余錦華,李佳耘,丁裕國(652)
江蘇省太陽能資源評估 …………………………………………………… 曾燕,王珂清,謝志清,苗茜(658)
青藏高原地區(qū)MODIS反照率的精度分析 …………… 陳愛軍,梁學偉,卞林根,劉玉潔,王飛,朱小祥(664)
近地層輻射過程與霧微結構的相互作用特征 ………………………………………… 趙麗娟,牛生杰(673)
黃山地區(qū)復雜地形下污染氣體輸送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 ………………………………… 金祺,銀燕,譚穩(wěn)(680)
南京北郊氣溶膠粒子的光學散射特征 ……………………………………… 丁峰,朱彬,王飛,邱玉珺(689)
2007—2008年南京江北工業(yè)區(qū)大氣降水化學特征 ……………………………… 高俊,鄭有飛,陳書濤(697)
近30 a來北半球對流層大氣月均環(huán)流的渦動減弱現(xiàn)象 ………………………… 楊哲,管兆勇,蔡佳熙(702)
不同熱鹽環(huán)流平均強度下北大西洋氣候響應的差異 ………… 張福穎,郭品文,程軍,倪東鴻,張春瑩(712)
WRF-EnSRF系統(tǒng)同化多普勒雷達資料在多類型強對流天氣過程的數(shù)值試驗……………………………………………………………………… 陳杰,閔錦忠,王世璋,王孝慈(720)
變分多普勒雷達分析系統(tǒng)對北京一次強降水過程的短時預報能力初探……………………………………………………… 耿建軍,肖現(xiàn),王迎春,顧松山,Sun Juanzhen(730)
受“碧利斯”影響的一次中尺度對流系統(tǒng)模擬研究 ……………………… 閆非,李艷偉,周毓荃,王彥(737)
“6·18”江漢平原特大暴雨中尺度特征………………………………………………… 吳翠紅,王珊珊(746)
山西近50 a初霜凍的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周期分析 ……………… 李芬,于文金,張建新,李娜,閆永剛(754)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面大氣電場觀測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研究 ………………… 陳紅兵,徐文,王振會,李艷(762)
《大氣科學學報》征稿簡則 …………………………………………………………………………………(768)
大氣科學學報2012年第35卷總目次………………………………………………………………………(Ⅰ)
(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