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病情史料發(fā)掘與沈從文再認識*

      2012-04-07 16:27:07唐東堰唐東永
      關鍵詞:精神疾病沈從文創(chuàng)作

      唐東堰,唐東永

      (1.東華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江西 南昌330000;2.廣西醫(yī)科大學 研究生院,廣西 南寧530021)

      生平史料的考證與研究一直以來都是沈從文研究的重要內容,這方面學界已取得不少成果,如凌宇的《沈從文傳》、金介甫的《沈從文史詩》、吳世勇的《沈從文年譜》等等。它們?yōu)樯驈奈难芯康目焖侔l(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也存在著一些難以掩飾的瑕疵。例如金氏的《沈從文史詩》雖考據(jù)精當,但過于依賴文獻資料對沈從文情感的豐富性關注不夠;凌宇的《沈從文傳》雖無上述問題,卻由于與沈從文的距離太近而“不能從深處抓住沈從文的弱點”。進入21世紀后,沈從文的史料發(fā)掘工作發(fā)展緩慢,學界對于沈從文其人、其文的認識大多仍局限在已有傳記的格局。流于現(xiàn)成資料的輾轉抄錄,那種建立在實地考察和訪談基礎上的新發(fā)現(xiàn)并不多見。那么是不是沈從文生平史料俱已發(fā)掘完畢呢?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筆者在對沈從文家族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沈從文的親伯伯、親妹妹以及其本人都曾是嚴重的精神病患者?,F(xiàn)代醫(yī)學理論一般認為“兩代三人”患有精神疾病,其病因基本上可以確定為遺傳。而將“瘋狂”基因帶入沈家的正是沈從文的苗族祖母。據(jù)考證,這位女性后來因精神失常被逐出沈家改嫁異鄉(xiāng),并非如《沈從文史詩》《沈從文傳》所認為的那樣,出于擔心苗族后裔不能參加科舉考試而改嫁。事實上,據(jù)《同仁府志·苗蠻》記載自乾隆六十年以來苗人就允許像漢人一樣“誦詩讀書,且有列癢序登科第者”。鳳凰苗族弟子龍驥還于光緒十年鄉(xiāng)試中舉,被朝廷授官。況且,當年與沈從文的祖父沈宏富一同征戰(zhàn)的田興恕亦是苗人,此人是沈從文祖父的上級,咸豐年間被清朝封為貴州提督,署巡撫。這些事實表明,苗族不僅能夠參加科舉,還能與漢人一樣做官。金介甫、凌宇等學者關于沈從文親祖母改嫁的記載實際上依據(jù)的是沈從文的陳述,而沈從文本人并沒有親歷此事,他依據(jù)的不過是兒時長輩們給予的牽強解釋而已。這個解釋不光不符合當時的實際,也不符合人倫常情,因為一個為沈家生育了兩個男孩的母親被無故遠嫁他鄉(xiāng),無論從苗族習俗還是漢族習俗都是說不過去的。

      苗漢兩族對“精神病”的看法截然不同。在湘西,“精神失?!迸c其說是被看成“疾病”,毋寧說是“神靈”的降臨。正如沈從文在《湘西》中所說,湘西的“巫”并不是依靠后天學習而成的一種職業(yè),而是一種心理(精神)疾病。只有精神疾病發(fā)作的人才可以設壇占卜擔當巫師,而一旦其疾病好轉便只能重新回到普通人,不再從事巫事,因此,精神疾病在湘西帶有神圣的意味。一旦精神失常,他便不再被視為普通人而是“人神的混合體”。人們對于他們更多的是一種敬畏,所以在湘西,落洞少女是不能娶回家的,因為她是神的愛人;同樣,巫師(婆)也不可納入日常人倫當中去的,這樣會褻瀆到神。沈從文的苗族祖母最后被改嫁(或送往)他鄉(xiāng),正是其家人出于這些顧忌。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沈家?guī)в袕姶蟮摹隘偪瘛被?,但并不意味著每一個后代就會患精神疾病。精神病遺傳的概率并不是100%,而且即使攜帶致病基因的人大約有“20%或30%是不會發(fā)病的”。[1]P15沈從文和她的九妹被“選中”來背負家族中積聚的精神病能量的重擔,與他們各自的生理和心理環(huán)境存在一定的關系。不過這些因素都是外在的,它們只能夠起到“保護”或者“激活”那些潛伏的基因,而且,真正致病的主要還是那種依靠遺傳得來的特殊心理結構。

      家族遺傳基因為研究沈從文1949年自殺事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目前研究者在研究沈從文自殺事件時大多只強調外在的政治風雨對于沈從文的迫害和壓迫,而忽視了一個至為關鍵的原因——沈從文長期以來的心理疾病。據(jù)目前的史料來看,1948-1949年間沈從文所遭受的政治迫害并不大。其妻子張兆和女士在致田真逸(沈從文姐夫)的信中也明確表示“外面的壓力并不如想象的大,其實并沒有壓力。”[2]23以往的研究者為了能自圓其說,常常夸大共產(chǎn)黨對于沈從文的政治迫害,并將之視為導致沈從文自殺的主要乃至唯一的原因。事實上,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自殺都是源自于精神問題,時代政治因素只是外因,起到催發(fā)作用。在西方的一項關于134個自殺案例的調查中,2/3的自殺案例都與躁狂抑郁癥有關,而沒有精神障礙史的人一生企圖自殺的比例僅為1%。[1]43精神疾病“源于遺傳的事實無可置疑”。[1]15

      1949年,沈從文自殺被救之后曾在醫(yī)院寫下這么一段日記:

      五年前在呈貢鄉(xiāng)居寫的《綠魘》真有道理,提到自己由想象發(fā)展,常常扮作一個惡棍和一個先知,總之都并不是真的。真的過失只是想象過于復雜。而因用筆構思過久,已形成一種病態(tài)。從病的發(fā)展看,也必然有瘋狂的一天,惟不應當如此和時代相關連,和不相干人事相關連。從《綠魘》應當即可看出這種隱性的瘋狂,是神經(jīng)過分疲勞的必然結果。[3]147

      盡管學術界對這段話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解讀,但筆者認為以下三點是不容置疑的:第一,沈從文認為他的心理疾病并不是自1948年底才開始的,早在30年代末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出現(xiàn)。1943年他在寫《綠魘》的時侯心理疾病已經(jīng)比較嚴重了,由于沒有1949年那么明顯,故沈從文將之稱為“隱性的瘋狂”。第二,沈從文認為即使沒有政治風雨的侵襲,按照這個疾情的發(fā)展“必然有瘋狂的一天”。這與目前研究者把沈從文精神失常簡單地歸為政治風雨的做法完全相反。第三,沈從文認為,這種心理疾病的外在表現(xiàn)是“想象過于復雜”,即陷入幻覺難以自拔,而幻象、妄想、焦慮、混亂恰恰是憂郁躁狂癥的主要癥狀。應該說,沈從文此時對自己的剖析是比較客觀的。正因為山雨欲來之前沈從文精神就已經(jīng)瀕臨失常,故1949年前后那一點點打擊沈從文的精神防線就崩潰了。

      在此,也許有人會疑問——既然沈從文的精神疾病早在40年代就已經(jīng)有體現(xiàn),那么為什么一直以來都沒有人發(fā)現(xiàn)呢?這個問題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躁狂抑郁癥不像精神分裂癥那么外顯,患者并不總是處于精神失常的狀態(tài),相反他們大多時候與常人一樣。像拜倫、伍爾夫這些被醫(yī)學證實了的躁狂抑郁癥患者,他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正常的,病癥發(fā)作的時候只是一小部分時間,人們很容易把藝術家精神上的疾病視為性格上的孤僻乖戾,而不會當做一種精神疾病來對待。其次,“天才”和“瘋子”就如硬幣的兩面,很多的時候人們難以區(qū)分,藝術家的獨特之處究竟是“藝術天才”還是“精神異?!?

      汪洋恣肆的想象是沈從文創(chuàng)作和思索的主要途徑,然而這個想象“飛躍”常常超出了理性控制的范圍,逾越進“瘋狂”的領地。張兆和對沈從文的這個特點很清楚,常常批評他說,你總是“在習慣方式中嚇你自己”,陷溺到“想象的泥潭中無從掙扎,終于死了”。沈從文對自己的奇異的思維感到不解,認為小時候將大腦摔壞了。

      隨著這種心理疾病的發(fā)展,沈從文的感知能力越來越紊亂,有時甚至出現(xiàn)視覺、聽覺和嗅覺的幻象,從而泯滅了超現(xiàn)實與現(xiàn)實的界限,沉溺于幻境當中無法自拔。在創(chuàng)作《看虹錄》的時候,沈從文竟不吃不喝地沉迷在“悅樂瘋狂”之中達24小時之久,且“為了保留在印象中的造型”,每一次回憶都會讓自己重新瘋狂起來。小說的末尾沈從文寫道,“我完全活在一種觀念中,并非活在實際世界中”。[5]341這個“觀念世界”并不是理論建構的世界,而是由“造物空間時間”綜合而成的“美的抽象”,它們“比夢境更荒唐的實在”[5]134,實際上就是非理性的“瘋狂”世界。不過對于沈從文這樣的作家而言,沉迷于幻想世界的“固執(zhí)”究竟是一種創(chuàng)作的激情還是精神疾病的表征呢?或許這兩者壓根就沒有截然的分別,天才與瘋子只有一墻之隔,當某種天賦過于發(fā)展,超越“界限”,很可能就進入到了癲狂的領地。

      據(jù)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沈從文所說的這種“瘋狂”早在“情感幻異”的《月下小景》就開始了,到了四十年代進而“發(fā)展成‘七色魘’式的病態(tài)格局?!保?]349不過這時候病情還沒有影響到他的生活,因此沒有引起人的注意。直到1949年前后政治劇變,沈從文工作的權利受到剝奪時,心理的躁狂抑郁才“變成了一種疾病而并非一種暫時的存在狀態(tài)”。[2]23

      學術界似乎流行一種偏見,如果某位藝術家、思想家被證明精神有問題,其創(chuàng)作似乎就喪失思想和美學價值,因為誰也不愿意去將一個“瘋子”奉為大師。正出于這種偏見,很多研究者一直以來都不愿意正視沈從文長期以來患有精神病的事實。筆者認為這種偏見是大可不必的,天才與瘋子常常只是一墻之隔。古往今來,著名藝術大師中的精神病患者比比皆是,如拜倫、梵高、貝多芬、愛倫坡等等。心理學家早就發(fā)現(xiàn),輕度的狂躁與抑郁會讓人的感知能力變得超常的“敏銳”,從而“感知”到了一些非感官的幻象。梵高越是在瘋癲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畫作越卓越不凡。以至于法國著名作家普魯斯特認為,“所有杰作都出自于精神病患者之手”。[1]1

      同樣的,這個“隱性的瘋狂”對于沈從文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如果對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稍做考察,不難發(fā)現(xiàn)在沈從文30-40年代間創(chuàng)作中,“癲狂”“沉迷”“狂熱”與“死亡”是最為常見的主題?!隘偪瘛币约芭c“瘋狂”相關的“癡”“癲”“迷”,是沈從文40年代創(chuàng)作中反復出現(xiàn)的關鍵詞。據(jù)筆者初步統(tǒng)計,這些詞大約出現(xiàn)了60次。不光如此,精神疾病還讓沈從文40年代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一種整體上的非理性“狂詩”色彩。例如:

      我正在發(fā)瘋。為抽象而發(fā)瘋。我看到一些符號,一片形,一把線,一種無聲的音樂,無文字的詩歌。我看到生命一種最完整的形式,這一切都在抽象中好好存在,在事實前反而消滅。

      有什么人能用綠竹作弓矢,射入云空,永不落下?我之想象,猶如長箭,向云空射去,去即不返。長箭所注,在碧藍而明靜之廣大虛空。[5]43

      上述引文行文節(jié)奏密集而急促,思維跳躍變換飛快。其中的“一些符號”、“一片形”、“一把線”、“一種無聲的音樂”、“無文字的詩歌”等短語大大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圍。這樣的語言在沈從文40年的作品還存在很多。由于語言和思維是密不可分的,“語言形式反映思維,或者說,語言是思維的鏡像”,語言形式不僅表達了思維的結果,還顯示著思維的方式。[6]275沈從文狂詩的語言也表明了其思維的“非正常”狀態(tài)——“發(fā)瘋”狀態(tài)。從這個意義上說,沈從文40年代在《生命》《燭虛》《綠魘》《看虹錄》等作品中展現(xiàn)出來的對于“美”(藝術、自然或女性身體)的心醉神迷和“悅樂瘋狂”與其非理性的“瘋狂體驗”是一致的。

      家族“瘋狂基因”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沈從文創(chuàng)作風格的整體轉變,使其40年代的創(chuàng)作(如《燭虛》、《七色魘》、《看虹錄》等)呈現(xiàn)出極強的“非理性”色彩。這一點長期以來沒有得到研究者的注意,事實上沈從文曾在1949年的日記中明確表示過,《綠魘》是其精神錯綜的結晶,《看虹摘星錄》中的癡狂入迷體驗也是自己生命形態(tài)的本真紀錄。沈從文40年代作品所呈現(xiàn)出的“非理性”色彩都根植于其隱秘的精神世界。例如在小說《主婦(其二)》中,沈從文寫道:

      目前世界對于我作成一種嶄新的啟示,萬物多美好,多完整!人類抽象觀念和具體知識,數(shù)千年積累所成就的任何偉大業(yè)績,若從更深處看去,比起來都算得什么?田野間依然是露水,以及那個在露水朝陽中充分見出自然巧慧與莊嚴的野花。一種純粹的神性,一切哲學的基本觀念,一切藝術文學的偉大和神奇,亦無不由之孕育而出。

      ……自然的神性在我心中越加強,我的生命價值觀即越轉近一個瘋子。不知不覺間兩腳已踏到有螺蚌殘骸的水畔。我知道,我的雙腳和我的思索,在這個清晨清新空氣中散步,都未免走得太遠了一點,再向前走,也許就會直入滇池水深處。[7]322-323

      這種風格的文字與前面例子一樣,帶有強烈的非理性“狂詩”的色彩。沈從文曾在寫給程應镠的信中對寫作此小說的精神狀況做了明確的交代:

      猶記得三十四年九月八日,住桃園寫了一晚作為送三小姐紀念禮物的文章。走到村子外邊去,越過馬路躺倒帶露水的荒墳間,頭中發(fā)眩,覺得十分悲戚。[2]92

      上文中所說的“送三小姐紀念禮物的文章”就是《主婦(其二)》。顯然《主婦(其二)》的“狂詩”色彩與作者“頭中發(fā)?!钡木駹顟B(tài)是相關的。目前學界在研究沈從文40年代的創(chuàng)作時恰恰嚴重忽視了這一點。他們常常將這種“非理性”的文學風格視作沈從文有意識的藝術創(chuàng)新,并扣以“哲思散文”、“意識流小說”等等似是而非的“帽子”,借助一些西方意識流小說的理論方法,挖掘文字背后的現(xiàn)代派內蘊,實際上都走錯了路。離開了主體創(chuàng)作時的精神狀況,空談文字,只能導致過度闡釋或牽強附會。沈從文研究應該打破那種脫離史料空談的習慣,重新回歸沈從文本身的研究,立足沈從文本人的精神處境來談作品。

      雖然沈從文40年代的創(chuàng)作多是精神“異常”時的產(chǎn)物,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是無意義的狂言亂語。相反,很多天才式的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在迷狂之中產(chǎn)生的。沒有癲癇,梵高就創(chuàng)作不出傳世佳作;沒有迷狂,柏拉圖認為就不可能有詩。因此筆者認為上述文字不光不是無意義的囈語,還是沈從文作品中最為深邃的東西,這個東西超越了理性,我們無法用日常的感知方式去感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沈從文在40年代提出的“神”、“生命”、“抽象”等思想命題也都是在這樣的一種癲狂中把握到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沈從文所說的“神”是湘西半原始文化的隱秘顯現(xiàn),因為在湘西巫文化中,“神”的把握也離不開癲狂。“神人相通”是巫師借助一定的儀式(如狂舞、飲酒、服藥等)進入到生命的癲狂狀態(tài)中實現(xiàn)的。對于湘西山民來說,“瘋狂”并不是愚癡,而是巫師般的“先知”,他們對于“人自己是什么,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又是什么,不是通過思考(普通意義上的理性思考,論者注),而是通過體驗忘我的癲狂狀態(tài)而決定”。[8]57這種思想方式獲得的不只是知識而是一種神圣的智慧。

      直到1949年初,風云突變,天地玄黃。脆弱的心靈終于在精神重壓下崩潰。正如沈從文本人重讀《綠魘》時寫下的那樣,“我應當休息了,神經(jīng)已發(fā)展到一個我能適應的最高點上。我不毀也會瘋去?!碧觳排c瘋子只是一墻之隔,究竟是天才由瘋癲激發(fā),還是因天賦而瘋癲?對于沈從文來說,或許兩者兼有。

      [1]凱·雷德菲爾德·賈米森.瘋狂的天才[M].劉建國,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2007.

      [2]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19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3]沈從文.沈從文家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4]凌 宇.沈從文傳[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

      [5]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12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6]邢福義,吳振國.語言學概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7]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10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8]史懷哲.中國思想史[M].常 暄,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精神疾病沈從文創(chuàng)作
      輕型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丁玲 沈從文 從摯友到絕交
      藝術品鑒(2020年10期)2020-11-27 01:53:40
      “無形”的病痛——關懷精神疾病人群
      當代陜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08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節(jié)選)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8
      3 當我們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一墻之隔》創(chuàng)作談
      創(chuàng)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試論人類精神疾病觀的發(fā)展與演變
      創(chuàng)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微博評書:沈從文家書
      钟祥市| 岳阳市| 临夏县| 壶关县| 龙川县| 双江| 个旧市| 溧阳市| 体育| 思南县| 当雄县| 铁岭市| 来凤县| 双柏县| 太保市| 青浦区| 正安县| 茶陵县| 本溪市| 密山市| 邹平县| 友谊县| 博野县| 余姚市| 威信县| 韶关市| 扶风县| 林西县| 会同县| 浦城县| 永川市| 运城市| 石屏县| 手游| 策勒县| 南川市| 枞阳县| 建水县| 陆丰市| 万全县| 双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