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玉
(邢臺學院,河北 邢臺054001)
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創(chuàng)新思考
李蘭玉
(邢臺學院,河北 邢臺054001)
誠信,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點。但當今社會,失信現象屢見不鮮。在此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其誠信意識不可避免地受到熏染。在深刻分析傳統(tǒng)誠信教育機制現狀的基礎上,從多方面對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提出創(chuàng)新思考,以期不斷提高大學生誠信教育質量。
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
(一)重視誠信的道德教育,忽視誠信的法治教育
誠信作為公民道德規(guī)范,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在中國漫長的以儒學為主要指導思想的傳統(tǒng)社會中,誠信曾發(fā)揮過積極有效的作用?,F代社會,傳統(tǒng)誠信道德得到了繼承和進一步的發(fā)展,誠信不再只是一種道德義務,而是已經成為倫理、經濟、法律等社會義務的綜合規(guī)范[1]。在目前高校進行的誠信教育中,可以說采取了多種方式,如加強校園誠信氛圍,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依托“兩課”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但在這諸多的教育形式來看,主要是重視了誠信的道德教育,而沒有把它納入到法治教育的領域。
(二)大學生誠信測評體系缺乏有效監(jiān)督機制
各高校在探索誠信教育的途徑時,逐步建立了大學生誠信測評體系,但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全國性的信用管理體系、尤其是個人信用體系,再加上已建立的大學生誠信測評體系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和有效的懲罰與獎勵機制,往往流于形式,所以在客觀上也就造成了部分誠信者吃虧,失信者占便宜的現象,如有的大學生考試作弊取得好成績,并獲得“三好學生”稱號、獎學金等;在就業(yè)時弄虛作假、涂改成績、偽造簡歷,所有這些都極大影響了大學生誠信觀的建立。因此,在建立大學生誠信測評體系的基礎上應逐步完善并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使誠信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三)誠信教育缺乏針對性,教育方法和載體創(chuàng)新不足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前蘇聯的馬爾庫沙曾說:“教育的偉大藝術與普通教育技巧的不同之處,正在于善于準確地把握對象?!贝髮W生誠信教育應根據大學生不同的年齡、性別、愛好、特長等因素,擬定適合大學生心理發(fā)展需要的方案。誠信教育主張方法多元化、藝術化[2],而傳統(tǒng)教育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重理論灌輸,輕實踐鍛煉;重師長訓導,輕自我教育;重群體講授,輕咨詢輔導的問題。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誠信教育缺乏針對性,教育方法和載體創(chuàng)新不足。我們要轉化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模式,從管理觀念向服務觀念轉變,從控制模式向交往模式過渡,形成具有針對性的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機制。
(一)大學生誠信教育要實現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并重
誠信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而形成文明社會的最重要標志之一,是擁有道義上的人格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必須通過道德教育,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誠信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素養(yǎng)和美德。但在進行道德教育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增強對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使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校規(guī)校紀,通過法治教育使大學生深刻理解誠信的法律價值和意義。具體來說,可通過各種方式使大學生更多地了解我國法律中關于誠信的規(guī)定。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誠信的要求越來越普遍和強烈,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不但在民法、商法、公司法等法律中詳細地規(guī)定了“誠信”的具體要求,并且依法在社會各領域中建立和完善各種措施制度以實現這些規(guī)范。我國不僅在民法中確立了“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而且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公務員法》、《刑法》中,也從不同角度確立了經濟信用、行政信用、司法信用的要求[3]。因此高校應注重發(fā)揮典型案例教學、法院旁聽、課堂討論等形式,生動直觀地開展教育,使學生詳細了解有關誠信的法律制度,使他們認識到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要求,更是一種法律要求,許多違反誠信的行為不但是違法行為,甚至會構成犯罪。在此基礎上充分發(fā)揮社會教育的整體職能,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全方位地對大學生進行誠信的道德和法治教育。
(二)建立切實有效的大學生誠信測評監(jiān)督體系
大學生誠信教育離不開相應的制度約束。構建誠信測評體系,制定測評要素、指標和標準,建立大學生個人誠信檔案是一種客觀有效的約束機制。但僅有測評機制是不夠的,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監(jiān)督體系,才能真正約束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和行為。學??沙闪⒁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誠信測評體系的監(jiān)督。這個監(jiān)督應該是全過程和全方位的,涉及到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輔導員評議、個人資料記錄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行為監(jiān)督、制度監(jiān)督等多種方式的優(yōu)勢,形成全方位的監(jiān)督,來約束大學生的行為,切實形成發(fā)自內心的誠信意識和行為。另外不僅要形成監(jiān)督,更重要的是要有獎勵和懲罰機制的存在,使監(jiān)督真正落到實處。比如對于誠信指標低的學生,可通過簽署誠信保證書,加大教育力度,還要與獎勵、貸款、就業(yè)掛鉤,限制其評優(yōu)、評獎的權限;對于誠信度高的學生,可積極向黨支部推薦發(fā)展,還可向用人單位推薦,充分發(fā)揮誠信測評監(jiān)督體系的作用。
(三)組建師生一體模式的具有針對性的高校誠信教育機制
高校應憑借第一課堂(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學生活動)兩大優(yōu)勢,形成以專業(yè)為依托,以社團為組織形式的誠信教育模式,組建師生一體化的高校誠信教育機制。第一課堂以教師為主體,將誠信教育納入課程體系之中,注重大學生誠信意識、素質、能力的養(yǎng)成和提高。高校應在“兩課”基礎上進一步豐富選修課中誠信教育系列課程的內容,實現專業(yè)知識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在課時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都要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在課時設計上適當增加選修課時,在教學內容上進一步突出誠信意識的培養(yǎng)和教育,在教學方法上,逐步形成“案例教學—課堂模擬—現實考察”的教育體系[4]。
第二課堂應以學生社團為主力,以專業(yè)為依托,通過開展誠信講座、誠信論壇、誠信培訓等方式,營造校園誠信氛圍,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和素養(yǎng)。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養(yǎng)成。學校應以社團為依托,積極組織開展內容多樣形式豐富的實踐教育活動,如誠信征文、誠信辯論、演講、公益活動、社會調查等,讓學生在實踐教育活動中感受誠信的力量,體會誠信在人們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地把誠信理念變?yōu)檎\信行為,促進感情的內化,實踐的關鍵在于進行有意義的活動,而不是簡單的簽名、宣言、講座等,不論何種形式都需要堅持,要持之以恒,成為誠信教育體系的一部分,使之常態(tài)化。
另外,誠信教育關鍵的一點是要有針對性,要有的放矢。對大一、大二學生進行基本的“誠信”教育,讓其清楚誠信的含義,誠信對每一個人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潛心學習、誠實應考;對大三學生進行專業(yè)方面的誠信教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職業(yè)道德方面的誠信教育;對大四學生,要著重進行面向社會的誠信教育,這既可以使他們在進入社會之前接受扎實的誠信教育,又是對大一、大二、大三學生誠信教育的繼續(xù),要教育大學生具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去迎接社會對自己誠信意識的檢驗。
[1]郝登峰.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費蘭克·帕特諾伊.誠信的背后[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
[3]何潔.大學生誠信問題的法律思考[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2).
[4]葛莉.就業(yè)競爭壓力視閾下高小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模式創(chuàng)新[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12).
Innovative Thinking about College Student Credit Education System
LI Lan-yu
(Institute of Hebei Xingtai,Xingtai 054001,China)
Integrity,is not only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strengthening civic morality,but also the focu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But in today's society,credit loss is common.The students grow up in this environment and their sense of integrity will inevitably be influenced.Based o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traditional integrity education system,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thoughts about college students'integrity education mechanisms from various aspects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nets'integrity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integrity;education system
G641
A
1001-7836(2012)01-0097-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1.038
2011-12-10
2011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法治社會下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建構研究》(HB11SH003)
李蘭玉(1974-),女,河北邢臺人,副教授,法學碩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