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珂
很久以前,李輝會問收藏家,這個藏品會留給你的孩子嗎?如今看過太多美好作品,她不會再問這個問句了,當她覺得那是一位真正的收藏家時。
收藏家大多會認為,這件藏品在他手里的那段時間,他只是藏品的一個過客,將來他可能將其轉手或者交給國家,當藏品轉到國家或者下一個收藏者手里時,對于這個藏品來說也是一個過程。
李輝認為真正好的設計或者藝術品是用心的結果,它的獨立思考、材質創(chuàng)新、某些細節(jié)的創(chuàng)新甚至不創(chuàng)新、特色的堅持,都會讓人感受到。
做《完全時尚手冊》的15年,李輝體驗了許多特別的事物,珠寶、服裝、汽車、藝術品、IT新品、旅游勝地、美食美酒……看的東西越多,時間越長,便越發(fā)感到對于萬事萬物,自己都只是一個過程。
那次看著拉薩的天空,感受身邊的水干凈地流動,樹葉開始發(fā)黃,李輝感觸自己生命過程的幸運與幸福,沒有遭受巨大的痛苦,老天爺給她這樣的機會體會如此多美好的事物,對一切的敬畏之心與心懷的感激之情隨之而來。
眼力
從眾多最新作品中挑選好東西,李輝的標準是其不重復,是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李輝認為真正好的設計或者藝術品是用心的結果,它的獨立思考、材質創(chuàng)新、某些細節(jié)的創(chuàng)新甚至不創(chuàng)新、特色的堅持,都會讓人感受到。
李可染先生曾跟他的兒子說,其實你要有很多能耐,將很多本事放在一塊,才能夠出最好的杰作。做人做事、看東西的角度以及腦子跟手連貫性的能力,各個方面有一點還沒到,別人都看得出來。在看得出來的時候,你要放棄磨練嗎?怎么能夠再堅持,讓心里面的真誠與感觸,能夠顯現出來,能夠按照原意甚至超越原意顯現出來。
訪問VOLVO設計部,李輝看到幾位女性設計師談論車內結構的設計,他們會想到“把某個東西藏起來,讓小孩子不容易碰到又不會掉出來”,李輝想象,“設計師本人一定是某天跟孩子出門時,把東西放到位置將近的地方就掉出來了,孩子拿出來玩,弄的亂七八糟……”設計師跟家人相處時的那種感觸,讓生活中的經歷形成了一種用心的想法。
鼓勵 抑或提醒
李輝習慣以“用家”的角度去感受設計,發(fā)現產品更新的地方、極精彩的地方,或者不足的地方。設計師與藝術家的想法和愿望會達成一種文化現象,推動生活方式,李輝愿意為設計師與藝術家提供伸展的平臺,作品是她與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媒介。從產品更新的角度出發(fā),媒體人會理解到影響其發(fā)展的各個方面,比如創(chuàng)作者在經營上是否存在問題,或者整體哪個環(huán)節(jié)上可能脫節(jié),甚至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狀態(tài)。
李輝曾切身體會到電視節(jié)目的效果受每個參與人員的影響,她笑著說,“這么多人一起工作,誰不高興,誰身體不好,誰剛被人欺負或跟人吵完架,都會影響工作,因為它鏈條太長?!焙髞硭l(fā)現,實際上大部分行業(yè)鏈條都挺長的?!跋袷荍IMMY CHOO曾說過,不光是怎么做好鞋子的設計,還要知道如何告訴人我設計的想法是什么?!崩钶x說,這個太重要了,這樣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才接的起來。
媒體的使命是帶起一個或多個行業(yè),甚至在他們的轉折點能夠幫到他們。當李輝與創(chuàng)作者成為朋友認識時,她看到設計師是非常細膩敏感的一類人,設計師情緒的起伏會影響其整個創(chuàng)作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確實需要大家去呵護他們,但同時也需要讓他們非常清晰地去看到問題的存在?!耙驗榇蠹叶荚谏鐣锍砷L過來,有一些概念真的可能是錯的,錯的概念可能會讓他們去走彎路,如果媒體人能夠知道或者能夠提前去感受到,對他們一些提醒是需要的?!崩钶x說。
大時尚
生活中不同類型的產品和藝術品,都不同程度地對時尚起作用,每個行業(yè)最新想法的實現構成了今天的大時尚生活,只是時尚在各自范疇里的應用有不同反應,有的快一點有的慢一點。
人們理解的趨勢與風尚的變化推動著時裝的需求。跟時裝設計更重視每一季色彩與款式變化不同的是,珠寶與高級鐘表,相對希望留存的時間更長,所在的層面更高,產品本身并不是特別能反應當今時尚追求。尤其高級鐘表,實際上在做永恒的東西,當一個東西要經過永恒的時候,他要經過很多時間的洗禮,是不容易被改變的,但是就算是不容易被改變的設計領域,也一樣有其對自己工藝的突破、組合能力的提升、材質的更新等。
從全球時尚產品設計的角度來看,整個互聯(lián)網的加入,讓設計概念變得跟過去傳統(tǒng)設計有非常大的改變,思維方式與考慮設計可能性的方式,變得豐富了很多?!鞍ê芏嗉揖悠返脑O計,怎么可能在網上使用的語言小括號就能成為一個盤子呢,設計真的跟今天的工作是互動的,這樣的一個設計和設計思考的角度,其實豐富這個詞不夠,應該說是出其不意了很多。”李輝說。
無盡頭
時尚最根本的仍然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都可以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當走的地方多了,每一個國家、族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那些人,他們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乃至對其他文化民族的看法有時會告訴她更高層次的感受。
在第一線做內容,總是會有新的令人感動的點,不那么強硬,很柔和,卻改變著人們對生活的體驗,對事情的感悟。而生活的這種立體性,這種照顧得周全的東西確是要經過一定磨練才有的。
像是李輝的那些朋友,那位57歲的法國電視臺前線記者,這個世界上真正能讓她很感動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了,她的堅持造就了眼界,造就了作品高難的藝術程度與藝術感染力,她正為了今年9月的歐洲展覽忙碌奔波,沒有盡頭。
另一位與李輝同去巴塞爾的珠寶設計師,看到全世界那顆最大的紫色藍寶石,感嘆地說紅色的熱情與藍色的冷靜,這兩個顏色加起來才會是紫色的,這樣的一個東西,我想象它應該是……寶石的擁有者立刻讓那位設計師來設計那顆寶石,多年的眼力與極強的感受力成為他們之間的語言,超越金錢。
抑或是那位畫家朋友,李輝站在他的作品前,“畫中的黃山,你想不出來一個人能夠把那么多東西放在心里頭,然后默寫出來,并且在其中還找到一些情感的表達方式。”李輝覺得一個人有自己特別專長的事兒,把那個事情做得特別好,就很了不起。
一路以來,跟時尚相關的各個產業(yè)遇到了經濟迅速增長的機會,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下,什么是應該堅持的?“能夠堅持下來就是特別不容易的一件事?!边@些人讓李輝把時間拉得更長,她覺得做節(jié)目其實好像“沒有盡頭的一個事兒”,她愿意用節(jié)目,用自己的見聞給觀眾或者身邊朋友帶來變化,讓生活朝著更好的方向去。
錦衣玉食嗎?
錦衣玉食不是生活的追求,而是生活的必然,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句部分歐洲人對生活的理解?也未見得你覺得法國人吃的多好用的多好,但是為什么我們對食物和服裝的心態(tài)跟他們有區(qū)別?
這可能是反過來我們要思考的內容。當經濟讓大家開始質疑西方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時,我們需要想想,過去很崇尚的、習慣借鑒和學習的內容是不是很好的,什么是有問題的。如果不是那樣,我們應該是什么樣?
李輝感到中國的時尚產業(yè)到了升級換代,要躍進的時期。上一代管理者之間的合作無間,到了下一代,如何更好地做下去,這個改變的中間需要掙扎。中國做了如此多國外品牌加工后,見慣了如此多國際品牌成敗經歷后,如何能夠把自己的時尚品牌和產品帶到一個真正健康的層面,甚至是一個健康的能夠真正持續(xù)去運轉的軌跡上去。
什么是我們可以更完善更豐富更持續(xù)的形式,如何能夠將東方人的哲學,對生命本身的理解更好地表達,這些都要基建于我們對自身的理解,對我們今天生活的理解,對今天人們需求的理解,在更清晰的概念之下做出來。
真我
15年前,香港鳳凰臺的同事希望將李輝包裝成一個特別潮的人,“普通人的裙子到膝蓋,我的裙子就要到大腿根,頭發(fā)是五顏六色的”,最初李輝的造型設計里有許多實驗性設計,當所有的造型測試都做完了,李輝覺得很別扭,“這能行嗎?”李輝覺得自己每天就跟戴著面具一樣,下了班才回到自我。臨要播出前三天時,李輝去找當時的副臺長,說“大姐,這樣好像有些不大對勁,如果鳳凰的觀眾是一些相對比較理智跟成熟的人,他可能不太愿意跟略顯‘神經的‘潮人一塊兒出門,我能不能就以我從北京來的一個女孩兒,我喜歡所有漂亮的東西,用我的心態(tài)和我的眼光去告訴我的鄰居或者我的一個朋友,那些美好的事物,我很實在地去跟他說這個事,不需要太多花俏,當這個東西感動我的時候,我會把我的感動傳給大家?!?/p>
現在,李輝在節(jié)目里造型百變,風格總是她個人簡約本真的樣子。
常年北京、香港兩邊跑,四處出差,有時特別喜歡的衣服需要重復買兩套,在不同的地方放著。
無論多忙,李輝的家里一定要有花,她需要那種有植物與花的感覺,“那會讓你很松弛”。
香水,也是她的“特別必需品”,她有一堆香水,她喜歡把它們重新組合,她覺得味道與味道之間,每一種味道與自己之間,都會發(fā)出不同的效果。
做《完全時尚手冊》的15年,李輝體驗了許多特別的事物,珠寶、服裝、汽車、藝術品、IT新品、旅游勝地、美食美酒……看的東西越多,時間越長,便越發(fā)感到對于萬事萬物,自己都只是一個過程。
那次看著拉薩的天空,感受身邊的水干凈地流動,樹葉開始發(fā)黃,李輝感觸自己生命過程的幸運與幸福,沒有遭受巨大的痛苦,老天爺給她這樣的機會體會如此多美好的事物,對一切的敬畏之心與心懷的感激之情隨之而來。
眼力
從眾多最新作品中挑選好東西,李輝的標準是其不重復,是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李輝認為真正好的設計或者藝術品是用心的結果,它的獨立思考、材質創(chuàng)新、某些細節(jié)的創(chuàng)新甚至不創(chuàng)新、特色的堅持,都會讓人感受到。
李可染先生曾跟他的兒子說,其實你要有很多能耐,將很多本事放在一塊,才能夠出最好的杰作。做人做事、看東西的角度以及腦子跟手連貫性的能力,各個方面有一點還沒到,別人都看得出來。在看得出來的時候,你要放棄磨練嗎?怎么能夠再堅持,讓心里面的真誠與感觸,能夠顯現出來,能夠按照原意甚至超越原意顯現出來。
訪問VOLVO設計部,李輝看到幾位女性設計師談論車內結構的設計,他們會想到“把某個東西藏起來,讓小孩子不容易碰到又不會掉出來”,李輝想象,“設計師本人一定是某天跟孩子出門時,把東西放到位置將近的地方就掉出來了,孩子拿出來玩,弄的亂七八糟……”設計師跟家人相處時的那種感觸,讓生活中的經歷形成了一種用心的想法。
鼓勵 抑或提醒
李輝習慣以“用家”的角度去感受設計,發(fā)現產品更新的地方、極精彩的地方,或者不足的地方。設計師與藝術家的想法和愿望會達成一種文化現象,推動生活方式,李輝愿意為設計師與藝術家提供伸展的平臺,作品是她與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媒介。從產品更新的角度出發(fā),媒體人會理解到影響其發(fā)展的各個方面,比如創(chuàng)作者在經營上是否存在問題,或者整體哪個環(huán)節(jié)上可能脫節(jié),甚至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狀態(tài)。
李輝曾切身體會到電視節(jié)目的效果受每個參與人員的影響,她笑著說,“這么多人一起工作,誰不高興,誰身體不好,誰剛被人欺負或跟人吵完架,都會影響工作,因為它鏈條太長?!焙髞硭l(fā)現,實際上大部分行業(yè)鏈條都挺長的?!跋袷荍IMMY CHOO曾說過,不光是怎么做好鞋子的設計,還要知道如何告訴人我設計的想法是什么?!崩钶x說,這個太重要了,這樣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才接的起來。
媒體的使命是帶起一個或多個行業(yè),甚至在他們的轉折點能夠幫到他們。當李輝與創(chuàng)作者成為朋友認識時,她看到設計師是非常細膩敏感的一類人,設計師情緒的起伏會影響其整個創(chuàng)作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確實需要大家去呵護他們,但同時也需要讓他們非常清晰地去看到問題的存在?!耙驗榇蠹叶荚谏鐣锍砷L過來,有一些概念真的可能是錯的,錯的概念可能會讓他們去走彎路,如果媒體人能夠知道或者能夠提前去感受到,對他們一些提醒是需要的?!崩钶x說。
大時尚
生活中不同類型的產品和藝術品,都不同程度地對時尚起作用,每個行業(yè)最新想法的實現構成了今天的大時尚生活,只是時尚在各自范疇里的應用有不同反應,有的快一點有的慢一點。
人們理解的趨勢與風尚的變化推動著時裝的需求。跟時裝設計更重視每一季色彩與款式變化不同的是,珠寶與高級鐘表,相對希望留存的時間更長,所在的層面更高,產品本身并不是特別能反應當今時尚追求。尤其高級鐘表,實際上在做永恒的東西,當一個東西要經過永恒的時候,他要經過很多時間的洗禮,是不容易被改變的,但是就算是不容易被改變的設計領域,也一樣有其對自己工藝的突破、組合能力的提升、材質的更新等。
從全球時尚產品設計的角度來看,整個互聯(lián)網的加入,讓設計概念變得跟過去傳統(tǒng)設計有非常大的改變,思維方式與考慮設計可能性的方式,變得豐富了很多。“包括很多家居品的設計,怎么可能在網上使用的語言小括號就能成為一個盤子呢,設計真的跟今天的工作是互動的,這樣的一個設計和設計思考的角度,其實豐富這個詞不夠,應該說是出其不意了很多。”李輝說。
無盡頭
時尚最根本的仍然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都可以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當走的地方多了,每一個國家、族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那些人,他們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乃至對其他文化民族的看法有時會告訴她更高層次的感受。
在第一線做內容,總是會有新的令人感動的點,不那么強硬,很柔和,卻改變著人們對生活的體驗,對事情的感悟。而生活的這種立體性,這種照顧得周全的東西確是要經過一定磨練才有的。
像是李輝的那些朋友,那位57歲的法國電視臺前線記者,這個世界上真正能讓她很感動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了,她的堅持造就了眼界,造就了作品高難的藝術程度與藝術感染力,她正為了今年9月的歐洲展覽忙碌奔波,沒有盡頭。
另一位與李輝同去巴塞爾的珠寶設計師,看到全世界那顆最大的紫色藍寶石,感嘆地說紅色的熱情與藍色的冷靜,這兩個顏色加起來才會是紫色的,這樣的一個東西,我想象它應該是……寶石的擁有者立刻讓那位設計師來設計那顆寶石,多年的眼力與極強的感受力成為他們之間的語言,超越金錢。
抑或是那位畫家朋友,李輝站在他的作品前,“畫中的黃山,你想不出來一個人能夠把那么多東西放在心里頭,然后默寫出來,并且在其中還找到一些情感的表達方式?!崩钶x覺得一個人有自己特別專長的事兒,把那個事情做得特別好,就很了不起。
一路以來,跟時尚相關的各個產業(yè)遇到了經濟迅速增長的機會,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下,什么是應該堅持的?“能夠堅持下來就是特別不容易的一件事。”這些人讓李輝把時間拉得更長,她覺得做節(jié)目其實好像“沒有盡頭的一個事兒”,她愿意用節(jié)目,用自己的見聞給觀眾或者身邊朋友帶來變化,讓生活朝著更好的方向去。
錦衣玉食嗎?
錦衣玉食不是生活的追求,而是生活的必然,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句部分歐洲人對生活的理解?也未見得你覺得法國人吃的多好用的多好,但是為什么我們對食物和服裝的心態(tài)跟他們有區(qū)別?
這可能是反過來我們要思考的內容。當經濟讓大家開始質疑西方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時,我們需要想想,過去很崇尚的、習慣借鑒和學習的內容是不是很好的,什么是有問題的。如果不是那樣,我們應該是什么樣?
李輝感到中國的時尚產業(yè)到了升級換代,要躍進的時期。上一代管理者之間的合作無間,到了下一代,如何更好地做下去,這個改變的中間需要掙扎。中國做了如此多國外品牌加工后,見慣了如此多國際品牌成敗經歷后,如何能夠把自己的時尚品牌和產品帶到一個真正健康的層面,甚至是一個健康的能夠真正持續(xù)去運轉的軌跡上去。
什么是我們可以更完善更豐富更持續(xù)的形式,如何能夠將東方人的哲學,對生命本身的理解更好地表達,這些都要基建于我們對自身的理解,對我們今天生活的理解,對今天人們需求的理解,在更清晰的概念之下做出來。
真我
15年前,香港鳳凰臺的同事希望將李輝包裝成一個特別潮的人,“普通人的裙子到膝蓋,我的裙子就要到大腿根,頭發(fā)是五顏六色的”,最初李輝的造型設計里有許多實驗性設計,當所有的造型測試都做完了,李輝覺得很別扭,“這能行嗎?”李輝覺得自己每天就跟戴著面具一樣,下了班才回到自我。臨要播出前三天時,李輝去找當時的副臺長,說“大姐,這樣好像有些不大對勁,如果鳳凰的觀眾是一些相對比較理智跟成熟的人,他可能不太愿意跟略顯‘神經的‘潮人一塊兒出門,我能不能就以我從北京來的一個女孩兒,我喜歡所有漂亮的東西,用我的心態(tài)和我的眼光去告訴我的鄰居或者我的一個朋友,那些美好的事物,我很實在地去跟他說這個事,不需要太多花俏,當這個東西感動我的時候,我會把我的感動傳給大家?!?/p>
現在,李輝在節(jié)目里造型百變,風格總是她個人簡約本真的樣子。
常年北京、香港兩邊跑,四處出差,有時特別喜歡的衣服需要重復買兩套,在不同的地方放著。
無論多忙,李輝的家里一定要有花,她需要那種有植物與花的感覺,“那會讓你很松弛”。
香水,也是她的“特別必需品”,她有一堆香水,她喜歡把它們重新組合,她覺得味道與味道之間,每一種味道與自己之間,都會發(fā)出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