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笙
夏季的傳染病,主要是由于不潔飲食和蚊蟲叮咬引起的,預防這些疾病,就必須從這兩方面入手。下面為您介紹夏季常見的幾種傳染病知識及其預防措施。
細菌性痢疾
腸道疾病是夏季的高發(fā)病,而細菌性痢疾是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它除了與蒼蠅繁殖活動有關外,還和天熱人們喜歡吃生冷食品引起腸胃功能紊亂有關。另外,蚊蟲媒傳染也是夏天發(fā)生腸道感染的一個重要途徑。
如何預防:當天的食物不要放在第二天再吃,天熱很容易變質,細菌容易生長;打開的水果,如西瓜等要盡量吃完,不然用保鮮膜封好,放到冰箱保存,但是時間不要超過24小時;夏天,鹵菜比較受歡迎,但是做鹵菜的人如果不注意衛(wèi)生,吃的人很容易感染病菌,故少吃為妙。
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傳染源是乙腦病毒,病毒通過蚊蟲傳播。
癥狀:起病急,主要表現有發(fā)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以及頸項強直(脖子硬)等。病程第3~5天會出現驚厥或昏迷,重者出現呼吸衰竭。
專家建議:患者住處要注意清潔、通風,室溫控制在26℃左右?;杳哉咭洺7砼谋?,保持呼吸道暢通,防窒息。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防褥瘡,可通過冰水冷敷、酒精擦浴等方法,將體溫控制在38.5℃以下。
如何預防:預防和控制的關鍵措施是滅蚊、防蚊。要清除垃圾、積水,徹底消滅蚊子孳生地;住室置好紗窗,掛好蚊帳。注射乙腦疫苗也是防止乙腦感染的重要措施;以板藍根、鮮牛筋草煎湯代茶飲,也能起到預防乙腦的作用。
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傳染源是被細菌污染的食物。
癥狀:畏寒、發(fā)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可引起脫水和休克。同餐人群可集體發(fā)病。
專家建議:一般治療應口服或靜脈補充液體和電解質,抗菌素治療可選用黃連素、喹諾酮類藥和第三代頭孢菌素。
如何預防:所有生鮮食品原料及調味料、添加物要保持其新鮮度;食物應徹底清洗,調理及貯存場所、器具、容器均應保持清潔;食物要盡快處理烹飪,做好的食物也應盡快食用;食物要煮熟再食用,一般超過70℃以上細菌易被殺滅;食物的調理及保存應特別注意溫度控制在7℃以下;調理食物前徹底洗凈雙手;手部有傷口,應完全包扎好才可調理食物。
大腸桿菌所致腹瀉
大腸桿菌所致腹瀉的傳染源是大腸桿菌,按其致病機制可分為5類。
癥狀:1.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大便每天3~5次,為黃色蛋花狀,量較多;2.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腸炎:分泌性水樣腹瀉,每天2~10次;3.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臨床表現酷似急性菌痢,但大便培養(yǎng)不出痢疾桿菌;4.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惡心、嘔吐和嚴重的痙攣性腹痛,腹瀉為鮮紅色水便;5.黏附性大腸桿菌腸炎。
專家建議:急性腸炎自愈性較強,其基本治療方針是補液和對癥處理。老年、嬰幼兒以及重癥患者應給予抗生素治療。
如何預防:預防急性腸胃炎要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或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熟食品或隔夜飯菜要加熱煮透后再吃;生吃瓜果要清洗并削皮;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餐具的清洗、消毒、保潔;菜肴佐以醋或大蒜,既能殺菌,又助消化,還能提高胃腸道抗病力。
沙門氏菌腸炎
沙門氏菌腸炎的傳染源是傷寒及副傷寒甲、乙、丙以外的沙門氏菌。
癥狀:急性胃腸炎型常伴有發(fā)熱、嘔吐、稀水樣便。傷寒型腸炎癥狀類似傷寒,患者會持續(xù)發(fā)熱,可伴有肝脾腫大。敗血癥型腸炎表現為弛張熱。
專家建議:急性胃腸炎型應以及時補液及對癥處理為主,嬰幼兒及年老體弱者應用抗生素治療。傷寒型和敗血癥型腸炎應用抗菌藥物治療,可選用氟喹酮類藥,第三代頭孢菌素等。
如何預防:控制傳染源,對急性期病人應予隔離;切斷傳播途徑,注意飲食飲水衛(wèi)生,炊具、食具必須經常清洗消毒,生熟食要分容器切割,不喝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