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
英國著名社會學家、倫敦羅漢姆普頓學院社會科學研究教授馬丁·阿爾布勞先后5次來到中國,他曾擔任倫敦經濟學院中國比較研究網首席研究員,對中國有著深入的研究,中國近年來的發(fā)展令他異常歡欣鼓舞。
中國太陽城,傳統(tǒng)與時尚并存
1987年,馬丁第一次來到中國,那時候給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街頭川流不息的自行車流。近幾年,馬丁的每一次中國之行都會帶給他不一樣的感覺。今年4月,馬丁隨朋友參觀了素有“中國太陽城”之稱的山東省德州市。德州的太陽能產業(yè)萌芽于上個世紀90年代,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德州的太陽能產業(yè)從最初的太陽能熱水器單機生產發(fā)展到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從居民家庭的單獨使用,發(fā)展到太陽能利用與建筑一體化工程;從太陽能光熱利用,發(fā)展到太陽能高溫發(fā)電、光伏發(fā)電。2010年,德州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政府代表以及專家學者云集一堂,為推動新能源發(fā)展以及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言獻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德州正在打造世界可再生能源的綠色城市模板。馬丁說:“德州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太陽城的城市景觀,為全球時代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國家之間的交流日趨頻繁,國際合作日益緊密?!?/p>
除此以外,馬丁還特意到德州的農民家里體驗了一次中國農民的生活,在這里,馬丁感受到了當地農民朋友的淳樸與熱情好客?!拔液痛蠹乙黄鸢溩樱@是一次令人非常愉快的經歷,但是我還是感受到婦女在家庭中不平等的地位,當我和家里的男主人坐下來吃飯的時候,女主人還在廚房忙著?!边@次恰逢一年一度的梨園節(jié),全村的老老少少第一次見到外國人的面孔,每個人都是驚喜又略帶幾分好奇,一時間,馬丁成了全村人的焦點?!拔乙娮R了現代化氣勢雄偉的太陽谷,而驅車前往不遠處的農民家里,又感受了中國農村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這是如今中國進入經濟高速發(fā)展階段一個非常典型的縮影——傳統(tǒng)與現代并存的時代?!?/p>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理念值得借鑒
馬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十分熱愛并有著深入的研究,在與筆者交流的過程中,馬丁反復提及和諧的理念,這與我們中國對全球化所持的立場非常一致。“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一直以來推崇儒家文化,主張和諧的理念,講求和而不同。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理念,應該更好地被全世界理解并接受?!瘪R丁說,“我一直認為孔子學院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做得非常好。通過孔子學院,西方也逐漸地對中國有了更加明晰和更加深刻的認識,這非常有助于中國和世界進行更好的溝通?!弊?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以來,已有百余家孔子學院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成為傳播中國文化和推廣漢語教學的全球品牌和平臺。它秉承儒家文化“和為貴”、“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動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為宗旨。
“不同于許多西方國家,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中國共產黨要擔負更大的責任,這更類似于一個大型跨國公司的架構,政府領導下的政府職能機構相當于公司內部的各個部門,通過建立完善的溝通和協(xié)調機制,達到為公眾服務的最終目的。比如北京成功舉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四川玉樹地震的救援工作,都可以充分體現出中國政府無與倫比的‘舉全國之力辦大事的優(yōu)勢?!瘪R丁補充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尚德貴仁等精神理念都是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和借鑒的?!?/p>
“全球時代”與世界公民
馬丁·阿爾布勞教授在他的著作《全球時代——超越現代性之外的國家和社會》中,從全球化的視角闡述了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的重要變化。他談到,“全球化”就是全世界人融合在一個社會,即全球社會。在這個社會里,人們利用技術的潛力,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全世界能夠進行互動與交流,世界因之發(fā)生了現實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8個方面:交通旅游手段的變化;電信交通的變化;全球范圍內生產和消費的融合;全球金融體系的建立;全球治理的發(fā)展,國際間的依賴加強,必須共同合作解決遇到的問題;人類對環(huán)境、糧食和能源等問題的認同;社區(qū)的重構;全球社會的出現。正是在這些變化中,國家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這也說明在全球性取代現代性時,國家、政府、經濟、文化和社區(qū)都已不再是中心,各個國家必須在相互協(xié)作中謀求共同發(fā)展。全球化并不是將西方國家的東西普及化,而是國家之間進行平等的交流互換。因此,全球化的發(fā)展速度是史無前例的。盡管有一些反全球化的聲音,但是,歷史在進步,這個過程是不可逆轉的。
在馬丁看來,由全球化帶來的對現代性所固有的種種矛盾的沖擊,實際上使社會得到了解放,進入到全球時代,依照民族、性別、年齡等類別斷定個人身份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人們更多的則是扮演世界公民的角色,全球時代的生命力和多樣性都有賴于它的公民用心呵護。
馬丁認為,展望未來,即使是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的人才培養(yǎng)都離不開國際間的合作,形式多樣的青少年交流合作項目,如志愿者項目,可以給未來的精英們提供更廣闊的平臺,了解世界的同時也增進了各國青少年之間的友誼。英國是世界上志愿服務最成熟的國家之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加入到這些國際志愿者項目中,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們,這是非常好的消息。
馬丁對于在英國求學的中國學生給予了一定的肯定,“總體上,中國的學生勤奮好學,他們都非常努力,但是大多數時候他們都待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里,不喜歡與其他同學接觸。在英國,各個學校也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幫助他們認識更多的朋友,比如讓中國學生與外國學生住在同一間宿舍、舉行豐富多彩的派對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