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珊珊
梁鳳儀,一個淡出公眾視野多年的名字,當她再次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時,就像一位許久不見的朋友,親切又新鮮。不久前,梁鳳儀應邀在國內(nèi)一家著名的數(shù)字圖書網(wǎng)站建起了電子書店“鳳儀書房”,由此成為國內(nèi)首位擁有個人作品電子書店的作家。“鳳儀書房”在開業(yè)的三天內(nèi),就以每分鐘5本的銷售速度,迅速成為該網(wǎng)站的銷量冠軍。而比她的電子書店開張更令讀者興奮的是,梁鳳儀解除了自己在2004年定下的“封筆十年”的約定,從每天寫博客開始,重新開始寫作。
上世紀90年代,梁鳳儀是風靡華語閱讀圈的著名女作家,她所創(chuàng)作的多部財經(jīng)小說都是當時的暢銷書。作家的身份令梁鳳儀成為知名人士,并在當代文壇占據(jù)了一席之地。但梁鳳儀有一個比作家更為出色的角色——商界的女強人、著名企業(yè)家。作家、女強人,這兩個分量極重的身份背后,是一個女性在個人命運與時代風云的變幻中,用60年的時間,書寫的一部人生傳奇。
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梁鳳儀的財經(jīng)小說已風靡大半個亞洲;同時,她創(chuàng)辦的“勤+緣”出版社成功運作,在商界占據(jù)一席之地。對于這個在商界和文壇均出類拔萃的梁鳳儀,香港社會冠以一個流行詞匯:“梁鳳儀現(xiàn)象”。這個詞是社會對梁鳳儀幾十年人生經(jīng)歷的概括,也是對她所獲成功的反映和肯定。但“梁鳳儀現(xiàn)象”這五個字,卻是由她在事業(yè)、愛情、時代、命運等方面的經(jīng)歷和打拼,一筆筆寫成的。
1949年,梁鳳儀生于香港,“我是家里的獨生女,當時家境殷實。為了讓我早見世面,父親常拜托他的上司帶我去參加社交活動,我從小就耳濡目染商界的人際往來、風云變幻,這為以后的小說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绷壶P儀說。如果這種少時的生活一直繼續(xù)下去,她的生活應該一直順風順水??墒呛镁安婚L,14歲那年,梁鳳儀父親在股市上受挫嚴重,讓她初次感受到商場的變幻莫測。
盡管家境不如從前,但梁鳳儀的父母沒有放棄對女兒的培養(yǎng)。17歲時,梁鳳儀考進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畢業(yè)后又在研究院進修碩士學位。就是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戲劇沙龍中,她和前夫何文匯初識,隨后步入婚姻殿堂。
畢業(yè)后,梁鳳儀放棄電視臺的邀請,跟著何文匯去了英國,何文匯讀博士學位,她則做了陪讀。梁鳳儀告訴記者,當時為供她讀書,母親曾把自己心愛的翡翠戒指賣掉。而在最艱難時刻一直支持她的父母,卻沒能親見她后來的成功,這也成為她一生的遺憾。
到倫敦后,梁鳳儀成為了純粹的家庭主婦,每天都在家打掃房間、買菜、做飯。后來何文匯赴美國工作,她再次隨行。當時,何文匯薪水微薄,他們只有白手起家。為了生活,梁鳳儀曾在一家餐廳做了約半年侍應生,雖然生活依舊窘迫,但她精神愉快。第二年,在電視圈朋友的一再召喚下,他們先后回到故鄉(xiāng),她任某電視臺的編劇和戲劇制作人。
接下來,梁鳳儀的事業(yè)開始真正出現(xiàn)轉折?!氨汤苽蚬尽钡某闪?,不但使她成為第一個將菲傭引入的人,也迎來了她在商界的第一次成功。
梁鳳儀說當初成立菲傭公司只是出于偶然。同學聚會時,她總是聽同學說家里沒傭人,于是她便覺這里有商機。她又想起在大學讀書時,許多在校洋教授都跑去菲律賓,請菲律賓人來家中當傭人。那時梁鳳儀就意識到,她完全可以自己開辦一個菲律賓女傭介紹所,把她們大批地介紹過來。緊接著,她不顧父母和朋友的不解,非常有信心地做起了菲傭生意。三四個月后,菲傭公司就開始贏利,半年后,梁鳳儀就買了第一輛奔馳車。
因為“碧利菲傭公司”,梁鳳儀的干練被已故金融業(yè)巨子、新鴻基證券創(chuàng)辦人馮景禧所賞識,當即聘請到旗下。從此,她正式踏入了香港財經(jīng)界,后來進入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創(chuàng)立國際事務部。但為了事業(yè),她冷落了家庭,跟何文匯的婚姻生活亮起了紅燈,雖經(jīng)多方努力,最后仍然無法挽回。但他們是君子式離婚,理智而坦然。何文匯的書法功底不薄,所以后來梁鳳儀大多數(shù)作品的書名題字,都出自何文匯之手。
從一段失敗的婚姻走出來后,梁鳳儀又遇到了這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黃宜弘。
1988年,可以說是梁鳳儀遭遇很大轉折的一年。這年她加盟了黃宜弘家族旗下的企業(yè),并成為董事。在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她與她的老板黃宜弘邂逅了。梁鳳儀對黃宜弘的初次印象是他翩翩的紳士風度,但也有令她討厭的大胡子,黃宜弘則被梁鳳儀自然的外表和做事嚴謹所吸引。緊接著,梁鳳儀約他匯報工作,不久他們就開始了第一次約會。從這時起,他們走得越來越近,10年后,終于步入婚姻殿堂。
在婚姻中,梁鳳儀收獲了生命中最大的幸福。她說自己在婚姻中體會最深的就是安全感,“我的安全感就是他,這種感覺很好,會有力量。全世界的人不喜歡梁鳳儀了,我不怕,因為他會喜歡我,他會給我安全感。我再窮,他會一口飯兩人吃。所有人都說我該死時,我都不怕,因為有他?!迸畯娙苏f起愛的絮語,依舊甜蜜。
1995年,梁鳳儀與黃宜弘共同創(chuàng)立了一家媒體服務有限公司,進行電視制作、公關、廣告三線發(fā)展。公司于2004年6月在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時市值5億港元,3年后市值曾高達30億港元。如今,年過花甲的梁鳳儀依舊為這家公司忙碌著,而她當年宣布封筆,也是因為要把自己的事業(yè)重心放在這家公司上。
寫作讓梁鳳儀成名,但她說自己“從來沒想過當作家”。她經(jīng)常這樣評價自己,“九流作家 ,一流商人”。對于她來說,作家是一個由愛好發(fā)展而來的副業(yè)。
上世紀80年代末,她在永固紙業(yè)集團工作時,寫作的熱情也得到升華。她拿起了筆,一開始寫散文,在一家知名媒體寫每日專欄,之后在香港多家報紙開有專欄。當時有家報紙連載她的散文,需要取一個欄目的名稱,金庸先生就為她這欄目取名為“勤+緣”。
梁鳳儀沒有辜負金庸先生的期望,她的“勤+緣”系列散文吸引了眾多讀者,迅速走紅。此后,她開始以近乎批量生產(chǎn)的方式,有系統(tǒng)地創(chuàng)作起小說,10年內(nèi)大約寫了1000萬字,出版了逾100種作品,總銷量逾1000萬冊,差不多有一半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不少作品的收視率穩(wěn)居前列。
不過,在強勁的風頭中,為了要專注于上市公司的業(yè)務,回報股東,她在2004年對外宣布:將封筆10年,專心經(jīng)商。
如今,國人對財經(jīng)的概念,比當年的要寬泛得多,梁鳳儀也考慮過站在今天的環(huán)境視角去寫些東西。畢竟這么多年商海滄桑,她的經(jīng)歷與封筆之前相比,又大不一樣。她對本報記者透露,想通過最后一本小說來講述過去和現(xiàn)在發(fā)生的事情,按照她的生活軌跡,把這60年來發(fā)生在內(nèi)地和香港有關聯(lián)的事情付諸筆端。
“我希望最后一本小說能記錄我的一生,這就是句號了。因為我的才華已經(jīng)到這里了,再寫下去也是這樣。何必要再寫呢?可完成不了這小說,就是我的一個遺憾?!绷壶P儀說,如果三年內(nèi)公司的事情完畢了,她就可以動筆了。
寫博客、開電子書店,近來的梁鳳儀慢慢地重新回到公眾視野,她的讀者都在期待,昔日的“梁旋風”是否要卷土重來?但梁鳳儀卻坦言,雖然已經(jīng)到了退休的年齡,但公司的事情依然不能讓她全身而退;重新開始寫作,是因為這幾年對社會和人生有了新的體驗和認識,要通過文字履行新的責任;而當所有的責任都完成時,她就可以全身心地去過一段舒適愜意的晚年時光了。
最近10年,梁鳳儀處理自己創(chuàng)辦的上市公司,廢寢忘食,沒有空余時間與心情去寫作和演講。直到最近,公司已經(jīng)步入軌道,她才能把多出來的一點空余時間用在寫作上,“我寫博客,不寫政治時事,只寫我工作和生活的個案以及這些個案的個人分析。我深信不管讀者認同或是反對、喜歡或是不喜歡我的說法、想法與做法,都可以成為他們思考人生的材料,也就是說,我盼望我的決定與言行可以成為讀者的正面或反面教材,也是我透過媒體,對廣大讀者——尤其是年輕人、女性表達我的一點想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