И?А?契爾加申,А?С?康托也夫,Г?А?葛利果里也夫
摘 要:
實證證明,在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中,道德品質的形成并不是像理論上證實那樣有條不紊地進行的。在訓練過程中,青少年存在著道德和體育的不平衡,因此,在體育活動中,不能孤立地進行教育工作。研究結果表明:為了確定在專門性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中,道德品質形成的方法和形式,通過強加他們的道德觀點、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原則來完善青少年道德水平是不可能的。首先,喚起他們良好的善意,揭示出積極的道德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有意識地影響他們確定正確的心靈自我完善和解脫。所有這些都為青少年自我教育的實現(xiàn)、獲取心靈體驗來完善自我奠定了基礎。學生在不同類型的社會活動中的創(chuàng)造性參與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通過意識和自我意識來轉變社會價值,掌握個人品質。
關鍵詞: 教育;青少年;道德素質;青少年體育學校;競技運動
中圖分類號: G 807 文章編號:1009783X(2012)06048102 文獻標志碼: A
在青少年一代的道德教育和社會發(fā)展現(xiàn)階段中,青少年形成積極的公民立場是形成新型人事業(yè)的基本任務之一。社會需要具有獨創(chuàng)思維、講求實際、具有很強的改造和革新能力的成熟個體,因為正是具有在不同社會體制下形成的各種特征和需要的人才是歷史進步的必要和充分條件[1]。這就賦予專家們有責任對這一多層次問題的各個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道德教育包括道德感覺、信念和行為的統(tǒng)一。這就是培養(yǎng)人高度的思想性、公民性和積極的生活立場[2]。
可是,正如在研究設計階段進行的觀察中所發(fā)現(xiàn)的,國內社會秩序方面的各種原因,以及學校中,特別是家庭教育中的某些疏忽,導致了一部分孩子,主要是少年年齡的孩子中出現(xiàn)了負面的性格特征,最經(jīng)常反映在道德方面缺乏教養(yǎng),意志品質弱化,在發(fā)展性格和個性素質方面存在缺陷,在與他人的關系系統(tǒng)中出現(xiàn)了空白和偏差。俄羅斯在過渡到新的質量狀態(tài)中已經(jīng)經(jīng)受了深刻而多方面的沖突:以前的道德價值和取向出現(xiàn)走樣;大眾文化手段被用于擴展偽價值系統(tǒng):光顧滿足個人需求的傾向、崇拜權勢、挑釁、無責任感的自由。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較大的重心被放在追求財富和舒適上,集體主義思想被個人主義所替代,以往大公無私奉獻(為國家、科學、藝術)的價值被個人利益原則所替代[3]。人的價值取向的改變限制了他們精神世界的發(fā)展。例如:2002年和2010年在瑪涅茲廣場上發(fā)生的事件;和平時期在國家公民之間出現(xiàn)的武裝沖突;等等。
在俄羅斯人生活中道德因素作用的增強,一部分年輕人的道德素質與社會所接受的規(guī)范之間不相一致。完善針對年輕一代倫理教育的必要性,證實了我們在當前條件下,對運動員進行道德教育的教育學原理研究是十分現(xiàn)實的。
正如實踐所表明,在青少年競技運動中,由于缺乏教育過程的理論依據(jù)和組織-方法保障,造成青少年道德教育和體育教育被相互隔絕,在體育-競技活動中沒有解決教育任務。在教學-訓練過程中沒有確定形成青少年道德素質的標準、水平和組織-教育條件。沒有充分發(fā)掘體育-競技活動作為使受教育者個性發(fā)展的條件和因素的本質[4]。
1 研究目的
確定形成青少年體育學校的青少年個體道德素質的組織-教育途徑、形式和方式。
2 研究方法及其組織
以戈爾諾地區(qū)別爾季蓋斯佳赫市和薩哈共和國(雅庫特)雅庫茨克市青少年體育學校作為研究基地,總共173名青少年參與了經(jīng)驗-實驗性工作。經(jīng)驗-實驗性研究的時段為2008—2012年。為了完成提出的任務,采用了理論認識水平和經(jīng)驗認識水平相統(tǒng)一、相互補充的研究方法:理論分析法、研究和歸納教育經(jīng)驗、間斷性和干預性地觀察了按照專門大綱組織的青少年教學訓練工作;對教練員、教師、青少年及其家長進行問卷調查、訪問和交談、經(jīng)驗-實驗性工作,采用模擬法和專家評定法、統(tǒng)計法。
對34名所謂“危險群體”的青少年進行了特別集中的研究,其中12名青少年曾被未成年人機構登記在案。工作過程的目標是尋求青少年道德教育各種適宜的途徑和形式(4年中人員始終保持穩(wěn)定)。結果發(fā)現(xiàn):1)青少年道德教育不是形成某種確定的個體道德素質,而是對他們進行完善和改造(后者可能與再教育有關);2)道德教育并沒有特殊的工作形式,例如藝術、勞動形式等,道德教育的思想、原理是通過教育活動的其他形式和方向來實現(xiàn)的;3)在青少年體育學校條件下道德教育的內容由道德-倫理教育和在開放的社會意識下的獨立社會活動所組成,并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4)孩子們的道德-倫理教育知識在定期舉辦的社會-政治、社會-經(jīng)濟、有關權利內容等的講座、教學訓練課、個別-集體談話、辯論和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得到豐富;5)社會活動根據(jù)青少年體育學校學生的選擇、興趣在各類學校、依據(jù)興趣結合的群眾團體、專門組織的機構中進行。這些活動的核心內容是針對豐富青少年的內心世界、針對定期與自己的“內部人”接觸的精神實踐經(jīng)歷,從而建立起自我完善、自我建構的現(xiàn)實條件。
3 研究結果和討論
在進行的社會教育工作基礎上,針對青少年體育學校從事自由式摔跤的青少年的道德完善,可以提出以下組織原理:1)揭示正面的個性素質,即所具有的“人的高尚品質”并依此與他人相互作用、接觸和交往的素質;2)通過教學-訓練課系統(tǒng)、強調他們的競技-道德優(yōu)勢,以及通過符合教育學原理的道德教育和參與各種社會活動,把在社會生活經(jīng)歷中獲得的消極的東西轉變?yōu)榉e極的價值、定勢、規(guī)范和道德;3)組織青少年體育學校學生與周圍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相互作用,這樣的相互作用使他們能針對創(chuàng)造幸福和快樂、針對自我建構,選擇生活的內容、方式和手段。
激勵并為青少年提供廣泛的可能性和與自己的“內部人”一起工作的方式,以便使自己意識到不僅作為一個外部生活的參與者和建設者,而且作為情感空間的創(chuàng)造者——這是形成個體道德資源最重要的因素:情感回應、忍耐、對共同快樂和共同感受的需要等。
4 結論
如果把道德思想、倫理規(guī)范和道德原則強加給青少年,以應對他們的意志和愿望,那么不可能使青少年獲得道德完善。首先重要的是“激發(fā)”他們高尚品質的本性,揭示正面的道德素質。隨后階段——對其意識產(chǎn)生作用,以便使他們自己找到樹立精神純凈和擺脫桎梏的途徑。所有這些都應該建立在自我教育,即通過獲得針對于理解自己內部的“我”的精神-實踐經(jīng)歷的基礎上。經(jīng)驗表明:學生自愿地和創(chuàng)造性地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的價值,在這里他們通過認識和自我認識實現(xiàn)了社會價值的折射,完善了個性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