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
山巖如同版畫,道路兩旁生滿秋天的幻想
有一種風景,比你所看到的風景更要遼闊
有一種美,比你所知道的美還要美
有一種震撼,沒有親身體檢你絕對無法想象
所以我才要竭盡全力地說給你聽:
風停止了呼吸,陽光停止了腳步
大云像棉花一樣漫無目的地飛了過來……
魯朗
有一種風景,比你所看到的風景更要遼闊
人們賦予了魯朗“魯朗林?!边@樣一個詩意的名字。如果把西藏大部分地域都看成一個強悍的漢子,那這里就是少女,它會改變你對西藏一毛不拔的認識,改變你對西藏只有粗獷和荒蕪的印象,從而去觸摸和感知她少女般的和煦與柔美。
林海,又見林海
車到八一后,經過簡單的休整,加油、補充純凈水和食品,我們繼續(xù)東行。燦爛的陽光在午后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晉美上車前看了看表說,我們出了林芝,上了前面的色季拉山,就即將進入西藏最大的林區(qū),按正常的情況,我們在傍晚時可以看到位于雅魯藏布江南北兩岸的兩座美麗雪山。南面是南迦巴瓦峰,北面的是加拉日壘峰?!敖裉焓莻€難得的好天氣!”他向我無比幸運地揮了個手勢。
林海。又見林海。
但這已經是和拉薩到八一路上所見到的林海完全不同的林海。從公路轉向色季拉山開始,眼前出現(xiàn)的山不再是完全蒼翠,也不再是完全金黃的一片,而是變成了絢麗多彩的一團團、一簇簇,遠遠地觀看,在高山上倒像是有些花團錦簇的樣子。描述再一次陷入困境,豐富而交織在一起的色澤,說它們綠,又是青色的;說它們青,可又是黃色的;說它們黃,可又是紅色的;說它們紅,眼前分明又綠意盎然,難怪有人說這里是“一嶺四季,五步十景!”各種顏色在此層層疊起,就已經在人眼里喧鬧不止了。
車過海拔4700米的色季拉山口,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躍然于眼前。南迦巴瓦峰海拔7787米,在世界高峰中排行第15位,被《中國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雪山第一名,與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壘峰遙相對望。被譽為是“眾神居所所在地”的南迦巴瓦峰,不少專業(yè)的探險家在南迦巴瓦峰下有時一等一個多月,也沒有能夠一睹它的真容,更難以拍下一張她完全清晰的照片。看這樣的雪山是需要幸運的,就是當地的民眾,一年也難得有那么幾天,能一直和她進行目光和心靈的對視。
沿著公路行走一段時間之后,雪峰消失在視野里,而山下,蔥郁高大的林木綿延起伏,構成了一幅新的風景,那便是魯朗林海景區(qū)。
“魯朗”,藏語意為“龍王谷”、 “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這里是我國東北大興安嶺和云南滇西北齊名,面積最大、保持最完好的天然林區(qū)之一。書上介紹說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狹長地帶,兩側青山由低往高分別由灌木叢和崐茂密的云杉和松樹組成;中間是整齊劃一的草甸;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成千上萬種野花怒放盛開,木籬笆、木板屋、木頭橋及農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錯落有序,勾畫了一幅恬靜、優(yōu)美的“山居圖”。
沿雅魯藏布江沿峽谷而上的暖濕氣流,在藏東南的這片山地里,形成了多雨、潮濕和氣溫較高的氣象條件,從而賦予了這片原始森林挺拔的活力。一些粗大筆直的松樹,結滿胡須一樣的松蘿。在林中溪流和瀑布沖刷過的地方,還有土石塌陷的地方,老死的樹干和枝椏,橫七豎八,歪倒在地面上。有些年代更長久的樹木,已經自然死亡,但依然挺立或傾斜在另外的大樹上,悄然昭示著曾經綠色滿懷的生命的消逝。個體的生命在漫長的時間面前總是顯得脆弱,仿佛不堪一擊。而在林中的空地上,已經倒下的樹干,大片大片地堆積在那里,枯朽甚至腐爛,殘存著一片壯美,也令人觸目驚心的痕跡。
蔚然成海的森林和花卉是魯朗的核心景觀資源,云杉、冷杉、高山櫟、楊、樺等主力樹種,種類繁多的報春、杜鵑、綠絨蒿、鼠尾、鳶尾等花卉植物,以及以蟲草、貝母、當歸等為代表的珍貴藥用植物等等,既構成魯朗五寨景區(qū)多元而豐富的生態(tài)景觀,同時也為高山花卉、鳥類等觀察識別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魯朗五寨
從色季拉山口沿林中道路下山,就到了魯朗鎮(zhèn)。比魯朗鎮(zhèn)更出名的是這里的石鍋雞。當地盛產手掌參和由當地含特殊礦物元素石材制作的石鍋。以手掌參和土雞為原料,經這種石鍋慢火燉制的魯朗石鍋雞風味非常獨特,湯味有一股淡淡的藥材清香,雞肉嫩而有彈性。
如今的魯朗林海已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魯朗五寨距魯朗鎮(zhèn)20多公里,距318國道5公里,相對比較隱秘。景區(qū)面積約10000畝,位于一條寬10公里,長20多公里的溝內,景區(qū)包括草場和山地。溝內沿著德木冷泉河分布著工布、波密、門巴、珞巴、僜人5個充滿了不同民族風情的村寨,因此名為 “五寨”。
在天險般的色季拉山口未開通公路之前,經“魯朗鎮(zhèn)-東巴才村-德木(北)溝-德木拉山口-德木(南)溝-米瑞鄉(xiāng)-林芝鎮(zhèn)”一線,是連通小到“工布和波密”大到“川藏滇三省”的著名古道。千百年來,這一段富集有“林海、村落、牧場、歷史遺跡、溪流、花?!钡目鞓沸?,是無數商旅、馬幫、軍隊以及朝圣者們,歷經生死千險后最值得欣慰的旅途之一。而如今,位于這條古道的德木北溝一段,即獨具特色的魯朗五寨景區(qū)。
魯朗五寨景區(qū)的特點可通過“兩線夾一溝,林海套花海,古村傍馬道,牧場飄香”來生動體現(xiàn)。德木北溝位于魯朗林海西南側,該溝森林牧場和花海密布,支溝眾多,匯聚色季拉東南側、德木拉山口、聶馬拉山口、達繃山口以及哈登足木等眾多冰雪融水,由此形成魯朗河的源頭。該河經東巴才村、魯朗鎮(zhèn)、扎西崗村等,全程約50公里后在東久溝與東久河相匯,并最終在排龍鄉(xiāng)匯入帕隆藏布江。
東巴才村位于魯朗五寨景區(qū)入口大門的東側山麓,藏語中意為“靠近森林的沙棘村”。該村東依達繃山,有傳統(tǒng)的朝圣和放牧小道可經達繃山口(即南迦巴瓦拜峰臺所在地)直至雅魯藏布大峽谷加拉村,西對色季拉山第四(田園風光)觀景臺。東巴才村周圍滿布云杉林、高山櫟灌和林間溪畔的花海草甸,夏秋季時景色尤其怡人。東巴才村歷史悠久,數百年以來,茶馬古道都從此村經過。加上長年地處工布和波密兩地藏族的交融部,該村在風俗風情等方面都堪稱魯朗林區(qū)一帶藏寨之代表。
東巴才村口小橋西側灌叢中一處石砌小屋即水磨坊所在。相傳磨坊是唐文成公主入藏時所帶入的眾多農業(yè)水力文明之一,后來這種省時省力的水磨坊在多水力資源的喜馬拉雅山區(qū)十分盛行,故又有“喜馬拉雅水磨坊”美稱。這種水磨坊主要在天然水道旁建閘引渠,利用水渠形成的落差沖積扇葉帶動石磨。目前,這種水磨坊主要以磨制青稞為主。
拜峰臺位于東巴才東側的達繃山口,越野汽車半小時行程可至松林帶上緣,由此徒步往上,2小時可達拜峰臺,再大半個小時可到大峽谷觀景臺,如果要前往大峽谷加拉村,還需6-8小時左右。拜峰臺所在山脊即著名的魯朗林海與雅魯藏布大峽谷分水嶺,由拜峰臺沿山脊一路向中國最美山峰南迦巴瓦以及加拉白壘雪峰徒步前行,并下探至雅魯藏布大峽谷深處最后一個村莊加拉村,可謂藏東南一帶景觀最為壯麗生物多樣性觀察最為充分的山地徒步線路。
巴松錯
有一種美,比你所知道的美還要美
在西藏諸多雪山圣湖景點中,巴松錯如出名門,她高貴淑雅,儀態(tài)萬方。倘若你不遠千里,在秋天來到巴松錯這令人驚艷的高原之湖,并深入體驗周邊的眾山、湖泊及村落人居,那恭喜你,你已經見識到了人間最美不過的秋色。
道路兩旁黃亮的樹林,是秋天所生的幻想,是一首漂浮在純凈陽光和空氣里的季節(jié)之詩。
火紅的狼毒、版畫般的山巖、蔚藍的河曲、蔥郁的樹林,是誰親手縫制了這蛛絲馬跡的
秋之密語,使我仰望眼前的高山感受到無盡巍峨?
名媛之湖及閨蜜之村
時間已是10月的下甸,我所乘坐的“沙漠王”以近100公里的時速,在拉薩至林芝八一鎮(zhèn)的山間公路上盤旋和迂回,這是318國道,川藏公路南線和滇藏公路交匯后的一部分。當漸漸遠離拉薩,公路經過墨竹馬曲岸邊的鄉(xiāng)村和草原,經過海拔近5020米的米拉山口以后,那些沿途變化多端的旖旎秋色,便撲面而來,我終于忍不住發(fā)短信對人說:這條路上的秋色,美得讓人心都碎了。
三輛嶄新的越野車,我是唯一的乘客。向導晉美哈哈大笑著說:“小伙子,這條路上的風景,現(xiàn)在可全都是你的啦!”
彼時風景,無法用語言形容出那種藍天的藍,狼毒紅的紅,白楊黃的黃。明媚的陽光,伴隨著河水的身影和山谷的寂靜緩緩升起。白色的云朵,從山頂上探出大半、或者是更少一點臉頰的時候,不妨閉著眼睛想,她們羊群一樣布滿深空,綻開了風中的幻想。草葉和露水在云朵間摩擦出沙沙的聲響,她們的呼吸聲也由急促陡然變得緩慢,然后接近停頓。
一路享受最慷慨的陽光、最純凈的天空,我所逐漸駛近的藏東這汪仿如新月及碧玉的水泊,連同周圍的雪峰、峽谷、村莊,構成了一座“世界屋脊上的原生態(tài)博物園”。
巴松錯,又名錯高湖,藏語中意為“三巖三湖”之地。三巖,是指巴松湖區(qū)被三座富有宗教意味的山巖環(huán)繞著,分別是“贊給扎”文殊菩薩道場,“多吉扎”觀音菩薩道場,“拉扎”金剛手道場,分別象征著慈悲、智慧與力量,形成藏傳佛教中的一種隱喻體系;三湖是指最近年深受一些喜歡徒步探險和深度旅游的背包客們青睞的巴松錯、鐘錯、新錯。當然,這里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藏族信徒來此“轉湖”、“轉山”祈福。
在科學的視角里,巴松錯湖面海拔3469米。湖形狀如鑲嵌在高峽深谷中的一輪新月,長約12公里,湖寬幾百至數千米不等。最深處60多米??偯娣e為37.5平方公里。若說阿里的普蘭被稱為是雪山圍繞之地,那巴松錯則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里環(huán)繞著杰青那拉嘎布(燃燒的火焰峰)、阿瑪覺姆達增、沙阿瑪熱則(國王寶座峰)、茹拉夏拉杰布、阿瑪鐘嘎拉姆等眾多高峻的雪山,護佑著這座新月形的湖泊。
如同隱居深山中的少女,巴松錯安詳而靜謐、晶瑩而澄澈。佳人總是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到了巴松錯的人多半也會這般由衷感嘆吧。
從巴松錯乘船至結巴村碼頭,在結巴村觀景臺看,對面是著名的沙阿瑪熱則,也就是“國王寶座”峰,而身后的結巴村沐浴于雪山與碧波之中,田園農舍,淳樸的村民與童孩,雞鳴犬吠,裊裊炊煙,伴隨著工布人民勞動的歌聲如仙境般,美得醉人。
從結巴村沿公路繼續(xù)往湖深處去,便到了錯高村。錯高,藏語的音譯,即湖頭的意思。遠遠地,人還未進村,錯高村背依的數座雪峰已聳立眼前,仿佛觸手可及。而寧靜的村落,遠觀下呈一字形分割了雪山之下這片廣闊的田地,一側的濕地延伸至巴松錯畔,一側的田地則延伸至遠處的山腳。雪山皚皚,松林蒼勁而色調飽滿,村落的屋頂一律呈灰褐色,草場黃亮,耕耘過的土地則深黑,正是如夢似幻的色調。
新錯及新錯溝
對于新錯及新錯溝,我會時常想起那頭牦牛。不像過去我在青藏高原上所熟悉的那種景象,成群的牦??傇谔ь^可見的遠方,向著更高的海拔前進,仿佛沉溺于寒冷、冰雪與缺氧的世界,充滿不可思議的激情與粗野。遇見這頭牦牛的時候,它靜靜佇立在那里,遠離了牛群,孤單而安詳,神態(tài)和眼光中帶有無限深情。
那是深秋季節(jié)的桑通草原,身后不遠處的雪山,有蒼勁黃亮的松林與濃厚的云霧掩映。溫柔的夕陽,黃金一樣隨意均勻地涂抹在草原上,似有非同尋常的自由與遼闊。而更多時候,云霧會突然莫名其妙地升騰彌漫起來,雨雪會劇烈地砸向我們,凜冽的勁風讓人體會到刺骨的寒冷。遠行走路的時候,會有成千上萬的林嶺雀,旋風般不時從身邊的草叢間掠起,再落入不遠處,等走近它們的時候,會再次掠起,如此循環(huán)往復,并不與人類顯得特別生疏,或者特別親密。一切宛如夢境,讓人不忍抽身。
桑通草原上,當地人新立的風馬(也叫經幡)陣,像高大而又十分倔強的樹傘。五顏六色的經幡在風中飄搖,陸離眩目,凜冽中發(fā)出噼啪的聲響,某種神圣的力量隨著經幡的層層晃動一圈圈蕩開。
去新錯由結巴村沿新錯溝而入,沿途經洛村、赤村以及桑通高山優(yōu)質牧場,可最終抵新錯。全程長約35公里。這條山溝除新錯為源頭水源以外,沿線還有則玉、冷布、邊拉等十余條山溪匯入,由此形成了巴松錯三大支流水系之一?!靶隆痹诓卣Z中是“木頭、樹”的意思,新錯即指像一棵倒下的樹形狀的湖,屬于高山冰川融水湖泊。
從桑通草原到新錯的路途,是一條完美的徒步路線,景色豐富多樣。夏天時,這里會是一片濕地,很長一段路程要趟水而過。秋冬季路極好走,但驅車前往卻要涉水過河。周遭的風景如畫:遙遙的山坡下,開花的樹旁臥著牦牛;清澈的河流,有白馬涉水而過……眼睛所及,處處都是完美。路途中經過的,是一片相對完好的原始森林,樹種豐富,樹形奇特,有高大的云杉、挺拔的松樹,還有低矮的灌木叢,枝繁葉茂,而新錯,靜靜地如一面明鏡般置于藍天雪山白云間,通透,澄澈。新錯并不以大取勝,卻仿佛是天地盡頭的海平線,是高山深谷中的“天涯海角”。
雅魯藏布大峽谷
有一種震撼,沒有親身體檢你絕對無法想象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青藏高原乃至全世界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區(qū),因其獨特的大地構造位置,被科學家看作“打開地球歷史之門的鎖孔”。秋天,大峽谷中層林竟染的色彩掩映著平日難得一見、此刻卻真顏畢露的南迦巴瓦雪山,那絕對是世界上最震撼的景象。
從八一鎮(zhèn)出發(fā),沿尼洋河而下,過林芝機場,一路觀賞尼洋河和雅魯藏布江兩江交匯的迷人景色。安居工程使得這里的村莊統(tǒng)一整齊,家家陽臺盛開著鮮艷的花朵。經崗派公路沿雅魯藏布江而下,藍天、白云、雪山與江河輝映,綿延千米的佛掌沙丘、古松迎客等世界海拔最高的江河美景一一呈現(xiàn)眼前。
到達素有“背包客圣地”之稱的派鎮(zhèn),“派”在藏語里是到達、抵達的意思,號稱暴走墨脫線以及深入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起點旅舍,過去俗物“轉運站”。原來僅有幾所民房和一條泥巴主街的“轉運站”,如今已升級改造成雅江大峽谷旅游區(qū)的接待中心,擁有多家酒吧旅店,甚至還有國際青年旅舍,即谷客青年旅舍。
研究表明,雅魯藏布大峽谷一帶,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有珞巴族的先民們在此繁衍生息。18世紀中后期,隨著歷史上著名的“門巴東遷”,門隅一帶的門巴族人陸續(xù)遷居于大峽谷地區(qū),這里開始成為珞巴人和門巴人的獵場及棲居地。作為藏傳佛教重要的修行地,大峽谷地區(qū)的“白瑪崗”(即現(xiàn)在的墨脫),還是著名宗教人物蓮花生所贊譽的“蓮花圣地”,藏文《大藏經》中所載的“佛之凈土”。公元8世紀左右,這里就不斷有宗教人士涉足,并開辦修行道場。
在派鎮(zhèn)附近,可換乘觀光車觀看工布戰(zhàn)爭時期留下的大渡卡古堡遺址,令人驚嘆的大自然的奇跡“情比石堅”和千年大桑樹,還可以在南迦巴瓦觀景臺零距離觸摸垂直落差接近5000米、令人窒息的中國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觀賞聞名于世的雅魯藏布直白大拐彎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
通過近些年一系列的科學考察,我們已經得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何以造就了大峽谷今天的奇觀:先成的雅魯藏布江隨著200萬年以來青藏高原的強烈隆升,在這一地殼的薄弱處作深邃切割,從而使我們今天能夠在大拐彎的高山深谷里看到其所構成的奇特壯麗的風景。
這里有9個世界上最完整的山地垂直生態(tài)系統(tǒng)帶譜,即使在水平距離僅幾十公里、垂直高度5000米的范圍內,也可以見到山地熱帶到寒帶的全部自然景觀——從常綠季風雨林、常綠半常綠闊葉林,到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暗針葉林,到高山灌叢草甸,直至永久冰雪帶;作為一條水汽通道,印度洋的暖濕氣流由大峽谷引領北上,使熱帶在這一地區(qū)向北推移了至少五個緯度,并為雅魯藏布江谷地奉送了夏天溫暖濕潤的雨季。從而使大峽谷地區(qū)麋集了多種生物資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稱世界之最。
秋天是大峽谷一年中色彩最為豐富的季節(jié)。走過花季雨季,在冰雪季到來之前,大峽谷盛裝出席,集柔美華美壯美于一身,呈現(xiàn)稀世之美。
一向被云霧閉鎖的南迦巴瓦這個時節(jié)最容易展露真容,積雪的錐體峰巔凸現(xiàn)于晴空背景中,白與藍是那樣的純正。而每當秋陽的夕暉為之鍍上玄幻的光暈,又仿佛秉有了金屬質地,山腳下有雅魯藏布江繞越,歷經整個夏季的濁流滔滔,此刻清澈,或綠或藍,聽憑了光色的映照。被清澈的還有能見度,讓你遠達視力極限——緯度、高度、溫度、濕度共同作用,造就了大峽谷地區(qū)植被序列的垂直分布;來自印度洋的水汽常川不息,又為造化之物平添了飽滿溫潤的特質。
山野的秋日大氅由此富集了自然界最艷麗的色彩:喬木生長的上限一帶,針葉林不為時令的變遷所動,依然固守著靜默的暗綠;自針闊葉混交林往下,原本的綠色王國開始嘩變,紅紅黃典,由疏而密,篷篷簇簇,竟相揭竿而起:楓葉殷紅,花楸鮮紅,紅色一族中還有橘紅之類過渡到金黃、褐黃或明黃。一年一度的成熟季節(jié)里,紅色的小小果實應時而現(xiàn),玲瓏剔透地滿綴枝條。繽紛的灌叢都被取上了好聽的名字:野薔薇、金露梅、山荊子、小檗……假如你的足力尚可,不妨走進叢林深處,去欣賞林下生物的秋日表情。
偏居青藏高原東南隅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北起米林縣大渡卡村,南至墨脫縣巴昔卡村,全長504.9公里。在這被稱為“地球上最后的秘境”的世界第一大峽谷中,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等世居民族在沿江星羅點綴的小村莊中已靜靜生活了至少數百年,至今,家庭、親戚、農活、寺廟等依然是他們生活世界的全部。
沿著去年剛自密林中修出的公路東行,沿途猶如童話電影中的場景。行至路盡處,群山環(huán)抱中僅有8戶人家的加拉村映入眼簾。自2003年成立自然保護區(qū)而進行“大峽谷核心區(qū)村落整體外遷”計劃以來,這里成了“雅江大峽谷的最后一個村落”,具有關鍵的地域地標作用,再向北走就是白馬狗熊,由此開始進入大峽谷最險峻、最核心的近百公里河段,峽谷幽深,激流咆哮,其艱難與危險,僅少數科考隊和探險者有勇氣一試,1998年中國首次穿越大峽谷的科考隊就是從加拉東岸進入大峽谷的。對于大多徒步愛好者而言,加拉村就是旅行的終點,自此開始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