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又稱葚梅、紫葚。桑葚果實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及鋅、鐵、硒等微量元素和纖維素。適宜大棚栽培的桑葚優(yōu)良品種紫玉,667平方米(1畝)產(chǎn)量高達4000公斤,平均單果重4.5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市場售價每公斤10元左右,經(jīng)濟效益顯著。現(xiàn)將大棚栽培桑葚技術總結如下:
一、大棚建造
選地勢平坦,向陽避風的地方建大棚。大棚以東西長60米、寬10米為宜,后墻高2.8米,大棚主拱圈從拱頂?shù)焦澳_的高為3.8米,前沿高1米,后墻和西墻厚度60厘米以上。骨架采用雙層鍍鋅鋼管,東西向拉鋼絲,鋼絲間隔30厘米,南北向綁6厘米粗的竹竿,間距60厘米左右,扣棚時上覆無滴長壽膜,膜上蓋5厘米厚的草苫或保溫被,有條件的可設自動卷簾機。
二、苗木栽植
苗木在大棚內南北向栽植,行距2米,株距1.5米,667平方米栽植222株。栽植前順行挖深50厘米、寬80厘米的定植溝,或挖60厘米見方的定植穴。定植溝內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667平方米施用3000公斤,并與土拌勻填平灌水沉實。栽植時間分春、夏兩季,春季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季在6月上旬;春季栽植時要選粗1厘米以上、高1.2米以上大苗定植,夏季栽植要用二年生或三年生大苗定植。定植后將土踏實,然后澆水2~3次,待苗木發(fā)芽時,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公斤。經(jīng)夏、秋生長,冬季便可扣棚。
三、大棚覆膜時間與溫濕度調控
大棚覆膜時間一般在12月中下旬,選天氣晴朗無風時進行。薄膜分上下兩塊,上面寬3米,下面寬9米,上下兩塊膜重疊覆蓋30厘米左右,以便大棚通風降溫排濕用。大棚覆膜后要及時加蓋草苫悶棚5~7天。
大棚扣膜后從第7天開始揭簾升溫,第一周內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15℃左右,夜間在2~5℃之間。第二周白天最高溫度逐漸升到20℃,中午室溫高時可通風降溫,夜間溫度保持在6~8℃。第三周白天最高溫度在25℃左右,夜間保持在8~10℃,從桑葚幼果期至果實成熟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6~28℃,夜間保持在12~15℃。室內濕度從升溫開始至幼果出現(xiàn)以保持在60%為宜,濕度過大時可通過覆蓋地膜和通頂風降低濕度,在果實由白轉紅時室內濕度控制在40%,最高不超過50%。濕度過高易引起白果病,濕度過低可導致大量落果,所以在果實轉紅到采收期,掌握好室內穩(wěn)定的濕度和溫度至關重要。
四、整形修剪
1.由于紫玉桑葚生長快、成枝力強、枝條細軟、樹勢易開張,樹形宜采用主干型整形。一年生苗栽植后要在主干80厘米處短截,以利促生分枝,當主干頂枝長到50厘米時留40厘米進行摘心,以此方法連續(xù)摘心2~3次,當年可在主干上直接著生20個左右的斜生結果枝。若栽二年生大苗,要在中心干1.2米處進行短截,其他分枝一律留5厘米短樁重剪。修剪15天后,當新芽萌發(fā)后要及時疏芽,每個短樁留2~3個側下芽,背上直立芽一般抹除。對中干上發(fā)出的芽盡量保留,過密部分可疏除。當主干新梢長到50厘米時,可留40厘米進行摘心,如此摘心2~3次,以促進果枝生長。11月份當植株落葉后要進行冬剪,此次修剪量要輕,只剪去枝條頂部20厘米左右,以防冬季抽干,對內膛5厘米細弱枝全部疏除。
2.第二年果實采收后,要及時進行夏剪,采用主干型,將主干上所有結果枝一律留短樁短截,重新培養(yǎng)結果枝。主干在1.5米處縮剪,一個月后進行第二次修剪,主要疏除部分直立枝、過密枝和內膛細弱小枝,每株培養(yǎng)20~30個圍繞樹干分布均勻的健壯結果枝。以后每年修剪可參照以上方法進行。
五、肥水管理
紫玉桑葚結果早、產(chǎn)量高。為達到連年穩(wěn)產(chǎn),果大質優(yōu),必須加強肥水管理。在整個生長期,該品種對水分特別敏感,一旦出現(xiàn)干旱,新梢即停止生長,所以從苗木定植后就要加強肥水供應,保持土壤濕潤狀態(tài),一般年澆水4~6次,冬前一定澆透過冬水,以防枝條抽干。桑葚比較耐瘠薄,但在肥水供應充足的條件下,更能發(fā)揮其高產(chǎn)優(yōu)質性狀。所以在樹落葉前一次性施足基肥,667平方米施腐熟土雜肥3~5噸,或生物有機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礎上每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發(fā)芽前,以氮肥為主,667平方米施尿素40公斤;第二次在果實膨大期,以磷、鉀肥為主,667平方米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50公斤;第三次在果實采收完修剪后追肥,667平方米追施尿素30公斤;第四次在8月份追肥,667平方米追施高鉀復合肥50公斤。每次追肥后都要澆透水,以防燒根。從幼果生長到果實成熟前,每隔10天噴1次葉面肥,氨基酸復合液肥600倍液加0.3%磷酸二氫鉀,連噴2~3次,在果實成熟期結合澆水施硫酸鉀肥效果更好。
六、病蟲害防治
經(jīng)幾年栽培觀察,紫玉桑葚高抗病蟲害。但在大棚濕度過大時,可引起菌核病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病,要及時摘除病果并深埋處理,及時降低棚內濕度。6~7月份是桑天牛成蟲交尾、產(chǎn)卵活動期,可在早晨成蟲啃食樹皮時進行人工捕捉,對已被產(chǎn)卵的枝條,用40%樂斯本200倍液涂患處,可消除幼蟲。
(山東省林業(yè)局 張繁亮郵編: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