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
有人說:“建筑,是將人類無形的思想精神以有形之態(tài)凝聚在空間里?!庇谑牵S著基督教流傳到世界的各個大陸,教堂便書寫了建筑史上極其輝煌燦爛的一頁。這一頁中,全是極美的景致,而巴黎圣母院,則是其中一處獨一無二的風景。
要我說,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父性與母性完美結合的哥特教堂。雨果曾將巴黎圣母院比喻成“石頭的交響樂”,的確如此。遠遠眺望圣母院,若將眼睛當做耳朵,便可聽聞到圣母院的雄渾與壯麗。圣母院最醒目的是那承上啟下的建筑特色。前半部是極其濃烈的哥特風,垂直的線條和無數(shù)的尖塔,華麗而輕盈,給人以強烈的上升感,欲有飛天之態(tài)。兩座鐘樓高高地聳立在三扇尖拱門上,猶如孤峰絕岸,更像是演奏鋼琴曲到結尾時突然炸出的高音,結束在茫然不知所措的空白之中,使得教堂的頭頂猶如箭矢直刺蒼穹。而羅曼風情在教堂的后半部分唱起了主角。整個教堂的后半部分半趴在地上,顯得矮小而厚實,展現(xiàn)出神秘的力量。這兩種迥異的建筑風格同存于教堂身上,就猶如黃昏的夕陽與黎明的曙光同時呈現(xiàn)在天空中,真是奇異美麗,妙不可言。
這種源于宗教、直擊眼球的肅穆與壯觀,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巴黎圣母院的父性。樹干千篇一律,樹葉卻枯榮無常,圣母院的母性正是體現(xiàn)在“樹葉”的細膩上。數(shù)不勝數(shù)的浮雕、鏤花附麗于教堂整體,滲透進各層角落,增添了濃濃的宗教氣息。教堂內(nèi)碩大的束柱間,點綴著流光溢彩的飾窗,像色彩斑斕的太陽光譜。其上繪著眾多遭受苦難的頭像,令人一見便心生憐憫與悲愴。因而,父性若是煙花的盛大綻放,母性則是煙花墜落后的再次綻放,它們共同將建筑家們的奇思妙想演繹得淋漓盡致,使巴黎圣母院在時光的發(fā)酵中,愈顯古老滄桑之美。
而教堂終究是宗教的產(chǎn)物,尤其誕生在中世紀的,不免帶著黑暗的色彩。而圣母院有別于其他教堂的是,它在人性上包羅萬象,這是圣母院最獨特的景致。所有的美麗與丑陋、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都在圣母院里碰撞、糾纏,最終中和。這得益于雨果的大作《巴黎圣母院》。假若那位丑陋又耳聾的敲鐘人真實存在,請試想他敲鐘的情景。他不似別的敲鐘人,只是用手敲響大鐘,他視敲鐘為生命與自然最親密最盡情的合奏。他讓整個教堂洋溢著讓人難以言表的生息,令每座雕像勃發(fā)出生機,使古老的教堂隨著鐘聲的節(jié)奏呼吸起來,令我們的五臟六腑為之悸動。
這樣一座建筑,這樣一座教堂,宏偉瑰麗的外觀是視覺上的盛宴,百囀千啼的傳奇是心靈的洗禮。在印刷術早已代替建筑來記錄思想的現(xiàn)今,風景在巴黎圣母院仍然獨好。
【小編說】
“風景這邊獨好”,設置這樣的命題,本身就是要求大家寫出心目中的好風景。因此大家都可以有話說,有情訴。而對景物的描寫與獨特感悟就成為了吸引眼球和文章出彩的關鍵所在。兩篇同題作文中,前一篇從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風格談到其閃爍獨特的人性光輝,將“風景”的內(nèi)涵進行了深度挖掘,寫得酣暢淋漓,意味深長。而后一篇,因為是自己真實而充滿刺激的經(jīng)歷,所以寫得美麗大氣、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