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2歲之后,寶貝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開始不聽話,開始耍大牌。寶貝人生中的第一個反抗期就此拉開帷幕,作為父母,你準備好了嗎?
2~3歲,可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年齡段。寶貝的主見表現(xiàn)在隨時隨地。
“我不!”
“我不喝水”,“我不吃菜”,“我不睡覺”……仿佛一夜間,寶寶就喜歡上了說“不”。凡是父母提倡的,寶寶一定會反對,而且這種拒絕都來得非常直接與果斷。
其實,這個年齡的寶寶并沒有真正關注父母對話的內(nèi)容,他們感興趣的,只是說“不”。通過說“不”,來展示自己存在的價值,同時,也是在試探父母的底線,看看自己的自由權限到底有多大。這下,你明白小家伙的用意了吧?
把可供選擇的ABC都拿出來!
既然知道了寶寶說“不”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那么父母就對“不”淡然處之吧,要知道,過于強烈的情緒和言行反應,反而會讓寶寶意識到“不”的作用,強化寶寶說“不”的興趣。
為了盡量避免寶寶說“不”,你可以轉變一下與寶寶對話的方式。比如,將“寶寶,我們吃一些青菜吧”改成“你想先吃一口米飯,還是先吃一口青菜?”這樣的交流方式,既給了寶寶自主選擇的機會,也不會讓小家伙直接拒絕你的要求。但是這樣的方法,在寶貝說不的初級階段還是奏效的,等他熟悉爸媽的策略以后,做父母的,就又得研發(fā)新方法了。
“我就要!”
2~3歲的寶寶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有某方面訴求的時候,通常會直接向父母提出要求:“我就要這個小汽車!”“我不要媽媽上班!”每當這時,如果父母不能滿足寶寶的要求,就需要花相當?shù)木εc時間來安撫寶寶。
言行一致,預防為先。
如果你禁不住寶寶的軟磨硬泡、撒嬌哭鬧而放棄自己的原則,那么以后再做要求,聰明的寶寶可不會再聽從了。如果和寶寶說好了規(guī)則,那就需要言出必行,這樣,才能讓他掌握規(guī)則意識。
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可以給寶寶講道理,做出雙方都同意的約定。比如,有些寶寶很喜歡吃糖。你就可以通過一些小故事,告訴寶寶過多吃糖的危害,然后和寶寶約定,每天只能吃一塊糖;在外出購物時,事先約定好是否需要買糖,買多少。這樣,當寶寶提出要求時,你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勸解。如果寶寶抱著糖不放手,執(zhí)意要買,你也要沉住氣,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法,先不理會寶寶的吵鬧,讓寶寶意識到任性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等到寶寶穩(wěn)定情緒之后,再說服和鼓勵寶寶一起遵守約定。
“抱抱,抱抱!”
有的時候,無論你怎樣想讓寶寶安靜下來,他都毫不在意地我行我素。比如,你和寶寶同時站在窗口,寶寶一邊急切地說著“抱抱,抱抱”,一邊奮力往大人身上爬。事實上,當你抱起寶寶,讓他看到窗外的景色,他也就不再喊叫了。
俯下身來,看寶寶看到的世界。
成人和寶寶看待周圍世界的角度不同。在你眼中的三五行樹,在寶寶眼中就是一大片森林。所以,當你看見寶寶在“胡鬧”的時候,不妨蹲下身來聽聽寶寶的解釋,或者順著寶寶的思路去看個究竟。也許我們就能明白寶寶的感受了。寶寶不愛吃蔬菜,其實是因為蔬菜塊太大;寶寶拆壞了新買來的玩具,其實是太好奇……多從寶寶的角度思考問題,傾聽他的內(nèi)心想法,或許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看來無所謂的、稀奇古怪的甚至不可理喻的想法其實是那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