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凱明
倪善學,廣東省軍區(qū)副司令員,山東省平邑縣大三陽村人。2003年7月28日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劉克勤,濟南軍區(qū)空軍后勤部部長,山東省平邑縣小井子村人。2001年6月17日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倪善學、劉克勤兩位將軍同為曾子故里平邑人,同為縣城通圣路口的平邑一中65屆畢業(yè)生。就讀初中時,他倆是同班同桌同學。
由白楊古槐掩映的平邑縣一中校門口的通圣路,是當年曾參前往老師孔子家的路,“通圣”二字常常勾起倪善學、劉克勤兩人對同桌時的一段回憶:文革中,他們在抄班主任家時,搜出了一本曾子所著的《孝經(jīng)》?!缎⒔?jīng)》是古代眾多經(jīng)書中唯一一部由皇帝唐玄宗注釋的書,全書雖僅有1799個字,卻對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起到了深刻的影響,“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是人類行為的準則,是國家政治的根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當然,所有這些是他們后來才明白的。當時他們只是對這本被列為批判對象的儒家經(jīng)典產(chǎn)生了好奇心,想把它看一遍,再交出去。哪曾想,正是這本《孝經(jīng)》讓他倆“通圣”了,更讓他們明白了盡孝必須從忠于祖國、熱愛人民做起的道理。
大雨滂沱,電閃雷鳴。1994年夏天的一個上午,地處廣州北郊的北江防洪大堤在百年一遇的洪峰面前轟然倒塌。洪水將當時的坦克旅長倪善學和他帶領(lǐng)的500名抗洪搶險官兵困在了一段殘留的堤壩上,堤壩上到處都是從四面八方集中到這里的毒蛇老鼠,因受到洪水驚嚇,害蟲們拼命地朝官兵身上爬,往褲腿袖口里鉆。然而,為了人民生命的安全,他們哪還顧得了這些。護堤中,他們搬石頭的手被劃破了,扛沙袋的肩被磨出了血,衣服和身體被泥沙汗水血水粘在了一塊,他們?nèi)耘f咬牙堅持戰(zhàn)斗。黃昏時分,他們撤進了附近一家農(nóng)舍里,在這里,他們與洪水搏斗了7天7夜。由于環(huán)境條件惡劣,當時物資供應極度困難,然而,倪旅長和他的戰(zhàn)友們寧肯挨餓也沒動帳篷邊菜地里的一棵青菜。在他們勝利撤離之后,返回家園的鄉(xiāng)親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母雞窩被挪在了高處,雞窩里滿是雞蛋,細細瞧,每個雞蛋上都留下了幾時幾分下蛋的記錄,從這些娟秀的字跡里,鄉(xiāng)親們看到了人民軍隊的作風與涵養(yǎng)。
花好月圓,暖風徐來,2000年春天的一個夜晚,豫中某新建軍用機場駐地的一個農(nóng)舍里,一位清瘦的中年男子正和一位年邁的老大爺聊天,他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哈哈大笑,那氣氛真像一對和睦的父子在拉家常。這位中年男子便是濟南空軍后勤部部長劉克勤,為了掌握機場搬遷群眾的實際困難,劉克勤扮作一名普通的地方干部,在這里走村串戶,搞調(diào)研已有個把月。為了弄清一個細節(jié),他甚至接連八九次往返于一個家庭,他和風細雨般的工作方法在老百姓的心頭灑下一片燦爛的陽光,他披星戴月的工作作風使復雜的搬遷賠償問題變得異常簡單。隨著機場的落成,一條由部隊為當?shù)厝罕娡顿Y150多萬元修建的馬路也開始通車。人們望著劉部長會心地笑了,那是還給軍隊的一片陽光呀。
倪善學、劉克勤兩位將軍在部隊屢立戰(zhàn)功。倪善學是反映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電影《鐵甲008》主人公生活原型。劉克勤亦是空軍戰(zhàn)備訓練成績突出的傳奇人物。他們倆曾分別被授予全國抗洪搶險先進個人和全國擁政愛民模范。
在兩人的軍人履歷中,報效祖國和孝敬父母都做到了最好。在1981年廣東地區(qū)進行的一次戰(zhàn)斗演習中,倪善學收到了家中發(fā)來的母病危速回的電報,他把電報放進了口袋,待演習結(jié)束后才往回趕,等到了故鄉(xiāng),已見為母親送葬的隊伍走出了村頭。無獨有偶,在1996年福建沿海進行的一次軍演中,劉克勤也收到了一封父病危速回的電報,為了戰(zhàn)備訓練,他選擇了用淚水來送別父親后,而把那封電報永久地放在了自己的衣袋里。
兩位將軍同時選擇了盡忠不留遺憾,盡孝的遺憾全力去彌補的做法。在劉克勤故鄉(xiāng)小井子村,人們都知道劉家大兒子用帶花的水為80多歲的老母親洗腳的事兒:劉克勤每次回家探親,總堅持著每天晚上自己動手用柴火燒一盆熱水為母親洗腳的習慣。從士兵到將軍,母親也從少婦到老嫗,這個習慣硬是雷打不動地堅持了近半個世紀。兒子為母親洗腳時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每將一盆熱水燒好,總也忘不了順手把房前的花朵摘下幾片放在水中。春天是桃花瓣,夏天是石榴花瓣,秋天是菊花瓣,冬天是梅花瓣。腳洗完了,兒子總是拿過預先準備好的剪刀細細地為母親修剪著那雙小腳。那一刻,夏天的風是涼的,冬天的風是暖的。
倪善學的父親85歲高齡時無疾而終。臨別前留下的唯一遺憾是沒有等到大兒子回來再碰一下杯。鄉(xiāng)親們都明白,倪父之所以高壽,全靠兒子倪善學的孝順。兒子知道父親有飯前喜歡喝兩口酒的習慣,故每次回家,總忘不了帶兩瓶老白干。為了給父親一個驚喜,兒子常常把宴會上丟掉的酒瓶盒里的小裝飾撿回來,什么茅臺酒的小銅樽呀,五糧液的小玻璃杯呀等等。每每父親看到這些小酒具,總高興得像個孩子。性格沉默的父子倆都愛聽《北國之春》的歌曲。每當寧靜的山村夜空響起“家兄酷似老父親,一對沉默寡言人”的歌聲時,大三陽村的兄弟爺們都會明白倪家的大兒子又與老父親相聚了。
在平邑一中60年校慶的這一天,高大威猛的倪善學和清瘦英俊的劉克勤將軍又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了當年的那張矮小簡陋的書桌前,那一刻,他們像是又回到了學習上爭楚漢、書桌上劃界河的同桌時代,校友們請他倆講述各自忠孝兩全的體會,他們倆卻各自背誦了一段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的《陳情表》片斷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