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邊
諾貝爾 (1833-1895),瑞典科學家
一生未婚的諾貝爾也曾有過3次短暫的愛情生活,但都以悲劇而結束。他傾心的3位女性,一個早逝,一個有情無緣,一個無知而負心。
1850年,17歲的諾貝爾離開俄國赴巴黎學習化學。在巴黎期間,他與一位法國姑娘有過短暫的熱戀。不幸的是,那位姑娘不久猝然病逝。
1876年諾貝爾43歲時,奧地利大元帥弗蘭茲·金斯基伯爵之女伯莎應聘做他的秘書,諾貝爾對她一見傾心。無奈伯莎已心有所屬,二人后來結下了終生的友誼。
1876年秋,諾貝爾在奧地利旅行時認識了賣花女索菲,并與她維持了近15年的關系。1891年春天,索菲來信告訴諾貝爾說,她就要生下一個孩子,并說其生父是一位匈牙利軍官。諾貝爾對索菲徹底失望了,決定從此不再與她來往,并通過一位律師為她提供30萬匈牙利克朗的養(yǎng)老費,這在當時是很大的一筆錢。
牛頓 (1642-1727),英國偉大的科學家
牛頓雖說終身未娶,但據(jù)說他還是有過愛情的。其中一個姑娘叫斯托瑞,是牛頓中學時代的好友,因為牛頓的性格比較內斂,所以她可以說是牛頓的唯一的朋友,而且當她年老接受采訪時還能回憶起那段美好。因為牛頓專心讀大學,所以這段愛情沒有發(fā)展下去。
另一個姑娘是牛頓的表妹,牛頓在家鄉(xiāng)躲瘟疫時與她相識,據(jù)說二人在一起也很快樂。牛頓把自己有關物理的想法告訴她,她雖然不懂,可還是認真地聽,但后來牛頓回學校后因為忙于研究,把這段感情也放下了。
從此牛頓告別了愛情和婚姻,孤獨地走完偉大的一生,晚年在宗教中尋找慰藉。1727年3月,他被安葬在著名的西敏寺大教堂。
伊麗莎白一世(1533- 1603),英國女王
年輕漂亮而且開朗的伊麗莎白,25歲就走上了英格蘭之巔,但卻終生未婚。對此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伊麗莎白一世3歲的時候,她殘暴的父王——亨利八世就將妻子(也就是小伊麗莎白的母親)處死。這段經(jīng)歷在伊麗莎白一世心靈深處留下巨大創(chuàng)傷,使她一直對愛情和婚姻有一種本能的恐懼,所以終身未婚。另有一說,稱伊麗莎白為了避免別人分享她的王冠,拒絕與所愛的人結婚,因此她孤獨一生。
簡·奧斯?。?775-1817),英國作家
奧斯汀聰明而且美麗,據(jù)說也曾情癡,年輕時失戀是她終身不嫁的原因。也有人說她可能是女同性戀,跟自己姐姐的非常親密的關系讓人起疑(她的姐姐卡桑德拉死前曾焚燒了奧斯汀給她的大部分信件)。但這些都已不可考。42歲的時候,她英年早逝。
柏拉圖 (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臘圣賢
柏拉圖是古希臘圣賢,“精神戀愛”的鼻祖,他認為男女之間的愛慕為世間最高級的情感形態(tài)。81歲的時候,他在一次婚宴上興高采烈談笑風生之際溘然長逝。
貝多芬 (1770-1827), 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痛苦,愛情不順,壯年失聰,他雖愛慕過幾個女人,但她們都寧愿嫁給別人。是因為他相貌丑陋,還是出身卑微?人們難以知曉,人們知道的就是他寫出了更多美好的樂章,如《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月光》《致愛麗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