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若水
馮玉祥說:新生活運動都是騙人的話。
民國駐外官員說:新生活運動是新妻子運動。
日本人說:新生活運動是一場全民軍事運動。
什么是新生活運動?
兄弟我是大老粗,連中國的英文也不懂
還記得山東軍閥韓復榘鬧的那些經(jīng)典笑話嗎?
笑話一,他在山東大學訓話:“今天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我是大老粗,連中國的英文也不懂。”
笑話二,還是這場訓話中,他說:“蔣委員長的新生活運動,我是舉雙手贊成。只有一條,行人靠右走實在太不妥了。行人都靠右走,那左邊留給誰走呢?”
笑話三,看藍球比賽。他又發(fā)話了:“十幾個人穿著短褲搶一個球,這樣寒酸太不像話,我要批一筆錢,每人一個……”
沒錯,韓復榘的這些笑話,都是因新生活運動而起。
新生活運動是什么運動呢?
吸煙的男孩引發(fā)了一場長達十五年的運動
1930年,蔣介石將司令部遷到南昌。在南昌的幾年間,他與夫人發(fā)現(xiàn)這里的老百姓,無論是城鎮(zhèn)的還是鄉(xiāng)村的,都衣衫襤褸,生活頹廢。有一次還看見一個10歲的男孩居然在街頭十分沉醉地當眾過煙癮,這讓他大吃一驚,趕緊下車批評了小孩的父母。
看到這種種情況后的蔣介石,開始反思起中國現(xiàn)狀:官吏腐化墮落,公共道德與社會責任心缺乏;普通老百姓精神萎靡,吸毒泛濫,賭嫖皆盛……
1934年2月19日,蔣介石在南昌舉行了五萬人的群眾大會,發(fā)表了《新生活運動之要義》的演講,要求全國民眾都講究“禮儀廉恥”:禮,是思維的標準方式;儀,是正確的處世原則;廉,是辨別事物的清醒認識,要大家做到誠實無欺;恥,是道德榮譽感,這就是“新生活運動”的開始。
當天晚上民眾熱情高漲,舉行了提燈游行。幾天后,南昌市民又在街頭游行,這一次游行打著很多標語“不要隨地吐痰”“衛(wèi)生能防止疾病”“禁止吃喝嫖賭”……
南昌一游行,全國各大城市迅速響應,紛紛搞起了游行。蔣介石醉心于民眾的熱情,更寄希望于運動的成果,希望這場運動能讓中國老百姓從里到外煥然一新。他召集學生共二百批,讓他們接受訓練后派去各地進行“新生活”的宣傳與演講,各地都建立了演講站,光南京城內(nèi)就有12個,印刷了無數(shù)的宣傳冊子到處派發(fā),而且成立專門的“新生活促進會”,老蔣自己做了第一任會長,宋美齡做了“新生活促進會婦女指導委員會”的指導長。
國民政府在蔣的“新生活要義”的基礎上增加了八項價值標準,可是蔣不滿意,又在這八項之后宣布了日常行為的95條準則,涵蓋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上頭的大力推動,下面各省各縣也都將這項運動當作是首要工作來抓。
這場運動,一直持續(xù)到1949年蔣介石跑到臺灣才自動結束,歷時15年,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這場運動讓日本人有點緊張
這場運動的成果有目共睹。
成果之首,就是婦女地位的改變和意識的覺醒。中國的婦女開始意識到她們也是國家的一份子,紛紛走出家門參與學習與服務。到了抗戰(zhàn)時期,婦女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組織了婦女傷兵服務隊,隊員達100多人。協(xié)助醫(yī)療救護、接送傷員,代寫書信,開展文藝演出慰問傷員及抗戰(zhàn)隊伍。她們還為傷兵治療疥瘡,負責傷兵的營養(yǎng),用女性的細膩與溫柔,切切實實地撫慰了傷兵們的心,也極大地激勵了前線官兵們的斗志,增強了全民抗日的信心。
在重慶新生活運動示范區(qū),還開辦了婦女識字班、縫紉班,并定期舉辦母親會、職業(yè)婦女聯(lián)誼會,開辦會計補習班、兒童義務半日小學,開辦女宿舍、女浴室等等。在這里,新生活運動為提升婦女地位、增進婦女見識、培育兒童作了相當大的貢獻。
第二個成果,在大城市起到了禁毒的作用。以至于當時設在日內(nèi)瓦的國聯(lián)委員會還因為這場運動在“反毒品方面的顯著成效”而提出了褒獎。
第三個成果,切切實實地讓普通民眾的一些生活陋習得到了改善,比如說,隨地吐痰的人少了,很多人都開始刷牙、洗手,講究居家衛(wèi)生。
第四個成果,宋美齡因為一直大力推行新生活運動而在國內(nèi)外聲譽鵲起,這位原本名聲并不太響的第一夫人,一下子站到了大眾面前。
第五個成果是在國際上的:美國報紙也報道了中國的這場運動,美國人覺得中國人開始走向新生活,開始民主了。后來,因為美國人對這位講流利英文的第一夫人產(chǎn)生了十分的好感,對國民政府的援助也多了。
另一方面,這場運動讓日本人有點緊張??箲?zhàn)初期,侵華日軍拍回其國內(nèi)的電報上說:“南京政府領導的新生活運動,已經(jīng)轉(zhuǎn)變成國家軍事的全民總動員。因此,可能會出現(xiàn)輕侮日本的行動。”
新生活動開創(chuàng)了“集體婚禮”先河
晚清的時候,國內(nèi)的婚俗各地不同,而且有些十分落后愚昧。如福建惠安的婚俗,女子與丈夫成婚后,只能在一年間的幾個節(jié)日期間去夫家與丈夫同居,要一直到生下孩子,才能去夫家真正生活。有些不幸運的婦女,因為幾年間一直懷不上孩子,而遭到夫家及世俗的鄙視,過得非常壓抑。這種情況下,幾年沒生下孩子的女性結伴自殺的比比皆是,引起了社會極大震撼。民國之后,縣長發(fā)布了通告嚴令禁止這種習俗,讓已婚女子,不管生子或無子,都隨丈夫居住。
新生活運動中,很多地方的落后婚俗都得到了改進,更創(chuàng)造了“集團結婚”,在上海首開先河。
1935年2月7日,上海市社會局在各大報紙上公布了以“簡單、經(jīng)濟、莊嚴”為宗旨的集團結婚辦法。規(guī)定凡上海居民結婚,必須申請參加集團婚禮。集團婚禮每月第一個星期三在市府大禮堂舉行,由市長、社會局局長證婚。參加者向社會局申請核準,并交費20元。市政府印發(fā)結婚證及發(fā)送紀念品,這樣就體現(xiàn)了新生活意義——節(jié)約而隆重。
第一屆新生活集團婚禮是4月3日下午在市政府大禮堂舉行,政府派出專車迎接新人與家長,每輛車一對新人,共有57對新人參加。60余輛車在街頭浩浩蕩蕩穿行,引得市民夾道觀看。
但這場婚禮卻有了個意外的插曲:一位憔悴的中年婦女帶著一個孩子,哭喊著撲向新人群中。原來新人中的一位中年男子,家中已經(jīng)有妻女,卻隱瞞婚姻事實,向社會局申請與一個年輕女教師來舉行結婚儀式。幸而這妻子聞得此事,在婚禮當日帶著小女兒大鬧婚堂,于是,57對新人變成了56對。
上海首屆集團結婚后,在全國各大城市都引起了“集團結婚”熱潮。一時間,進步的青年男女,都愿意花20元搞定人生大事。
美中不足的是,在城中生活的男人們,紛紛趁此便利之機,隱瞞家中已婚事實,與在城中相識的新女朋友結婚。20元,真正經(jīng)濟實惠。
宋美齡的朋友,美國作家項美麗說,新生活運動后來成了一個大大的笑話;而當時的外交家顧維鈞的妻子在回憶錄中說,那時候的民國駐外人員也常常外遇,更戲稱新生活運動是“新妻子運動。”
但瑕不掩瑜,“集團結婚”是對鋪張、浪費、落后的舊婚俗一個巨大的沖擊,它與整個新生活運動一樣,代表著進步。就算是60多年后的今天,“集團結婚”依舊大行其道,只是換了個名稱——集體婚禮。
新生活運動里沒有救國良方
每一場運動都會有各種聲音,當時的知識分子是鄙視新生活運動的,胡適就是頭一位。
新生活運動剛啟動一年,胡適就在大公報發(fā)表文章,說從新生活運動概要看,說的都是一些柴米油鹽、家常便飯的事。想從這里面找到救國良方,是不可能的事情。紐扣要扣好,鞋子要穿好,飯屑不能亂扔等都是做人的本分,就如當官不能貪污是官的根本一樣,而老蔣還要夸大行事,鄭重強調(diào),是貽笑大方的。
胡適的見解得到了很多進步知識分子的贊同。
但從另一個反面來看,當時蔣介石要將這些東西寫進綱要,說明當時的民眾,確實是連最基本的本分都丟失了,所以才有最開頭10歲孩子當街抽煙的事情。
或許,馮玉祥的話才道出了新生活之所以虎頭蛇尾,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原因:“其實,新生活是說著騙人的,比如新生活不準打牌,但只有聽見說蔣介石來了,才把麻將牌收到抽屜里,蔣介石走了,馬上就打起麻將來;又如新生活不準大吃大喝,普通人吃一桌飯只許花八塊錢,蔣介石左右的大官吃一桌飯約六十元,總是燕窩席、魚翅席。不但大官是這樣奢侈,大官的女人、奴才也是這樣……這些違反所謂新生活的故事,若是發(fā)生在離蔣介石遠的小官身上,蔣介石還可以裝不知道,而這些事都是發(fā)生在離蔣介石很近的文武大官身上,這還能裝不知道嗎?這些事實證明了什么?政治是腐敗的,軍事是無能到了極點,經(jīng)濟是貪污到了極點,文化是摧殘到了極點?!?/p>
馮玉祥說得極是。在這樣大力推行的新生活運動之下,上海的妓院里,妓女的年齡越來越小,妓資越來越高;在上流人物的聚會里,交際花一個比一個穿得少。
而當時,共產(chǎn)黨的高級領導人正在延安與老百姓一樣吃黑豆、睡窯洞,穿著補丁累累的衣服。
關于韓復榘的笑話后續(xù)
大字不識幾個,沒留過洋,只舞弄槍桿子的韓復榘,對于新生活運動的理解,其實可以代表著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
所以,他口中流傳的笑話,在現(xiàn)在看來是笑話,而在當時卻是因為不理解新生活運動而說出來的實話。
韓復榘在這場新生活運動中,還規(guī)定了山東公務員們的著裝:全是布制服,夏天一律白,白衣白褲白帽白手套,其它三季全黑。公務員們私下打趣彼此:夏天是一群白羊,冬天是一群黑豬。
他也不允許女學生們夏天穿短裙短褂上街,一見到就要抓起來。結果公安總局的看守所里抓了幾百個女生,屋子里站不下,只得站到院子里。第二天,教育廳廳長來見韓,告訴他短衣短裙正是中央規(guī)定的校服,韓也毫不尷尬,只是大手一揮說:“放人!”
就算這般浮于形式,韓復榘卻也在這場運動中做了兩件大快人心的事。第一件是槍斃了一個為非作歹的公安分局局長,這人還是他大太太的干兒子;二是撤銷了當時沒有作為的濟南市政府。
關于新生活運動的真正笑話,是那時的中央機關都人浮于事,高中級的官員上班遲到,每天去機關應個卯就去了歌舞場中,在辦公室里的往往是一些無權無勢的小職員。于是,老蔣親自打電話去抽查考勤,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老蔣打來電話時,缺勤的官員不是去了廁所,就是去了基層。
更大的笑話,則是蔣介石身邊的人,比如四大家族的成員,以及韓復榘這些執(zhí)行蔣介石命令的人。他們?nèi)匏逆?,窮奢極欲,將整個國家的財產(chǎn)都放在自己私人兜里,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幾十年后再來回顧這場運動,雖然笑話很多,但卻并不僅僅是笑話,還有成果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