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從黃山出發(fā),沿公路向九華山而行。一路上,聽著導(dǎo)游的介紹,我的思緒早已飛到了我國四大佛教勝地之一的九華山,早已沉醉于山中多溪水、瀑布、怪石、古洞、蒼松、翠竹的山光水色之中,我仿佛看到了巍峨高峻的山峰拔地而起,那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的九華山就聳立在云間。汽車停在了芙蓉賓館,想到那夢游之興又一次成真,內(nèi)心得到莫大的快感。
“天下名山僧占多”。九華山群峰競秀,景色清幽,自古為信徒們向往的理想之地。九華山古時稱九子山,方圓100公里,全山有99峰,層巒迭嶂,連綿不斷。九華山雖幾經(jīng)滄桑,仍存寺廟78座。佛寺集中,廟內(nèi)佛像和陳設(shè)保存完好,使之居國內(nèi)四大佛山之首。唐開元年間,新羅國王近宗金喬覺(地藏)來此,辟此藏王道場,大規(guī)模建筑寺廟,歷經(jīng)宋、元、明、清,日益興旺,在鼎盛時期,佛寺達300余座,僧眾4000余人,香煙繚繞,歷代不絕,享有“佛國仙城”之號?,F(xiàn)尚存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成千上萬的中外游人和佛教人士前來游覽。每年9月,四方香客蜂擁來山朝拜、敬香,佛教活動一時達到高潮,山中熱鬧非凡。來這里不僅可以參觀各種佛事活動,而且可以根據(jù)許多佛教文物,對佛教進行考察和研究。
“九華一千寺,撒在云霧中”。這是古人游覽九華山寺廟后所作的描繪。沿途看寺,一個個寺廟,或依山就勢,或居高臨下,或高低錯落,或回旋曲折,形態(tài)各異,有疏有密。九華山寺廟形成一個龐大的建筑群。無論是整體布局、造型、用材及配合環(huán)境上,還是在平面組合、空間尺度、比例和異體變化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是我國建筑遺產(chǎn)中的寶貴財富。游覽九華山的路線一般是從五溪進入山腳,然后分段登山、游覽。我們是從九華街上天臺正頂?shù)?。因為天臺峰是九華山極頂,古民謠說的好:“上九華不到天臺,自流汗等于沒來。”無怪乎古今游人都以登天臺為樂。
天臺峰海拔高度在1300米以上。登上天臺峰,天臺寺拱形大門上的“中天世界”四個大字便映入你的眼簾。寺內(nèi)有萬佛樓,除了有如來、地藏、羅漢等塑像外,還有密密麻麻成千上萬個精雕的小佛像。上了天臺,立捧日亭上,可觀日出,可看云海,可北眺長江如線,南望黃山如屏,下俯九華群峰如兒孫繞膝。從天臺寺出后門,走過青龍背,有兩塊大石直立如門,下窄上寬,自下仰望長空,只有一線天,這就是九華天臺峰的天門。來到一線天游人們無不爭占最佳地勢,以留下人和景相融的畫面。
登山使我們一行人汗流滿面,每個人都大汗淋淋。到了天臺正頂,站在天臺峰上鳥瞰四周的眾小山,當(dāng)你正在為祖國的山水景色拍手叫好時,一股清涼如秋的感覺便使你欲賞而不敢久留,因為上山時大家穿的都是夏裝。此時我才越發(fā)體會到什么叫“高處不勝寒”了。從天臺正頂沿原路返回,這時天空開始落下毛毛細雨。我有時很喜歡這些天降之物,它使人清爽,令人振奮,尤其在大自然中憑添了許多情趣。由于天公的原因加快了我們一行下山的步伐??粗湃A山的山山水水,松竹翠柏,浮想聯(lián)翩。看著一個個哼著勞動號子,身背石塊的當(dāng)?shù)鼐用衿D難地往山上運送時,我感到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精神隨處可見,無時不在。旅游無疑是在閱讀燦爛的中國歷史文化,在感受中華民族的榮譽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