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 周一峰
【摘要】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偏好順序,與西方發(fā)達國家推崇的優(yōu)序融資理論相悖。本文就此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并提出加快債券市場發(fā)展、完善證券市場建設、優(yōu)化公司治理結構等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融資偏好融資結構優(yōu)序融資理論
優(yōu)序融資理論(Pecking Order Theory)認為,因內源融資不需要與投資者簽訂契約,也無需支付各種費用,所以是首選的融資方式,其次是低風險債券,其信息不對稱的成本可以忽略,再次是高風險債券,最后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發(fā)行股票。該理論支持者認為,發(fā)行股票會傳遞企業(yè)經營的負面信息。
一、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現狀
(一)內源融資不足
內源融資是利用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資金融資,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和折舊。內源融資對企業(yè)資本金的形成具有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風險的特點,是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內源融資是企業(yè)首選的融資方式。例如,美國、加拿大、德國等主要經濟體的內源融資比例均超過50%,最低的日本也有34%。而我國內源融資比例卻明顯偏低,近幾年來維持在20%左右,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距甚遠。內源融資不足源于整體業(yè)績水平較低,最近五年中國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只有12.77%。
(二)有間接融資偏好
間接融資即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融資;直接融資即通過證券市場發(fā)行股票和債券籌資。2001年至2005年,中國上市公司直接融資額8173.22億元,間接融資額77533.03億元,間接融資總額達到直接融資總額的9.5倍,可見上市公司在外源融資中,首選銀行貸款,其次選擇股票和債券。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銀行借款速度快、彈性好所致。銀行借款只涉及雙邊協(xié)議,企業(yè)可與金融機構直接商談以確定借款時間、數量、利息、償還方式等內容。借款期內,征得銀行同意,可修改借款合同。借款到期后,如有正當理由,仍可延期歸還。
(三)熱衷股權融資
最近三年,中國的股票市場發(fā)展迅猛。即使在深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2009年,股權融資額也達到4967.7億元,同比上漲28.96%。2010年更是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股權融資額突破1萬億,所占證券市場籌資額的比重接近90%。與此同時,債券市場的發(fā)展狀況可謂跌宕起伏。因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2009年中國債權市場籌資額大幅縮水,相比2008年的977.45億元,2009年只有715.01億元,驟減金額達到262.44億元。2010年雖然債券市場的籌資額達到1320.3億元,相比2009年增幅達到84.65%,但與2010年股票市場11318.57億元的籌資額相比,還是顯得發(fā)展過于緩慢。
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主要是由于股權融資成本較低,特別是股利支付沒有太多的硬性約束。2010年A股市場1823家盈利的上市公司中有532家不派現。在1291家派現的公司中,有365家公司每股現金股利不足一毛錢,包括16家每股派現僅1分錢的公司。盡管有六成公司送出“紅包”,但僅有35家公司股息率高于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超過1200只個股的股息率還不及CPI漲幅。
二、上市公司融資偏好的應對措施
(一)大力發(fā)展債券市場
股票市場不應成為企業(yè)直接融資的唯一場所,債券融資具有財務杠桿效應。因此,國家應加大債券市場的發(fā)展力度。1.逐步擴大企業(yè)債券發(fā)行規(guī)模,簡化政府審批程序,最大限度的滿足市場需求。2.推動債券利率市場化,取消目前企業(yè)債券利率與銀行利率掛鉤的做法,實現利率與風險掛鉤。3.提高公司債券的流動性,鼓勵更多企業(yè)債券上市交易,建立社會大眾對企業(yè)經營管理的硬性約束機制。4.建立與完善資信評級機構,為債券發(fā)行提供誠信土壤,給予公眾可信賴的數據指標。
(二)規(guī)范股票融資行為
1.提高股權融資門檻。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fā)展的轉軌期,資本市場的相關法律還不健全。通過證券法規(guī)的制定,增加首發(fā)、增發(fā)的難度,制定股利分配的強制措施,從源頭上降低股權融資偏好程度。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減少上市公司利用法律漏洞規(guī)避信息披露的義務,改變融資方和投資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股票價格能夠真實反映企業(yè)實際經營狀況。證監(jiān)會應對違規(guī)造假的公司和主管人員進行嚴厲處罰,以提高企業(yè)資金運作的透明度。同時,要求企業(yè)對所募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在定期報告中對資金的使用狀況進行詳細說明,披露資金使用的明細情況。
(三)完善公司治理機制
科學合理的公司治理機制,能夠強化對經營者的監(jiān)督與控制,使經營者與股東利益趨于一致,按照企業(yè)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作出融資決策。此外,企業(yè)應建立有效的獨立董事制度,對公司財務和經理行為進行監(jiān)督,防止出現惡意融資和內幕交易,保護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參考文獻
[1]何丹.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研究[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2]劉錦鑫.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成因及治理研究[J].財會研究,2010(12):56-57.
[3]唐陽玲.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及公司治理現狀的研究[J].會計之友,2009(11):101-102.
[4]謝樺.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理論述評[J].財會研究,2011(1):39-41.
作者簡介:周瑾(1988-),女,漢族,江蘇泰州人,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研究方向:公司理財;周一峰(1962-),男,漢族,江蘇泰州人,任職于江蘇省泰州市國稅局,研究方向:公司財務。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