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滏潔
摘要: 和珅乃中國古代一大巨貪,這是家喻戶曉的事。但是從古至今,人們只知道和珅的貪婪,卻不了解和珅本人對清代乃至整個中國的發(fā)展所做的貢獻。其實,官途平坦的和珅,在職期間也作出過很多貢獻。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重點討論這個有名的清朝大臣——和珅的官途命運及所作的貢獻。
關(guān)鍵詞: 和珅聰明官途貢獻
直到和珅被嘉慶帝扳倒并賜死以前,他的一生官途平坦,從一個小小的侍衛(wèi)到清朝重臣,一路直上,輝煌耀眼,雖然貪得無厭,但也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
一、和珅生平及其發(fā)跡過程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入學(xué)后改為和珅,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和珅是將門之后,他的祖先追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獲得了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襲職務(wù),和珅的父親因戰(zhàn)功升遷為福建副都統(tǒng),因此幼年時期的和珅生活衣食無憂,并且和弟弟和琳一起進入了咸安宮官學(xué)就讀。良好的教學(xué)環(huán)境為和珅奠定了堅實的學(xué)識文化基礎(chǔ),聰明好學(xué)的和珅在師資力量雄厚的官學(xué)學(xué)習(xí),憑很好的記憶力,背熟了四書五經(jīng),學(xué)習(xí)并掌握了滿漢文和蒙文、藏文。同時,他在吳省蘭、吳省欽老師的指點下,學(xué)會了作詩。更重要的是,在咸安宮的學(xué)習(xí)過程,讓他學(xué)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父母的早逝,讓他這個貧困而卑微的學(xué)員在等級分化嚴重、嫌貧愛富的環(huán)境里不得不學(xué)會察言觀色,從而培養(yǎng)出超常的人際關(guān)系洞察力,學(xué)會了諂上媚官的手段,更錘煉出他不動聲色的涵養(yǎng)功夫。
和珅在十八歲時被內(nèi)務(wù)府總督大臣英廉看中,將孫女馮氏許配給了他。英廉原姓馮,是內(nèi)務(wù)府包衣籍漢軍鑲黃旗人,此時官居刑部尚書兼戶部侍郎和正黃旗滿洲都統(tǒng),擔(dān)任過《四庫全書》的正總裁,是頗得乾隆信任的高官。這樣的靠山給和珅的發(fā)跡提供了基礎(chǔ)條件。和珅二十歲時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在英廉的幫助下,和珅在乾隆三十七年就當上了正五品的三等侍衛(wèi),得到出入皇宮的機會,經(jīng)常隨從皇帝出巡,就有了同皇帝接觸的機會。在一次對話中,和珅展露了自己的才華,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在乾隆四十年的一天,和珅的一句巧妙回答,讓乾隆眼前一亮,便詢問了他的家世、年歲等,和珅得體的回答使龍心大悅,他被提拔為乾清門御前侍衛(wèi)兼副都統(tǒng),并總管儀仗隊。于是,宮中的瑣碎事務(wù)、膳食茶點等都由他管理。從此,和珅在官途上一路順風(fēng),快速升職。
二、和珅官途的平坦升遷
總管儀仗隊后的和珅更加謹慎,憑著自己的機靈和察言觀色的本事,形影不離地跟隨在乾隆帝的身旁,他對乾隆的脾氣、心理、習(xí)慣等了如指掌,皇帝想做什么,想說什么,他都能猜得八九不離十,不等皇帝開口,他就能吩咐做好,把皇帝侍奉得熨熨帖帖。乾隆喜歡附庸風(fēng)雅,吟詩作賦,和珅用在咸安宮學(xué)會的作詩才能并進一步下工夫?qū)W習(xí),于是就有了不錯的詩歌功底,經(jīng)常與乾隆和詩,贏得了乾隆的歡心。這還不夠,和珅還在古董方面下足了工夫。乾隆喜歡欣賞古董,對字畫、文物和各種工藝品愛不釋手,和珅就進獻很多的珍品古玩。乾隆崇奉喇嘛教,對佛教經(jīng)典也很有造詣,和珅也學(xué)佛經(jīng),陪同乾隆共習(xí)佛法。
乾隆早年很注意培養(yǎng)人才,如滿旗的軍機大臣鄂爾泰、訥親、傅恒都是乾隆倚重的人物,他們文武兼?zhèn)?,出將入相,對乾隆盛世的形成起了積極作用。當傅恒病逝后,乾隆開始倚重狀元出身的軍機大臣于敏中,于敏中雖頗能干,但他是漢人,把大清國的全部大權(quán)都放在一個漢軍機身上,有傷滿人的自尊。為此,乾隆帝一直在物色一個滿族人來幫助自己處理日常政務(wù)。和珅的嶄露頭角,令他欣喜不已,決心有計劃地把這個青年人培養(yǎng)成為可以倚重的得力大臣。
有了乾隆的重視,加上自己的機智,和珅的官途簡直就像一條寬闊平坦的大路。他青云直上,步步高升。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做御前侍衛(wèi)的第二年,和珅被授為戶部侍郎。二月,乾隆以平定兩金川、告成闕里為由開始他的第四次東巡。新任戶部侍郎和珅打前站,所到之處,一切供奉統(tǒng)由和珅監(jiān)管?;趯η〉牧私猓瞳|知道乾隆喜歡講排場,貪圖享受,于是就將場面安排得隆重?zé)崃遥∈指吲d,以和珅辦事干練為由,在之后很短的時間內(nèi),極速地提拔和珅:三月,升和珅為軍機大臣;四月返京后,讓和珅兼任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八月,調(diào)任鑲黃旗副都統(tǒng),和珅全家從正紅旗抬入正黃旗;十一月,授國史館副總裁,戴一品朝冠;十二月,兼任總管內(nèi)務(wù)府三旗官兵事務(wù),賜紫禁城騎馬。接著,和珅又任吏部左侍郎兼署右侍郎,兼任崇文門稅務(wù)總監(jiān),總管行營事務(wù),補鑲藍旗滿洲都統(tǒng)。不久授正白旗都統(tǒng),領(lǐng)侍衛(wèi)閣大臣。細算一下,和珅當上軍機大臣時還不到三十歲,年紀輕輕就成為參與軍國大政的核心人物之一。這樣的升遷速度在歷史上實為罕見,用了不到七年的時間,和珅就實現(xiàn)了乾清門侍衛(wèi)→御前侍衛(wèi)兼正藍旗滿洲副都統(tǒng)→戶部右侍郎→吏部侍郎兼步軍統(tǒng)領(lǐng)→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銜這樣的升遷轉(zhuǎn)變。在封建社會,懷才不遇的情況比比皆是,很多的有才之士往往郁郁而終,而和珅平步青云,官越做越大,很快就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位置。
和珅的不斷升遷,讓他的官越做越大,也讓他的權(quán)力越來越大,但是在乾隆面前,和珅毫不表露自己高貴的身份。和珅雖貴為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可每當見到乾隆咳嗽時,他就馬上端個痰盂去接。和珅對乾隆皇帝從來不稱“臣”,只說“奴才”。雖說這是滿族人的規(guī)矩,但是讓乾隆很受用。
和珅無論官做多大,都不忘繼續(xù)巴結(jié)、獻媚和討寵,在皇帝身邊說的都是體貼奉承的話,尤其賣力的是給太后大辦壽宴。乾隆孝順母親,于是每次太后大壽時,乾隆都會不惜錢財把壽慶辦得隆重喜慶,場面宏大,讓太后高興。和珅便抓住機會,和侍衛(wèi)們一起給太后抬鳳輦,太后看到一個重臣給自己抬鳳輦,那必定會很高興,因為如此一來便可顯示出自己的地位極高。在乾隆的心里,看到得力大臣能像侍奉自己母親一樣讓太后高興,那也是相當欣慰和有面子。這一來二去的,和珅想在皇帝面前不紅都不可能。
和珅在皇帝面前的謙卑態(tài)度和聰明才智深得乾隆歡心,于是造就了一個“連升三級”的平坦官途,也成就了和珅的飛黃騰達。
三、和珅為官時期所作的貢獻
乾隆既然把和珅視作一位得力的臣子,那么和珅也肯定是有著一定的能力才干,當然,和珅也就有了一定的權(quán)力。世人往往議論和珅是怎么貪污,怎么腐敗,甚至計算和珅所貪財物的數(shù)額,可是實際上,和珅算不上是一個無惡不作的臣子,他雖貪財,但對于大清朝或者乾隆皇帝還是忠心的。所以在為官時期,他所做的貢獻也是可圈可點的。
和珅精通滿漢文,熟悉藏文、蒙古語等少數(shù)民族語言,因此在處理國家事務(wù)時游刃有余,他的語言才能幫助乾隆很好地處理了外族的交際事務(wù),穩(wěn)定了對外關(guān)系,鞏固了清朝統(tǒng)治。乾隆帝在熱河行宮準備七十壽誕時,西藏六世班禪呈來一份藏文文書。乾隆和隨行的官員都不懂,就立刻派人火速傳和珅從北京到熱河侍駕。和珅來到后立馬就翻譯出文書的大意:大致是說六世班禪知道乾隆皇帝七十大壽,準備親自帶領(lǐng)幾百名喇嘛、僧人前往北京給乾隆爺祝壽。乾隆聽后十分高興,于是命和珅用滿、漢、藏三種文字擬好詔書。正是因為和珅的外交才能卓越,乾隆任命和珅做理藩院尚書,管理蒙、疆、藏事務(wù)及外交上的一切事宜。
和珅在理藩院任職期間先后接待過朝鮮、英國、安南、暹羅、緬甸、琉球和南掌等國的使臣,尤其同英國的外交事務(wù),幾乎都是和珅全權(quán)處理的,他通過自己的機智靈敏、能言善辯和語言優(yōu)勢,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務(wù)。在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時,英國政府正式派出以喬治·馬戛爾尼為正使,喬治·貢斯當為副使的使團訪華。英國使節(jié)進見了乾隆后,便向乾隆提出了開辟新的港口,并獲得一塊租界地,向北京派常駐使節(jié)等要求。自認為是天朝上國的皇帝,自認為是對此很是惱火,并派和珅打發(fā)他們回去,馬戛爾尼便向和珅提出這六項條約,和珅用強烈的言辭拒絕了馬戛爾尼。過了幾天后,乾隆敕令馬戛爾尼回國。和珅通過靈巧善辯的語言,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護了大清朝的完整。盡管他是個大貪官,但對于國家利益方面,他保全了清朝主權(quán)的完整,維護了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
提到和珅的貢獻,就不得不說和珅與《紅樓夢》。和珅算是給了《紅樓夢》一條活路,才使其流傳至今?!都t樓夢》又名《石頭記》,在乾隆年間,《石頭記》被列為禁書,很少有人為了牟利而刊印此書,只有極少的書商手中有這本書。和珅的黨羽蘇凌阿花巨資買到了《石頭記》的原抄本,珍藏于家中,和珅偶然間看到,便與蘇凌阿說,若將此書修整獻于皇上,必得贊賞。和珅找來了高鶚寫了續(xù)集,完成了《石頭記》,并改名為《紅樓夢》。和珅每次進宮都給太后講一段《紅樓夢》,太后十分喜歡,借此,和珅將《紅樓夢》呈給乾隆,得到乾隆的贊賞。于是在乾隆的允諾下,和珅解除對《紅樓夢》的禁令,使之刊行天下,《紅樓夢》便流傳至今。
身為清朝時期一個赫赫有名的臣子,和珅還是為國為民作了不小的貢獻,不論是當時的各族友好,與外國的交往還是文化方面,和珅對這些方面的推動或幫助對于當時甚至今天,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四、結(jié)語
對于和珅這樣的一個歷史人物,其功其過,歷史上向來有不同的評判。總體看來,其過成為大多數(shù)人關(guān)注的焦點。大貪官,這是后人給和珅扣的最大的一頂帽子,他所貪污的銀兩和珍品奇寶數(shù)目之龐大、種類之繁多,著實讓世人不得不驚嘆。但是,他為何會有如此之能力貪得巨資?不可置疑的是因為和珅具有一定的才華和能力,這才保障了他官途的平坦。做了這么大的官,擔(dān)任了眾多重要職務(wù),難道他從頭到尾都是在貪污腐敗嗎?不是的,他還是做出了相當多的貢獻的,推動了清王朝的進一步發(fā)展并且鞏固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正確分析并認清一個歷史人物,他的正反面、功與過都是必要的探討點,因此,在對和珅貪污腐敗的惡行了解之外,我們也要了解和珅的正面形象,全面看待歷史上的和珅。
參考文獻:
[1]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和珅列傳.中華書局出版,1977,2.
[2]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論叢(第四輯).中華書局出版.
[3]王恒展,劉志剛.清代人物.齊魯書社出版,2008,1.
[4]李金河,李金川著.中國奸臣的末路.齊魯書社出版,2008,4.
[5]馮佐哲著.和珅評傳.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1998,1.
[6]馮佐哲著.貪污之王—和珅秘史.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1989,1.VOL1.
[7]吳光文,吳光宇著.貪官之禍.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8]史源著.正說和珅.中國三峽出版社,2007,10.
[9]閻崇年著.正說清朝十二帝.中華書局出版,2006,9.
[10]余沐著.正說清朝十二臣.中華書局出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