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莉
“處女、天蝎(座)不要,摩羯、天秤、雙魚(座)優(yōu)先。”這句話源于2011年11月《楚天都市報》的一篇報道。在中國地質大學老漢口校區(qū),一家教育培訓機構貼出招聘教師和文員的啟事,其中竟對應聘者的星座有要求。該機構負責人解釋:根據她對星座的“研究”,天蝎座的人個性強勢,說翻臉就翻臉;而處女座的人則非常挑剔,不容易在一個崗位上做長久。無獨有偶,華農楚天學院環(huán)境藝術專業(yè)大二學生齊琴,曾應聘一家婚慶公司美工兼職,巨蟹座的她,因星座不符合公司的要求落選。
一
找工作竟然遭到“星座歧視”,真是令人大跌眼鏡。雖然按星座招人侵犯了應聘者的平等就業(yè)權,應聘者可以向勞動監(jiān)察部門投訴,要求招聘方刪除此項招聘條款。但“星座歧視”絕不是個別現象,隨著星座文化的流行,很多年輕人熱衷于按星座分析自己的性格。進而判斷學習什么專業(yè),從事什么工作,還會選擇和自己星座匹配的伴侶。一些電視臺、電臺有專門介紹星座運程的節(jié)日,騰訊、新浪、搜狐等各大門戶網站也都有星座欄目,一些所謂的“占星學家”影響力巨大,備受追捧。此現代人的生活似乎與星座之說聯系緊密。出生時的星象位置真的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預測未來嗎?個性與星座是否一一對應?是什么讓我們陷入星相師的天算?這種疑問由來已久,心理學家曾就這種疑問做過很多實驗。
星座預測性格可靠么?
漢斯·艾森克教授可能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他之所以能夠聞名遐邇,主要歸功于他在人性分析方面的貢獻。
為了驗證星座與人格的關系是否真的屬實,艾森克和廣受尊崇的英國占星學家杰夫-梅奧聯手展開了一項調查。在梅奧的客戶和學生中,有2000多人被要求提供他們的出生日期并填寫艾森克人格調查表。讓懷疑星座論者大吃一驚的是,調查的結果竟然與古老的占星學傳說完全吻合。星座與外向性格有關的人在外向特質上的得分的確要比其他人高一些;與土象星座的人相比,三個水象星座的人在神經質特質上的得分也明顯要高出一截。占星學期刊《現象》也因此宣稱,這些發(fā)現“可能是本世紀占星學上最為重要的進展。”
然而,艾森克自己卻對調查結果產生了懷疑,因為他突然意識到參加調查的人事實上已經對占星學篤信不疑了。換句話說,這個調查結果可能只是心理作用導致的結果,而跟調查對象出生時的星象位置毫不相干。
有了這個念頭后,艾森克又額外做了兩個實驗。第一個實驗的對象是1000名孩子,他們幾乎不可能聽說過性格和星座之間的關系。這一次,調查結果出現了顛覆性的變化;而且顯然與古老的占星學傳說毫無吻合之處。孩子們在外向和神經質兩個特質上的得分,跟他們的星座根本就扯不上任何關系。為了進一步驗證生日和個性之間到底有沒有關聯,艾森克將調查對象從孩子轉到了成人,這一次,調查對象對占星學的了解程度深淺不一。結果發(fā)現,如果調查對象很清楚星座對性格有何影響,他們的問卷結果跟占星學傳說的吻合程度就會非常接近。相反,如果調查對象對星座知識沒有太多了解,他們的問卷結果跟占星學傳說就不會那么一致了。
結論已經很明確了,出生時的星象位置并不會對一個人的個性產生什么魔法效應。然而,的確有這么一些人,由于對占星學中星座和性格之間的關系非常熟悉,竟然真的就變成了具有某種星座特質的人。漢斯·艾森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占星預言通常來說根本不準。星座不能預測性格,但是占星術有可能使相信星座的人的性格朝其預測的方向變化。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在腦海里畫一個大大的問號了:既然不準,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篤信占星術呢?
巴納姆效應:看起來很準
20世紀40年代晚期,心理學家伯特倫·弗瑞爾教授為了了解為什么很多人會熱衷于相信可以通過筆跡了解一個人,做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實驗。結果這個實驗讓他一下子名聲大噪。
弗瑞爾要求上他開設的心理學導論課程的學生完成一項性格測試。一個星期后,他給每位學生發(fā)了一張紙,然后告訴他們上面有依據他們的測試分數得出的簡短性格描述。弗瑞爾讓大家仔細地讀一下自己拿到的性格描述,并依據描述的準確性打一個分數,0代表非常不準,5代表非常準確。下面這段話就是弗瑞爾的學生拿到的其中一份描述,請通讀一遍,看看如果用這段描述來形容你的性格準不準:
“你需要別人喜歡你和欣賞你,但你通常對自已要求苛刻。雖然你在個性上的確有一些弱點,但你通常能夠設法加以彌補。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所以還未能變成你的優(yōu)勢。從外表來看,你是一個講求自律和自制的人,但內心卻常常焦慮不安。有時候,你會強烈地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或正確的事情。你傾向于讓自己的生活有所改變和變得豐富多彩,在遇到約束和限制時你會感到不滿。你很自豪自己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如果沒有令人滿意的證據,你不會接受別人的觀點和說法。不過,你也覺得在別人面前過于直言不諱并不是明智之舉。有時候你很外向,比較容易親近,也樂于與人交往,但有時候你卻很內向,比較小心謹慎,而且沉默寡言。你有很多夢想,其中有一些看起來相當不切實際?!?/p>
弗瑞爾的學生都仔細看了自己拿到的描述,并依據描述的準確性打了一個分數。幾分鐘之后,弗瑞爾驚訝地發(fā)現班上所有的學生都把手舉起來了,認為十分準確。就和某些心理學實驗一樣,弗瑞爾并沒有對他的學生實話實說。事實上,他發(fā)給學生的性格描述并不是依據他們的測試分數得出的,而是來自他幾天前順手買的一本星座書。他從不同的星座說明里挑選了10句話,湊成了一段文字。盡管班上的每一個學生拿到的都是同樣的性格描述,但竟然有87%的學生給出的是4分或者5分,也就是說,他們都覺得測試的結果還是很準確的。弗瑞爾獨創(chuàng)的這份性格描述現在早巳聞名全球,成千上萬的心理學實驗和電視真人秀節(jié)目中都曾用過這份性格描述。
占星學和筆跡學事實上并不需要真的很準,只要看起來很準就足夠了。只要給人們一個非常概括的描述,他們的大腦就會誘使他們相信這些描述具有非常獨到的見解。這個實驗后來被用來說明心理學上的一種現象:巴納姆效應i它主要表現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tǒng)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其實相信星座之說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易受暗示。當他在碰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星座之說就成為其自我防御的工具。當相信星座之說的人對號入座的時候,會慢慢發(fā)現自己及身邊的人和事也如星座學預測的那般發(fā)展。但是看看諸如此類的心理學實驗,,你會發(fā)現這些星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似乎就是石頭與雞蛋的相關關系那樣,僅僅是我們的臆想而已。
【責任編輯】張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