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憲光
晚清巴渝才子鐘云舫,又名祖棻,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生于江津縣高牙鄉(xiāng)青草碚。同治六年(1867)考取秀才,后補廩生,在江津城南闕氏祠設館教書二十余年。宣統(tǒng)三年(1911)辭世,葬于江津油溪燈油坪。
鐘云舫生性豪俠,鐵骨錚錚,憤世嫉邪,不畏強權,敢與黑暗勢力抗爭,人稱硬漢,自稱錚錚居士。光緒二十八年(1902)四川大旱,江津知縣武文源卻橫征暴斂,致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于是舉人張?zhí)╇A聯(lián)絡士紳上告。鐘云舫滿腔義憤,不僅參與其事,且親自草擬訴狀。武文源終被革職,但鐘云舫也因此觸怒當局勢要,次年即遭到陰謀迫害,被構陷下獄,囚于成都。正如其老友巴邑陳頊在《火坑蓮序》中憤慨地指出:“徒以名高得謗,正直招尤。今白發(fā)盈頭矣,講學深山。無故而飛之以禍,致令流離失所,聞者酸心。”
鐘云舫才高學富,“文名藉甚”。尤擅對聯(lián)之作,現(xiàn)存者雖“僅得其半”,亦多達1850余副。膾炙人口的《題錦城江樓聯(lián)》及號稱“天下第一長聯(lián)”的《擬題江津縣臨江城樓聯(lián)》即其代表作,因而聲名遠播,被世人譽為“長聯(lián)圣手”、“聯(lián)圣”。其實,被列為重慶市歷史文化名人的鐘云舫,不獨擅對聯(lián),而且工詩文、詞曲,著有《振振堂》八卷、《招隱居傳奇》兩卷、《火坑蓮》一卷傳世。但其詩文、詞曲成就為“聯(lián)圣”之名所掩,一般人還不大了解。特別是他滿懷悲憤而作的諷世組歌《火坑蓮》,更鮮為人知。
《火坑蓮》為鐘氏發(fā)憤之作,包括《醒酒湯》、《不該嫖》、《混世寶》、《悔后遲》、《自作孽》五歌。何以題為《火坑蓮》?其友巴邑陳頊《序》說:“世言天地四大坑,曰:酒、色、財、氣。今增一坑,曰:洋煙(鴉片)。合乎五行之數(shù),而皆必濟之以火,陷之者終身爛焉?!边@就是說,沉溺于酒、色、財、氣、鴉片煙者,猶如身墮火坑;“蓮”指“蓮臺說法”,借用佛家語表諷世、警世、醒世之意。鐘氏生活于清末,王朝季世,搖搖欲墜,社會黑暗,世風墮落。鐘氏身為一介寒士,耳聞目睹乃至親歷墮入“火坑”之現(xiàn)實悲劇,不禁義憤填膺,郁結莫解,于是特意采用民間說唱形式,寫出了“雅俗皆通”的一組五歌,直擊世道人心,不僅是對腐敗社會的有力控訴,而且抒發(fā)了悲天憫人的情懷,展現(xiàn)了一位有良知的下層士人的社會責任感。
勸誡世人、懲惡揚善的主旨,自始至終貫穿了這一組諷世歌。
《醒酒湯》力陳酗酒的種種危害,旨在勸誡世人切勿飲酒過量,以致喪失理智,違禮失態(tài),出乖露丑。作者寫道:
也有些,吃醉時,英雄糾糾。也有些,吃醉時,眼淚漱漱。也有些,吃醉了,神魂失守。也有些,吃醉了,狂叫不休。也有些,吃醉了,顏青似柳。也有些,吃醉了,面赤如榴。也有些,發(fā)酒寒,頸搖身抖。也有些,說酒話,麻搭火鉤。真?zhèn)€是,酒中妖,無奇不有。真?zhèn)€是,酒中怪,無惡不收。九鼎神奸堪刺繡,此中幻相筆難搜。呀,這都是你祖功宗德,才使你出乖弄丑。
最后作者特意以“我”的慘痛經(jīng)歷和深刻教訓為實例,真切地諷勸世人千萬不要酗酒:
曾記得,我當初,少年時候賣高拳,夸??凇H齼蓧?,四五斗,飲長街,連昏帶晝;醉青樓,尋雙覓偶。到而今,濕滯心頭。痰飲癥,八年之久。日間來,常常干嘔;夜間來,常??人???纯吹模蜗鞘?。漸漸的,衰顏老叟。神仙藥,想也難救。世間人,又何須,更來學某。他不是玉液瓊漿,他不是冰菱雪藕,他不是交桂遼參,他不是淮柑蜀柚。縱然是,親友們,十分勸侑。也無非,三兩杯,就好忍手。卻然何,昏昏到酉?衣冠化作形禽獸。勸諸君:吃不得,少吃幾口!
此歌不僅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深刻感受,而且充分體現(xiàn)了一種催人向善的道德力量。歌中還提及正反之典型,涉及古今之人事,足見作者視野開闊,筆力沉雄。作者對酗酒者失態(tài)情狀的描繪淋漓盡致,不失幽默之趣,亦可見其才力非凡。
《不該嫖》主旨鮮明突出,即《敘》中所謂“為好色者戒”。此歌勸誡世人“不該嫖”,還諷及其他傷風敗俗、違禮不法的婚外性關系。由此可見當時世風之敗壞,亦可見作者具有針砭時弊、警醒世人的自覺的道德承擔。作者寫道:
說甚么花心柳眼,說甚么杏臉桃腮,說甚么翠翠紅紅、容妝煥彩,說甚么好好真真、才華絕代。無非是,妝的嬌癡,演的聲容,描的粉黛。無非是,一種情魔,一具枯骸,一般的妖和怪?;ūM錢財,買將面糊豬八戒。細思量,該也不該?……且不說,好淫的,天絕后代。且不說,好淫的,惹禍生災。只你那,無夜無明,好嫖又將煙酒帶。銷盡聰明,混盡光陰,蕩盡貲財。到爾時,精神消憊,骨瘦如柴,枯癆病害。眼睜睜,瞧著妻兒沒下臺。細思量,該也不該?
其歌詞通俗諧暢,文采斐然;鏗鏘有聲,可唱可誦。故當時廣為流傳,影響及于楚漢。此歌各段皆以“細思量,該也不該”結尾,有力地突出了主旨,且具一唱三嘆之妙,顯然吸收了民歌重沓復唱的特點。
《混世寶》為深陷“財”坑者戒。對那些一心聚斂錢財、不擇手段、貪婪無恥、傷天害理的“混世寶”,予以尖銳的諷刺和有力的鞭撻。作者寫道:
混世寶,混世寶,混得生人忙到老。無求有,有求多,多患少。自從世界變金銀,天下聰明都誤了。孔夫子,沒人把香燒。趙公明,處處都有廟。看將來,可不可笑?……
至若那,為銀錢官司擾擾,為銀錢口角嘈嘈,為銀錢親戚起爭吵,為銀錢骨肉動槍刀,為銀錢入山尋虎豹,為銀錢入海犯鯨鰲,為銀錢迷津施毒棹,為銀錢孽海起兇濤,為銀錢功名辦左掉,為銀錢氣節(jié)作球拋。狗咬耗,畢竟金山成縹緲??磳?,可不可笑?
作者以解剖刀一般銳利的筆鋒,揭示了當時傳統(tǒng)道德崩潰,世風日下,“孔夫子沒人把香燒,趙公明(財神爺)處處都有廟”,“人人貪,個個要”的丑惡現(xiàn)實。其諷誡直擊人心,足以令人警醒。不難看出,“混世寶”是作者精心塑造的類型化人物形象。此歌集中描寫了深墮“財”坑、一心貪戀金錢者的種種丑態(tài)和惡行,可謂窮形盡相,入木三分。
《自作孽》控訴鴉片的危害。作者苦口婆心地勸誡陷溺于“洋煙”火坑的同胞,趕快戒除這一惡習。當戒不戒,則終身受害。作者寫道:
戒洋煙,洋煙須自戒。朋友不幫忙,妻子難替代。當戒你不戒,終身不自在??蓱z居住奈何天,何日能消冤孽債?……三兩口,精神爽快。一盞燈,團團精彩。好形影相傍相偎,結祥和煙光藹藹。道家常嘴對嘴,扣合同腮對腮。土地松香圍住一堆,你起我睡,你讓我推。因此上,人人貪,個個愛。將一座好神州,化作煙世界。一方好田地,盡把罌粟栽。一個好人家,盡將煙氣擺。一片好花街,盡將煙館排。女子變妖怪,男子變癡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從作者的描述,可見當時鴉片在社會上為害之廣、為禍之烈,亦可見其嫉惡如仇的是非觀念和勸善規(guī)過的仁人情懷。這是一篇聲討吸毒滔天罪惡的檄文,也是一支促人戒毒,改惡從善的勸世之歌。歌中對鴉片害人的形象揭示,無疑融有作者的親身感受,故其刻畫栩栩如生,具有動人心魄的感染力。
特別值得贊賞的是《悔后遲》。作者寫作此歌的主旨在戒“氣”,即勸誡世人,千萬不要陷墮所謂“酒、色、財、氣”這“天地四大坑”之一的“氣”坑,但其客觀意義遠遠超越了作者的主觀意圖。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表述方式,寫“我”蒙冤受屈,被昧著天良不講理的地方官府陷害,投進暗無天日的監(jiān)獄,身體受摧殘,精神被折磨的悲慘遭遇:
到此來,天昏昏,地慘慘,還有甚么生機!叫弟稱哥,都是些斷頭之鬼?,槴氳F鎖,耳目前即是陰司。蕭蕭風雨嚴寒夜,耿耿星河欲曙時。案情官事多愁緒,父貌妻容有夢思。聞說今年又冬至,燈影房房鬼暗窺。梆聲動而哭聲起,墻影高而月影低。此間洗面惟清淚,哀情欲訴,沒有舊相知。寒衾似鐵天如水,城闕悲烏苦苦啼。回思被暖香溫日,只教我,英雄血淚赤青衣。
其末段寫“我”的遭遇,字字錐心泣血:
我也曾,考縣府,名列前茅。我也曾,掛水榜,名居第二。只因我,生平好氣抱不平,打過了湖南、陜西。是惡人,我不怕你;是善人,我也不欺。從此豪名遍鄉(xiāng)里,自號長安游俠兒。那知道,而今州縣不講理,昧著天良哄上司。內(nèi)稟夾片由他寫,顛倒乾坤說是非。五云樓閣空中起,陽貨居然即仲尼。惚的瀆辦我個十年長系,夢蟲子昏睡不知。好鄉(xiāng)紳不能道地,同道人浪逐花飛。自家扒,扒又扒不起,銀錢有限坑無底。到而今,悔之晚矣!鉆了圈圈跳不出,去這里頭不是好耍的。勸諸君:凡百事,忍些兒氣!
這顯然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的真實寫照。透過此歌飽含血淚的控訴,不難看到當時貪官污吏之猖獗,官府之腐敗,社會之黑暗,世風之澆薄,以及平民百姓任人宰割的悲苦命運,無疑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不過,作者以為“忍些兒氣”就可免遭牢獄之災,未免過于天真了。由于所寫為親身經(jīng)歷,故真實可信,真切可感。筆下充溢真情,悲慨發(fā)自肺腑,具有聳動人心的力量。
《火坑蓮》是鐘云舫嘔心瀝血的力作。這一組五首震撼人心的諷世歌,是作者繼承發(fā)揚憂國憂民的士人傳統(tǒng),在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驅使下的發(fā)憤之作。它不僅針砭時弊,暴露黑暗,勸誡世人,懲惡向善,體現(xiàn)了社會良知和道德向上的威力,而且其形式遠紹先秦荀子名作《成相》的傳統(tǒng),又吸收了民間說唱文學的特點,再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造,終于成就了這一洋溢巴渝地方特色、雅俗共賞、可讀可誦可唱的韻文佳構。鐘云舫發(fā)憤而作的《火坑蓮》無愧為巴渝近代文苑中的一枝奇葩,雖時光飛逝,已過百年,仍不失其現(xiàn)實意義。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