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慧 陳小玉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農村人口開始大規(guī)模的向城市轉移,城市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群體——農民工。他們?yōu)閲医洕l(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于其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和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他們在融入城市社會時產生了種種問題。而目前我國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處在不斷探索向前發(fā)展的階段,在社會關注、教育主體、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手段以及教育環(huán)境上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新時期加強對農民工的關注,提升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專業(yè)化水平,制定明確的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對加強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時期;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一、前言
“農民工是指具有農村戶口,有承包土地,但不從事農業(yè)生產,主要在非農產業(yè)就業(yè),依靠工資收入維持生活的人員?!盵1]它兼有農民與工人二者的雙重身份,主要指在第二、第三產業(yè)中務工的農民群體。在城市化進程中,由于城鄉(xiāng)教育的偏差,當他們面對他人的歧視時,思想上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波動,成為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重大問題。
因此,新時期,新階段高度重視農民工問題,不斷加強和推進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 我國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意見》中就強調“要十分注意做好下崗職工和進程務工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此外社會各界也給了農民工很大的幫助,新聞媒介經常報道維護農民工權益的問題,如農民工工資發(fā)放的問題,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權利問題等。這對改善農民工的物質生活和目前的境遇有很大的幫助,但物質生活單方面的提高并沒有改變其思想政治素質的水平,所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必要。
但是,目前我國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主要有:
(一) 社會關注程度不夠
長期以來,以干部和青少年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點對象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而且國家和政府對農民工的關注更多只是注重了其在經濟增長方面的的價值,忽視了其作為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權利。
(二)教育主體不明確,缺乏專業(yè)性
由于農民工的流動性和暫時性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難以有明確的負責部門來全權負責該工作,使得教育不到位,教育過程往往流于形式。[3]農民工出外打工,原來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很難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并且,由于農村戶籍的限制,他們也很難真正融入到城市中,城市社區(qū),工會等組織也對他們的思想問題置之不理。這樣思想政治教育責任沒有明確,使得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處于無人管的“真空狀態(tài)”。
(三)教育目標異位、教育內容狹隘、教育手段單一
思想政治教育應以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為目標。而現(xiàn)階段對農民工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未體現(xiàn)這一目標,更多的是停留在“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低層次層面上。
列寧曾經指出:“改造小農,改造他們的心理和習慣,這件事需要花幾代人的時間。”[4]對農民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選擇上,應圍繞如何解決農民工所面臨的思想困惑和心理負擔展開。而目前在對農民工進行教育的時候,一般只注重他們的技能的提高,較少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及精神狀況。
狹隘的教育內容導致單一的宣傳說教的教育手段,不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教育環(huán)境惡劣
農民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特殊群體,基本上處于不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中。在城市里,城鄉(xiāng)居民受到不同的待遇,同工不同酬,農民工干著最臟最累的活,但經濟地位非常低下。并且,市民也對其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視和偏見。傳統(tǒng)的戶籍制度是造成農民工惡劣社會環(huán)境的根源,由于沒有城鎮(zhèn)戶口而被排除在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體系之外。
三、加強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強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會的長治久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穩(wěn)定是社會發(fā)展的前提,沒有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就不能實現(xiàn)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目標。但是,目前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社會的的排斥,農民工并沒有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當他們在城市中遭受到歧視和不公平待遇時,就會造成消極心理,從而引起一系列的失范行為,威脅社會的穩(wěn)定。
(二)加強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其自身素質,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
馬克思指出,要改變一般人的本性,使他獲得一定的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fā)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訓練。[5]由于農民工來自于落后的農村,文化程度低,素質不高。因此,很難適應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很多好的工作也不能勝任,也很難擺脫城市“邊緣人”的尷尬身份。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素質,競爭、法制、社會公德意識,能使他們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社會生活中,找到歸屬感。
(三) 加強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加快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
當前伴隨著城市化和現(xiàn)代化的不斷加快,城鄉(xiāng)一體化也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在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社會中,縮小城鄉(xiāng)文化差距和心理差異,促進城鄉(xiāng)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四、加強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黨和政府的介入力度,充分重視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時刻關注農民工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訴求,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性強的政策。并成立相關的部門和機構,專門從事進城務工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部門和機構要及時的向農民工宣傳國家大政方針,了解其思想行為,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
(二)加強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收到好的效果,既要靠真理也要靠人格的力量。面對農民工這樣的群體,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素質的要求就要更高一些。農民工來自農村,自身帶有愚昧、落后的思想,對于他們的教育者除了要學會維護其合法權益,還要有愛心和耐心,當他們遇到困難時,能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解決問題。
(三)要努力調整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優(yōu)化教育手段
在教育目標上,要以提高農民工自身素質,實現(xiàn)農民工自身全面、自由發(fā)展為目標。
在內容上,首先,要對其進行“三觀”的教育,并進行國家方針政策和集體主義教育。其次,把潛能開發(fā)和技能培訓結合起來,讓他們在學會、技能時候學會學習。第三,由于農民工從農村到城市,所以城市化適應方面的教育不可缺少。第四,法制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最后,社會公德、 職業(yè)道德、 家庭美德“三德”教育也應包含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之中。
在教育手段、方法選擇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根據(jù)農民工自身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選擇相適應教育手段和方法,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整個培訓過程之中。
(四)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環(huán)境
首先,要優(yōu)化農民工的經濟環(huán)境?!叭藗冏杂X地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jù)的實際關系中——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獲得自己的倫理觀念?!盵6]由此可見,經濟關系對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要試圖提高農民工的經濟收入,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改變不合理的同工不同酬的現(xiàn)象。
其次,要優(yōu)化農民工的政治環(huán)境?!耙⒑侠碛行У募詈蛥⑴c機制,調動農民工政治參與的熱情,讓他們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像一個真正的公民一樣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要規(guī)范其政治參與的方式內容,使其政治參與科學、可行”。[7]
最后,要下大力氣來改造農民工文化環(huán)境。深入分析農民工在文化方面的需求,探索適合農民工的文化形式。并嚴厲打擊文化違法經營活動,為他們提供健康的文化產品。
五、 結語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期,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將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農民工對我國城市化、工業(yè)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為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城市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農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狀況并不盡如人意。這對我國社會穩(wěn)定與農民工自身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我們要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問題,關注農民工的思想行為,創(chuàng)新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為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做出新的努力。(作者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劉懷廉.中國農民工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2
[2]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意見[Z], 1999 , (12).
[3]張彪.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DB/OL].http:/ /www.chinaeduc.com/ gaojiao/ daodu1.asp?id=2511.
[4]列寧.列寧全集(第 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3.
[5]列寧.列寧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5.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4
[7]程學峰.新時期農民工思想政治工作探微[J].江西金融大學職工學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