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宜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但目前農村初級中學作文教學狀況令人擔憂,如何指導學生作文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學科,作文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特別是最近幾年中考作文的分值占全卷的“半壁江山”,所以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農村初級中學的作文教學弊端疏漏很多,每當作文時,多數(shù)學生或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或抓耳撓腮叫苦不迭。為了完成任務,只得“榨文”甚至以抄代作,敷衍成篇。久而久之,便形成懼怕作文的心理。現(xiàn)在廣泛流傳于學生中的順口溜“雞怕狼,狼怕虎,學生就怕星期五,星期五,寫作文,作文題目難死人”“作文之難,難于上青天”等就是最好的證明。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呢?
1. 作文教學缺乏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
部分語文教師對整個初中階段的寫作無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應當完成哪些方面的訓練,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完成什么樣的目標,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心中沒有完整的輪廓。課前沒有認真?zhèn)湔n,甚至隨意擬題,臨時出題。有的文章初一、初二訓練,初三還練;而有的文體初一、初二不練,到初三才匆匆補練。所以學生寫到同一內容的文章時,常常換湯不換藥,依葫蘆畫瓢,寫出的內容毫無新意。對于補練的文章,由于缺乏具體的知識,茫然而不知所措,寫作時只好東拼西湊,導致結構散松,中心不明。
2. 作文教學脫離現(xiàn)實生活
現(xiàn)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也各不相同,而作文實際上就是要求學生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用文字詳盡地敘述出來、生動地描寫出來、準確地說明出來,把所思、所感淋漓盡致地抒發(fā)出來、把對人和事物的看法旗幟鮮明地議論出來。但是,多數(shù)教師的作文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脫節(jié),大都是指導學生怎樣寫,不太注意指導學生探究生活的源泉。因此,學生只好閉門造車,“拼板”“擠牙膏”,寫出來的文章不是矯揉造作,無病呻吟,就是千人一面,萬口一腔,令人不堪卒讀。
3. 作文教學缺乏具體的寫作情境
鳥兒需要飛翔的天空,魚兒需要暢游的大海,演員需要施展的舞臺,寫作需要具體的情境。初中的學生年齡尚小,知識不夠豐富、視野不夠開闊、生活圈子狹窄、情感體驗較少。為了寫好作文,教師要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給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使他們通過實際的體驗激發(fā)興趣,自然而然地想說想寫。但是,多數(shù)教師卻沒有給學生營造一個寫作的情境,讓學生“無米下鍋”,無材料可寫。所以每逢寫作,學生便愁眉苦臉,東拼西湊草草成篇。
4. 作文教學訓練形式單一
農村初級中學地處偏僻,師資水平不高,教學理念落后,作文教學的訓練形式單一。多數(shù)語文教師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上課直接命題,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根據(jù)調查,完全采取單一形式訓練的占60%以上。這樣便把學生局限于一個狹小的空間,束縛了他們的手腳,限定了他們的思維,使許多想說的話沒有說,想寫的內容沒有機會寫,缺少自由馳騁的空間,不能充分地發(fā)揮,盡情地吐露。
5. 作文教學教師的指導不力
現(xiàn)在許多的語文教師知識厚度不如自己擁有的書,藏書而不讀書。更有甚者,除了教參和輔導書之外,根本就不借書,更不買書,所以就不讀書。難怪有人說:“教師教什么就是什么水平。”盡管這話有些偏激,但我們也不能否認,一部分教師抱著教參“包打天下”,知識萎縮,跟不上形勢的發(fā)展,所以每逢作文指導時,常常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不切實際。
6. 作文教學評改的面面俱到
文章的寫作涉及的因素較多,大而言之有立意、布局、文體、語言等;小而言之有一字一詞,一頓一逗。有的教師一一改來面面俱到,甚至面目全非,把作文改得翻天覆地,所下評語缺點多于優(yōu)點,批評指責過多,褒揚鼓勵太少,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寫作的成就感,降低了寫作的興趣。
要改變上述狀況,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打破作文桎梏,解放學生思想
現(xiàn)實中的學生活潑開朗,率真大方,為什么寫起作文就愁眉苦臉,“理屈詞窮”呢?究其根源在于語文教師的標準過高、要求過嚴。其實作文對于年齡尚小、閱歷較淺的學生而言,就是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敘述和表達出來,抒真情寫實感。然而一些語文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時“神秘化”,偏離或超越了《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的要求,沒有考慮學生實際情況,不由自主地做出“文學性”的指導,使學生誤入歧途,帶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
2. 加大閱讀量,厚積而薄發(fā)
根據(jù)調查統(tǒng)計,約有70%的學生平時不注重課外閱讀,每天匆忙地在數(shù)理化的題海中遨游,天長日久勢必造成知識視野狹窄、文史知識缺乏、文學修養(yǎng)淺薄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對學生“供氧”“輸血”,加大信息儲存,實行“拿來主義”,讓學生形成一種讀書熱,以便開闊視野、補充營養(yǎng)、提高興趣、萌發(fā)動手寫作的欲望。要求學生不定期的交換傳閱“讀書筆記”“寫作心得”,互通有無。定期召開座談會,交流思想,交談體會和感受。這樣作文教學時,學生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了。
3. 注意作文講評,明確學有榜樣
作文教學中,講評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每次作文講評,要簡要的說明本次作文的具體目的與要求,應講清如何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等。讓學生胸中有丘壑,找對應點、找吻合處、找出差距和不足。對于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突出的個性問題要強調指出,以引起學生的警覺和注意,選出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三種類型進行評析,解剖“麻雀”,讓學生在比較中鑒別,從中受到啟發(fā)和領悟,以便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4. 增強自信心,激發(fā)寫作興趣
要改變學生對作文的無奈、畏懼心理,關鍵是要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fā)寫作欲望,充分調動寫作的積極性。比如批改時放寬尺度,不能把作文改得面目全非,讓學生感覺一無是處、羞辱難當,而應見微知著,哪怕是一個好的詞語、一句優(yōu)美的話語,只要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就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還可舉辦多種活動,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比如把學生作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語句或段落摘抄在板報上或張貼在“優(yōu)秀作文園地”上,把學生好的習作推薦到報紙刊物上發(fā)表等,都能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寫作興趣。
(邳州市碾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