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紀峰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張之洞沒有曾國藩那樣走紅,沒有左宗棠那樣牛氣,也沒有李鴻章那樣位高權(quán)重。但令人稱奇的是,在政局動蕩、國勢頹廢、人心背離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沒有被貶,甚至沒有受過任何處分,并最終成為慈禧臨終的托孤重臣。然而在生活中,張之洞是一個非常奇特的人物,說他奇特,是指他有一些奇異的怪癖。
張之洞升任山西巡撫后,每天凌晨一點半起床,凌晨3點辦公,早上7點接見下級官員。山西的政務(wù)太繁雜了,他必須這么干。但在以往,他的作息時間卻是另外一種怪象:每天下午兩點入睡,晚上10點起床辦公。幕僚或下屬有事,一般都在半夜前來謁見,謁見不了的,就要等到第二天早上。
張之洞為什么這么作息呢?因為他是個十足的夜貓子,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是他特別興奮的時候,渾身上下都倍兒精神。在晚上,他要是和一個人談得高興,就會談一整夜,從不在乎別人困不困。像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這樣的高級屬官,一般都選在上午謁見他。這個時候,別人倍兒精神,他卻犯困。常常是屬官一邊向他匯報工作,他一邊趴在辦公桌上打盹,然后鼾聲大作。屬官無奈而又無語,只好坐在大廳里等,這一等便是好幾小時,直等到他醒來。像道府州縣以下屬官謁見他真的很難,有時候真的要等上好幾天。等人的滋味很不好受,他們覺得好苦。
會見客人時,他也是這樣,只要他困了,就不管客人的話有沒有說完,而只顧自己呼呼大睡??腿瞬缓么驍囁缓媚煌顺?,改天再約。
這些人跟張之洞耗不起,但并不要命。要命的是,個別體弱多病的人竟然被他耗沒了命。清流名將黃體芳的兒子黃紹箕是張之洞的門生,也是他的侄女婿。黃紹箕后來做了張之洞的幕僚,張之洞非常器重他,最喜歡在晚上找他聊天,一聊就是一整夜,而且揪住他不放。黃紹箕體弱多病,根本熬不了夜。熬來熬去,他一病不起,最后眼睛一閉不睜,死時年僅54歲。
張之洞對此卻毫無意識,他該咋地還要咋地。在張之洞看來,世間萬物萬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個世界就是那么無序,你要是用正常的眼光看待不正常的事物,而覺得不正常的話,那么你本身就不正常。正是有這樣的認識,張之洞才把辜鴻銘那個怪杰當做掌中寶,一掌20多年,直到他死。
在飲食習慣上,張之洞也有他獨特的怪癖。他最喜歡吃新
鮮的水果、糕點和蜜餞等食物。他的辦公桌上除了擺放文房四寶和文件檔案外,還擺放了十多個盤子,這些盤子里放的都是各式各樣的水果和零食。他想吃就吃,伸手便吃,不分白天黑夜。
每次進餐之前,他都要先吃水果,然后喝點好酒,最后再進主食。喝酒的時候,他不需要下酒菜,他的下酒菜就是各類水果。
張之洞吃飯的姿勢也很特別,他不像我們正常人那樣,屁股坐在椅子上,垂足而坐。而是喜歡蹲在椅子上,貓著腰,雙手搭在桌子上進食。
他的這個姿勢很有可能不是跟人學的,而是跟貓學的,因為他特別喜歡養(yǎng)貓,他在臥室里養(yǎng)了幾十只貓。這個史料來自張之萬(張之洞兄)寫給他親弟張之京的一封信中:“香濤飲食起居,無往不謬。性又喜畜貓,臥室中常有數(shù)十頭,每親自飼之食。貓有時遺矢于書上,輒自取手帕拭凈,不以為穢,且向左右侍者說:‘貓本無知,不可責怪,若人如此,則不可恕?!边@封信的意思是說,張之洞在臥室里養(yǎng)了幾十只貓,而貓是特別能鬧騰的動物,肯定鬧翻天。因此,他的書報、文件上盡是貓屎,可他毫不介意,取出手帕擦擦也就沒事了。
我們知道,貓是一種懶性動物,它常常蹲在某個地方吃東西。民間有一種說法,經(jīng)常養(yǎng)貓的人,他的行為舉止,也會受到貓的影響和傳染,如伸懶腰、睡懶覺、貓著腰蹲在某個地方等。張之洞的這些怪癖行為,與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且,他養(yǎng)了幾十只貓,被傳染也是有可能的。
張之洞除了有很多令人難以想象的怪癖外,也有一些非常搞笑的傳聞。比如,他個子不高,長得不帥,很多人都不把他放在眼里。他接任湖廣總督之初,就有一個商人畫家拿他開涮。這個商人畫了一幅題為《三矮奇聞》的水彩畫,畫上的三個矮子分別是張之洞和后來的湖北布政使瞿廷韶及巡警道馮紹祝。
張之洞身材確實矮瘦,瞿廷韶也以瘦小著稱,馮紹祝綽號叫“馮矮子”,這三個人組合在一起,真的稱得上是三矮奇聞。這幅畫展出后,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guān)注,一時轟動武昌。張之洞得知后,只是呵呵一笑,然后吩咐僚屬將那幅畫買下了事。那個商人畫家驚呆了,旋即暈死了。
如果換作別的高官,不把他抓起來審問拷打,然后告他侵犯形象和名譽權(quán)才怪,可張之洞竟然呵呵一笑,然后還掏銀子埋單,實在是不可思議。
還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張之洞為官清廉是出了名的,他時常說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就是再窮,未必連二三十兩銀子都拿不出來?!彼倪@句話,說得頗具諷刺意義,因為他經(jīng)常有這樣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他就令人拿皮箱到武昌維新當鋪去典當。
張之洞因此成了維新當鋪的???,而維新當鋪也立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凡是總督衙門的人拿皮箱來典當,每只箱子可當200兩銀子,不管箱子里是什么東西,也不管箱子里有沒有東西,只管按照箱子的數(shù)量付足銀兩就可以了。
維新當鋪之所以定下這樣的規(guī)矩,是因為張之洞并不是真想當他的皮箱。只要手頭有了銀子,他就會把皮箱贖回去。就這樣,他當當贖贖,贖贖當當,樂此不疲,而又非常搞笑。這在貪污腐敗日趨嚴重的晚清官場來說,實在是一樁奇聞。
摘自《官場達人張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