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蘭香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已成為教師的一種共識。特別是對于中學政治學科來說,針對學生普遍反映內容枯燥、學習的興趣不高等情況,更需要教師能夠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以增強課堂學生的有效性學習。但是,政治學科教學實踐表明,政治整合課堂一般局限于任課教師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如何整合課堂資源等方面,即僅限于任課教師的“個體式整合”。其實,整合不能僅限于任課教師方面,而應該擴展到廣大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優(yōu)勢,調動他們使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使課內、課外多方面的資源在課堂上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我們可以將后一種稱之為“群體式整合”,它更接近于我們現(xiàn)在經常說的探究式學習。
個體、群體式整合的利弊淺析
1.個體式整合容易造成信息淤積
現(xiàn)代教學模式并不是我們采取了投影儀、計算機、互聯(lián)網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就會想當然地改變的。中學政治教學內容的多媒體素材在互聯(lián)網上特別豐富,這就容易造成,教師在上政治課之前為搜集素材花費大量的工夫,在課堂上大量地播放圖片、文字和表格,甚至還會有音樂、電影片段等,忙得不亦樂乎,但是卻失去了其課堂引導者的身份。最主要的是,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依然處在被動的地位,除了受到更多的感官刺激之外,并沒有將感官感知有效轉化為對知識的吸收,恰恰是,大量信息的充斥阻礙了課堂知識的生成。
2.群體式整合塑造多維網狀信息空間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僅是簡單的幻燈片播放和計算機操作,它是一個以計算機為基礎,以互聯(lián)網為依托的開放式結構。通過現(xiàn)代信息獲得的超文本信息,使得我們組織這些信息的方式可以超越傳統(tǒng)的線性結構,而采用一種網狀的、多維空間的結合方式。這種結合方式,符合人類聯(lián)想思維的特征,聯(lián)想思維是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的有效手段。
群體式整合的一個特點是,圍繞著一個課題,讓不同的學生來理解、闡釋,也就形成了一種圍繞一個中心點發(fā)散開來的網狀結構,各種理解方式、各種相關素材之間相互碰撞,必然會點燃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他們帶著這種熱情多方面地去利用網絡資源,能夠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群體式整合要求教師放權給學生,教師只需要定一個主題,或者定一個考評標準,讓學生自己去查網絡、搜材料、演講展示、彼此評價、相互辯論等。這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知識點持久的興趣和記憶。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曾經做過一個信息獲取和保持的心理實驗。結果顯示,就信息保持方面來說,人們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看到內容的30%,自己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這就是說,在我們的群體式整合教學中,學生既聽又看,再加上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將知識內容表達出來,將會獲得大大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的效果,也會獲得優(yōu)于教師個體整合的教學效果。群體整合不僅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而且有利于知識的保持。
個體整合與群體整合的案例研究
為了對群體式整合的教學方式有一個更加形象、深入的理解,筆者以“消費及其類型”一課中的“影響消費的因素”這一知識點的教學為例,分析個體式整合與群體式整合的不同之處。
在剛剛提倡通過信息技術來整合課堂資源的時候,筆者頗為興奮,在教學“影響消費的因素”時,筆者在課下通過網絡搜集了各種資料,如我國現(xiàn)階段社會經濟水平分析、生產水平與結構分析、居民收入對比、城鄉(xiāng)家庭人口數(shù)量與結構對比、物價水平、不同地區(qū)的居民之間不同的消費方式、同一地區(qū)現(xiàn)在與過去不同的消費方式等等,從數(shù)據(jù)、文字、圖表,到圖片、影視資料、參訪記錄等,材料很多。但是讓筆者力不從心的是,無法對這些材料有效歸類,也不能很好地將材料與知識點相結合起來。一堂課下來,就覺得滿滿當當全是影音信息,教師不能將信息很好地分類、分解,學生也不能充分吸收,覺得一頭霧水。
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再講到“影響消費的因素”時,筆者便不再采用原來的辦法了。而是先將“影響消費的因素”按知識點大致分類,如這些因素有“居民的收入”、“消費品價格”、“商品的特性”、“購買方式”、“商鋪位置”和“服務與售后態(tài)度”等;然后讓班里的學生分組,以某一地區(qū)為例,每一組負責一種影響因素的材料搜集和調查。然后在課堂上以組為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多媒體的演示和講解,最后教師再加以總結和點評。
結果筆者發(fā)現(xiàn),這樣做,教師更好地履行了引導者和全局把控者的身份。而且,每一組學生負責一個因素的調查,主題更加集中了,分析更加透徹和有說服力了。從總體來看,這些圍繞一個主題發(fā)散開來的不同分題,共同織成了一個結構完整、排列有序的知識體系。另外,學生經過自己的調查研究,也掌握了探究式學習的方法,對于知識點保持著長久的興趣和持久的記憶,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