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嵐
誰都寫過命題作文,那是從小學就開始接受的訓練。從《記一件難忘的小事》開始,到《角落里的小花》,或是寫讀后感,從泰戈爾華麗麗的詩歌片段到一則無從考證的名人軼事,比如華盛頓砍了櫻桃樹,列寧摔碎了花瓶,愛迪生鉆進雞窩孵蛋……
每周一次的考試已經讓我們身經百戰(zhàn),學會了找“題眼”,找“破題方式”,學會三段論,學會表述中心思想的標準語言格式。直到需要用到的那一刻——中考,高考,我們使出了苦練10年的功夫,希望能夠見招拆招,得到一個漂亮的分數(shù)。
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寫作故事。高考之后除了在論壇發(fā)發(fā)帖子,或者開個博客,就不再需要寫命題作文了。那10年的苦苦訓練到底是為了什么呢?
這次承蒙《中學生天地》所托,擔任了一次作文比賽的評委。在“記憶錯誤”的命題之下,那么多的同學投稿參加。閱讀他們的文章是一種奇妙的體驗,一想到這是個十五六歲的中學生寫出的故事,就覺得不可思議。那么多關于記憶的提取和刪除,那么多要用死亡才能證明的愛情,那么多關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故事,那么多需要精神分裂才能自圓其說的故事……有時覺得驚喜,有些不落俗套的故事真是好看!有時又覺得無奈,8點檔的電視劇情節(jié)對廣大青少年觀眾的影響實在深刻。
我發(fā)現(xiàn)那些經過嚴格訓練的語句和行文真是讓人心煩,其實寫得很好,甚至有相當好的文采,但讓我越看越扼腕嘆息:怎么這么好的修辭后面就沒有真正的獨立思想呢?
那十年的苦苦訓練,固然是讓一大批人學會了如何寫中考和高考作文,也讓他們忘記了如何真正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應試教育的本質是格式化每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大腦,讓這些大腦按照固定程序運行。那些幸存下來的棱角,決定了人的一生。
這次作文比賽比的肯定不是大家考試作文的水平,于是我就把我的評分標準設定為:文中有多少勃勃的生命力,那些在平日的考試作文中被壓抑的想象力和天分,有沒有在這次比賽中得到爆發(fā)。
在那場作文比賽里,我的評分有高有低。在給分的時候,有過猶豫,擔心同學們會感到受挫或是沮喪??墒牵矣终f服了自己,這些孩子的人生都是聽自己的,才不會理會評委們說什么呢。真正出色的人聽從內心,而不是評委。他們將來要面臨的人生的命題作文,才是真正的挑戰(zhàn)。
學生時代簡直是一場隱喻,暗示著未來的人生。人生之中的命題作文實在數(shù)不勝數(shù):如何在有限的收入條件下買一套房子?如何找到一份穩(wěn)定又有高收入的工作?如何兼顧事業(yè)和家庭?如何把自己推銷出去?如何讓一個企業(yè)在不增加開支的情況下多盈利……各種參差不齊的命題作文,主導著一個又一個人生。
所有的網(wǎng)站論壇和報紙雜志都在探討這些命題作文的破題技巧,股評家們和傳授高考技巧的老師們一樣說得頭頭是道,成功學家們和教導主任一樣,每次說話都無比激昂,仿佛看見了壯闊的奇跡??墒敲看伟l(fā)到人生考卷時都讓人發(fā)愣:這道題目似乎從來沒有練習過啊。
命題作文是一種偽裝的陷阱。盡管我們已經被教會了所有的破題技巧,但是一旦忘記我們的本能,就會忘記如何生存。
人生里的命題作文,和考試時的命題作文一樣,循規(guī)蹈矩的考生肯定會得較高分,他們勤奮好學,遵守規(guī)則,但是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就是不樂意遵循既有的規(guī)則,就是愛做自己。他們的命題作文可能不及格,也可能是出人意料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