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才行
如果說教孩子是一種愛,那么教老人就是一種孝了。因為上了年紀的老人,往往不能適應(yīng)現(xiàn)代生活,做小輩的要盡量多體貼,有時還要耐心地“幫教”他們。
曾有一位教育家這樣說過:“要把70歲以上的老人當小學生教,把80歲以上的老人當幼兒來幫,把90歲以上的老人當嬰兒來帶。”
我母親由于耳背,稱呼東西時總是揀容易發(fā)音的詞說,譬如,她稱“電飯煲”為“電纜煲”,稱“洗衣機”為“水泥機”,稱電視機為“電影機”。我耐心地幫助她糾正,三番五次,慢慢地她就改正過來了。
母親住在我家,她常常是穿著拖鞋走進臥室,赤著腳走出來,弄得我啼笑皆非。于是我就干脆放寬“政策”,向她宣布:在我家一概不脫鞋、不換鞋。老人覺得方便多了,再也不嚷著要回鄉(xiāng)下了。
我父親每天下午都要看電視里的戲劇節(jié)目,但就是不會選臺和調(diào)整音量,常常是聲音高得震耳或者低得沒聲。我雖然多次教他操作方法,但他總是因為鍵多而搞不清。后來,我把遙控板上所有的鍵用硬紙板封蓋起來,只在選臺和調(diào)音量兩處挖了孔,并分別用中文寫上了“選臺”和“音量”字樣。從此,他再沒因此事而煩惱。
一次,父親逛街回家開不了門,急忙把我叫回來。我發(fā)覺,門鎖并未出毛病,而是父親沒掌握開法。我家門鎖只需用鑰匙塞進后右旋半圈就能打開,而父親是塞進鑰匙后先向左旋了三圈(實為保險了),打不開;又向右旋了三圈(實為回到原位),打不開;再向左旋了兩圈,還是打不開。我就這樣“教”他:今后開門,不論什么門,你只顧將鑰匙插進鎖孔,往一個方向旋,旋至旋不動,就能打開門。若不能,就往另一個方向旋,旋至旋不動,就一定能打開門。切不可將鑰匙處在中途搗三搗四。父親一聽,真的學會了開門,嘴角一翹,笑得像小孩一樣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