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2012年3/4月第65卷第2期
編者的話:我們需要知道
在《西北航道(位于北美大陸和北極群島之間)傳奇》這片文章中,記者艾倫·伍德把我們帶到北極圈的默西灣(Mercy Bay),那里是皇家海軍艦艇“調查者”號的發(fā)掘地點。“調查者”號于1850年出發(fā)搜救其他正在尋找西北航道的英國海軍船只。然而,“調查者”號卻不幸被海冰所困並最終沉沒?,F在加拿大一家自然文化遺產保護機構的水下考古隊正在努力探尋“調查者”號全體船員們的英雄故事。
在《羅馬迷失的輸水管道》一文中,考古學家瑞本泰勒描述了他的研究小組發(fā)現古羅馬具有紀念碑意義的引水渠Aqua Traiana源頭的過程,同時也為研究羅馬輸水管道如何運作的水力學提供了珍貴的原始參考。
另外一些考古發(fā)掘則講述了波斯灣的傳奇故事。當考古學家發(fā)掘出約7000年前珍珠貿易的遺痕時,特約編輯安德魯·勞勒撰寫了《珍珠貿易》一文,講述了人們對珍珠裝飾的迷戀使得珍珠貿易遠早于石油貿易,成為這個地區(qū)最早的經濟推動器。
在《田納西來信重回血淚之路(1803年北美印第安人被驅趕到俄克拉荷馬所經的路線)》一文中,作者馬里恩·布萊克本為讀者展現了切諾基國家森林基地的考古發(fā)掘情況。在那里,兩所大學的考古學家以及美國林業(yè)局正在尋找“血淚之路”,以及“Armistead”要塞——13000名切諾基族人(北美印第安人之一族)于1838年被迫遷離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區(qū)的必經之路。這對于避免丟失這段美國歷史有極大幫助。
在執(zhí)行編輯賈勒特·羅貝爾編撰的《獅子人的新生》一文中,我們有機會看到一件距今30000年前的藝術品,在考古學家的精心修復下呈現出的面貌。
當然,本期雜志中還有更多內容,包括一個北歐海盜頭目的新發(fā)現、科羅納多不光彩的探險,朋克搖滾樂的涂鴉作品等。
《世界遺產評論》第61期
本期聚焦:世界森林遺產
聯(lián)合國宣布2011年為國際森林年,目前確認有104處世界遺產具有森林價值。本期《世界遺產評論》關注的是世界遺產與森林的未來。介紹了現存的原始森林——洪都拉斯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考慮到盜伐、土地占用,非法狩獵和販毒的興起等原因,這處森林已經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作為人類共同的遺產的剛果盆地森林,其許多處遺址都具有全球重要性,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同,但是盡管如此,還是有一部分遺址面臨不可持續(xù)發(fā)展,過度的旅游壓力以及武裝沖突的威脅:蘇門答臘熱帶雨林遺產,正陷入困境,面臨威脅,要克服這一險境需要動員社會力量的支持並喚醒公眾意識引起注意。因此世界遺產委員會將這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瀕危名單;永遠的遺產——紅杉,位于美國的紅杉國家公園有著世界上最高的樹種以及許多瀕危物種。自19世紀初期,自然資源保護論者就被號召起來,努力保護這處森林及其生態(tài)系統(tǒng)。本期還對2011年新增的世界遺產進行了著重介紹。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40周年系列慶?;顒訂?/p>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從1月30日開始,啟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慶?!侗Wo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簽署40周年。當天在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舉行的紀念活動開幕慶典上,總干事博科娃發(fā)表了講話,爵士樂傳奇人物,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赫比漢考克及其他藝術家聯(lián)合舉行了音樂會。在一系列紀念活動中,將通過原始視頻剪輯再現該公約的發(fā)展歷史,包括誕生的背景以及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各種不同遺產。紀念活動的亮點包括展示古跡遺址面臨的威脅以及遺址保護完好的成功案例。
世界遺產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國際專家會議召開
過去10年來,關于在1972年《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框架下關注世界遺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呼聲日益高漲。此次應世界遺產委員會要求召開專家會議,旨在為把可持續(xù)發(fā)展納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主要范疇而制定政策和程序。會議在巴西黑金市召開,由世界遺產中心以及巴西文化遺產保護組織共同主辦,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世界遺產公約咨詢機構,從事遺產保護工作的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將出席會議。
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發(fā)布《埃及瀕危文物紅色目錄》
2月6日,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在埃及文明國家博物館發(fā)布了《埃及瀕危文物紅色目錄》,目的在于提醒公眾,專家。執(zhí)法人員以及國際藝術品和古董市場提高警惕,辨明哪些文物是受到埃及國家法律保護的,進而打擊文物走私和非法貿易。被列入紅色目錄的瀕危文物涉及到前王朝時期,法老,努比亞時代。希臘羅馬,科普特人以及伊斯蘭時期的各種文物。通過公布紅色目錄,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重申了其致力于保護文化遺產,尤其在后危機時代的堅定承諾。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呼吁保護在埃及學院大火中受損的文物
日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對埃及再現暴力沖突深表擔憂,在埃及學院發(fā)生的大火導致學院收藏的70%珍貴文稿遭到破壞。她呼吁查清火災原因,盡快對文物采取嚴格保護措施。她表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幫助埃及整理出受損文稿的詳細目錄,並將搶救出來的文稿存放到安全的地方。
德國歸還伊拉克45件文物
日前,德國歸還伊拉克45件文物,包括6500年前蘇美爾人的金罐,戰(zhàn)斧以及一件來自亞述人宮殿的石器。這些文物在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爆發(fā)后被盜,后被德國警方在公開拍賣會上截獲,現在移交給伊拉克官員。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日本敘述藝術”展
為敘述體文本配上精心制作的插圖,在日本可謂歷史悠久,發(fā)展至今成為日本漫畫以及其他各種流行的動畫形式。此次展覽展出了60多幅藝術作品,展現了代表幾個世紀以來日本人想象力的各種繪畫形象,包括佛教、神道教傳說、傳奇英雄的浪漫冒險以及在戰(zhàn)爭年代的功勛事跡,活躍在人類領域的動物以及想象中的生物,還有魔鬼怪獸的滑稽動作。展品包括12世紀到19世紀流行的圖書、屏風,紡織品和紙牌等。展覽將展至5月6日。
英國大英博物館舉辦“古羅馬與現代英國生活成本對比”展
該展覽展示了2000年前古羅馬時期的生活成本與當今英國日常生活成本相比的異同之處。通過對比工資收入,財產、食品,服裝、賭博娛樂和旅行等方面的費用,展示了過去和現代平均需多少收入用于支出上述項目費用。對比顯示,食物和服裝這些現代相對便宜的消費品,在古羅馬時期的消費支出中占據較大比重。展品匯集了古羅馬時期的青銅和骨質雕像、骰子和硬幣等,以及與其相對應的現代物品。展覽將展至4月15日。
英國大英博物館舉辦“風景、英雄和民間傳說:德國浪漫主義圖片與繪畫展”
展品包括100多幅18~19世紀德國藝術史上極具創(chuàng)造性時期的圖片及繪畫作品。這些圖片和繪畫作品描繪了曾經
出現在英雄故事及民間傳說里的詩情畫意的美景和野生生物,表現出精湛的制圖技術,創(chuàng)作題材極其豐富,並使用了包括平板印刷術在內的高級印刷技術。展覽將展至4月9日。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舉辦“文藝復興時期肖像作品展:從多納泰羅到貝里尼”
展覽匯集了近160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的著名作品,作品表現形式包括繪畫、手稿,大理石雕塑和青銅牌飾等,反映了15世紀意大利的社會時尚。文藝復興初期,佛羅倫薩,威尼斯以及意大利各地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出大量精美的人物肖像畫,首次集中表現了注重人物外表和表情的特色。肖像畫的快速發(fā)展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政治、個人理想以及審美觀息息相關。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可謂為文藝復興研究另辟蹊徑,為肖像畫的早期歷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展覽將展出至2012年3月18日。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觀瀾——故宮博物院文物精華展”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觀瀾——故宮博物院文物精華展”,展出文物254件(套)。展覽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展出的是從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品中遴選出的繪畫,書法,青銅器、玉器、陶瓷器、漆器和琺瑯器等文物精品,其中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卷更是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經典。展覽第二部分以宮廷為中心,從四個方面全方位地介紹清朝文化。展覽同時還通過場景再現了乾隆皇帝觀賞藝術品的書齋“三希堂”。
澳大利亞動力博物館舉辦“韓國文物展”
2011年10月28日至2012年2月12日,澳大利亞動力博物館舉辦了“韓國文物展”,展出了韓國的金、銀,銅器,以及當代藝術作品。本次展覽集中展現了韓國金屬工藝的發(fā)展:從新羅王朝的“黃金帝國”、佛教對手工藝的影響,日常金屬物品的簡約美,直到20世紀早期苦難歲月對金屬工藝的影響。在韓國,金屬的使用方法能夠反映出社會歷史、文化,宗教儀式和信仰的發(fā)展歷程。
美國蓋蒂博物館舉辦“聚焦洛杉磯:1945-1980”攝影展
本次展覽展出了1945年至1980年拍攝的以洛杉磯為主題的城市照片,展示了洛杉磯的多元化發(fā)展,比如地方建筑、汽車文化和電影產業(yè)等。展覽將展出至5月6日。
世界遺產電子日歷上線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與日本松下公司共同開發(fā)了2012年世界遺產日歷。2012年世界遺產日歷共有英語、日語,法語、中文和西班牙五種語言可以選擇。2012年是《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40周年,希望世界遺產電子日歷可以提高公眾對世界遺產的關注。同時,世界遺產地圖,配有世界遺產公約和世界遺產保護項目的簡要介紹,也提供PDF版本下載。
韓國發(fā)布法國歸還的外奎章閣圖書的電子版本
2011年4、5月間,法國歸還1866年掠奪走的297本外奎章閣圖書給韓國?,F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將部分圖書制作成電子版本在網站發(fā)布。外奎章閣圖書大部分都是朝鮮王室的儀軌類圖書,用文字和圖案記錄王室重要活動。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建立了該圖書的數字化資料庫,為讀者提供網上閱讀服務,目的在于更好地保護該古籍,同時也提高了圖書的使用率。國立中央博物館計劃把所有歸還的圖書都制作成電子版本,提供網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