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森
莊子,名周,為東周宋國蒙人,約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莊子》一書,十余萬言,其思想觀點主要是歷史虛無主義和唯心主義,與老子的“無為”思想體系甚是接近,后人把老子和莊子合稱“老莊”。
有關莊子的生平材料,史籍文獻記載較少。《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p>
莊子的生活年代距西漢司馬遷約200年,我認為《史記》中“莊子者,蒙人也,名周”的記載應該是準確可靠的,因此要考證莊子故里在何處,正確考證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蒙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十分關鍵。目前,學術界關于莊子故里地望有四種說法,即安徽蒙城說、山東曹縣南說、河南民權說和河南商丘市東北蒙墻寺說。下面分別對這四種說法進行考證與論述。
一、安徽蒙城說。近年來,安徽蒙城縣誠邀國內知名專家,多次舉辦莊子文化研討會,并建有莊子祠,主張莊子故里安徽蒙城說,我們認為這一說法值得討論和商榷。根據安徽蒙城的歷史沿革,西漢時期始置山??h,并一直延續(xù)至唐初。唐天寶二年(743年),初置蒙城縣,蒙城之名沿用到今天。今安徽蒙城與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的“蒙”地毫不相關,所以莊子故里今安徽蒙城說缺乏科學依據。
二、山東曹縣南說。山東曹縣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北,曹縣南部梁堤頭鄉(xiāng)與商丘市梁園區(qū)李莊鄉(xiāng)相毗鄰。曹縣為周朝曹國故地,公元前487年,被宋國所滅。西漢時期,今曹縣一帶置薄縣,薄縣之南緊鄰蒙縣(今河南省商丘市北,西漢屬梁國)。唐李泰著《括地志》云:“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為景亳,湯所盟地,因景山為名?!睋鷩鴮W大師王國維考證,景亳即湯之北亳,是商湯的都城或軍事重鎮(zhèn),其地望在山東曹縣南。我們認為,莊子故里山東曹縣南說的產生大概是因為其南部鄰近漢代蒙縣故地之故吧。
三、河南民權說,即莊子故里在今河南省民權縣順河鄉(xiāng)青蓮寺村。相傳青蓮寺村有莊子胡同,胡同東南隅尚存古井一口,傳為莊子取水處,名日莊子井。在青蓮寺村不遠處的唐莊村有莊子墓,墓前立有一塊清乾隆五十四年的墓碑,墓碑正面刻有“莊周之墓”四個大字。
根據乾隆十九年《歸德府志》記載,周代民權為古戴國故地,西漢時民權一帶置甾縣(屬西漢梁國管轄),東漢章帝時改稱考城,考城之名一直延續(xù)到民國17年。1928年,馮玉祥率兵到達豫東,改考城為民權,民權之名自1928年沿用至今。從歷史沿革看,莊子故里“蒙”地之名與民權無緣。莊子為戰(zhàn)國時期人,至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長達2000多年,僅憑一塊后人所立的墓碑難以證明這里為莊子之墓。
四、河南商丘市東北蒙墻寺說。作者傾向于此說,證據如下:
1.1996~1997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美國哈佛大學皮保德博物館組成的中美聯(lián)合考古隊在商丘市睢陽區(qū)商丘古城附近探明東周宋國故城外城城墻的走向和長度。宋國故城外城平面略呈平行四邊形,周長12985米。外城城墻上還探明城門遺址五處,其中西墻三處,南墻和北墻各一處,東墻因晚期建城遭破壞嚴重而難以探明城門的情況?!蹲髠鳌は骞吣辍酚涊d:“乙酉,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备鶕蹇滴跛氖哪辍渡糖鹂h志》記載,宋國都城外城有城門八座,即東日楊門,東北日蒙門,東南日垤澤門,南日盧門,北日桐門,西北日曹門,西日西門,外城還有桑林門。這些城門皆以所對應的城邑名稱命名,明代顧炎武《日知錄》云:“凡宋城之門皆以所向之邑名也?!崩讓W淇著《紀年義證》卷十一亦云:“春秋宋之城門皆以所向之邑為名?!睋?,作者推測春秋戰(zhàn)國時期蒙地應在東周宋國都城的東北方向。
2.西漢時期,在梁國都城睢陽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東北置蒙縣,并置蒙縣監(jiān)獄。譚其驤主編之《中國歷史地圖集》(西漢部分)也標注西漢蒙縣在梁國都城睢陽城東北。西漢梁國都城睢陽城是在東周宋國都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因此西漢蒙縣位于西漢梁國都城睢陽城東北方向應無誤。
3.《后漢書·郡國二》“梁國”條目記載:“蒙,有蒙澤。”《左傳·莊公十二年》云:“秋,宋萬殺閔公捷于蒙澤?!薄遁灹簜鳌でf公十二年》和《公羊傳·莊公十二年》也有相同記載。
根據《左傳》記載,莊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宋國出兵攻打魯國,結果宋國軍隊大敗,魯國俘虜了宋國大將南宮長萬,后因宋國的請求,魯國釋放了南宮長萬,南宮長萬回到了宋國。有一次,宋閔公與南宮長萬開玩笑說:“原來我很敬佩你,現(xiàn)在你成了魯國的俘虜,我就不敬重你了?!睆拇四蠈m長萬對宋閔公懷恨在心。莊公十二年秋,宋閔公與南宮長萬外出狩獵,南宮長萬乘機于蒙澤殺死宋閔公,隨后又返回宋國都城殺死了宋國大夫仇牧和太宰華督,擁立公子游為君。
根據上述記載,宋閔公與南宮長萬外出狩獵,南宮長萬于蒙澤殺死宋閔公,并很快返回到宋國都城內殺死宋國大臣,據此筆者推測蒙澤不會距離宋國都城太遠。因蒙地有蒙澤,故蒙地應位于宋國都城附近。
4.古時商丘一帶屬豫州,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里種植有大量漆樹,與“周嘗為蒙漆園吏”的文獻記載相吻合。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的《禹貢》記載,豫州“貢漆、絲、絺纻”。
5.有一些文獻記載相佐證。
唐陸德明《經典詩文·序錄》記載:“莊子者,姓莊名周,梁國蒙縣人也?!?/p>
《大清一統(tǒng)志》記載:“蒙故城在商丘縣東北四十里?!?/p>
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縣志》記載:“蒙城,在縣東北四十里,亦日大蒙城?!?/p>
綜上而論,戰(zhàn)國時期蒙地或漢蒙縣故城應在商丘古城東北約40里處,即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qū)李莊鄉(xiāng)一帶。李莊鄉(xiāng)蒙墻寺村有蒙墻寺古廟址,該寺始建于唐代,明成化四年(1468年)和清乾隆年間進行過重修,兩通重修蒙墻彌陀寺古廟碑猶存。有關蒙墻寺名稱的來歷,不少專家學者認為與古蒙城有關。由于蒙墻寺一帶為歷史上的黃泛區(qū),地下泥沙淤積較厚,漢蒙縣故城因深埋于地下而不易被人們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