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敏
真正的奢侈品,背后一定有它的精神含量,這個精神含量對個人、對社會應(yīng)該是有價值的。
一雙鞋要結(jié)實舒適,一塊錢很難達到,100塊基本能達到,但是當它賣到100萬元時跟舒適已經(jīng)沒有任何關(guān)系了。
在查達哈的《奢侈崇拜癥》一書中,奢侈品消費被劃分為五個發(fā)展階段:鎮(zhèn)壓、金錢之始、炫耀、適應(yīng)、生活方式。當今的日本,被歸入“生活方式”一類,中國則被定位在第三個階段——“炫耀”。
“一個普遍炫耀的奢侈品消費,說明存在一個普遍的、需要被尊重的人群?!睆?fù)旦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孫時進認為,人們現(xiàn)在要做的,是找到奢侈品的精神價值。
精神的成長
一次,上海電視臺財經(jīng)頻道一個商務(wù)脫口秀欄目中,兩個女孩展示自己創(chuàng)立的連鎖酒店,競爭與漢庭酒店連鎖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季琦一起午餐的機會。其中一位女孩自稱“草根”,創(chuàng)立了求職青年旅舍,而另一位則是“富二代”,鏡頭不斷切向她手上的香奈爾飾品,她開了一家精品酒店。
主持人問季琦:“你也有女兒,會不會希望你的女兒也創(chuàng)業(yè)?”他回答:“不會,除非她愿意,因為創(chuàng)業(yè)很辛苦。”
“富二代”的女孩子當場就掉了眼淚。她說,從小到大,她的所有成功在別人眼里,都是因為自己是“富二代”,還長得漂亮,她想要通過創(chuàng)業(yè)證實自己的價值?!熬频甓际俏乙淮u一瓦創(chuàng)立起來的,我不停地考察、學習、參加酒店峰會。我知道,我們‘富二代創(chuàng)業(yè),就會承受更多社會的壓力?!?/p>
在節(jié)目的最后,季琦問了“草根”女孩一個問題:“如果我給你年薪30萬元,買你的創(chuàng)意,你到我的公司來工作如何?”她回答:“那你要讓我把團隊也帶過來?!?/p>
季琦問“富二代”女孩:“你的酒店也不怎么賺錢,能不能1500萬元賣給我?”她回答:“我不愿意,我想把它做成我的事業(yè),未來十年把我們的品牌打造出來?!?/p>
一開始傾向于“草根”女孩的評委們,最終選擇了“富二代”。他們認為,“她在用心做商業(yè),與人交流”。
“絕大部分人為了生存,很難想到自己的天職是成長?!欢呀?jīng)不需要在物質(zhì)這個層面上下功夫,他們更多的精力可以放在怎么成長上,這對他們來說就是天職?!彼麄兊木癯砷L,被通俗地稱為附庸風雅,“這樣的社會心理與他們的愿望大相徑庭?!睂O時進說,“實際上富人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尊重?!?/p>
“就像那個‘富二代女孩一樣,很少有人尊重她自身的努力?!睂O時進說,或許長久以來,人們得到的尊重都太少了。當人們有了錢,就會花費很高的價格創(chuàng)造一種尊重。香奈爾、高級紅酒、豪車豪宅,這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好。
如果人們還沒有錢,則普遍喜歡假冒的奢侈品,“這也說明國民普遍缺少被別人尊重,也并不尊重奢侈品背后的精神價值”。
“收養(yǎng)”工藝
同樣,一個尊重奢侈品價值的社會,其背后的價值也能得到延續(xù)。一些商人更早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
不愿意透露名字的臺北商人丘先生,跟一幫朋友在蘇州挑選蘇繡時,發(fā)現(xiàn)市面上的蘇繡很一般。當他深入了解當?shù)厍闆r后,發(fā)現(xiàn)蘇繡藝術(shù)幾乎快死亡了。丘先生很痛心,去探討為什么,結(jié)果,丘先生發(fā)現(xiàn),原因在于繡娘的報酬太低:“比如說一個繡卷,繡娘真正用心繡的話,恐怕要三四年的時間,在中國內(nèi)地拿去賣,頂多也只賣幾千塊錢,沒有人會用心繡。”
2006年,丘先生在蘇州尋找了一批他認為還有功底的繡娘,把她們的工作買斷,“我說一年給你幾萬塊錢的生活費,不要擔心生活,你認真地去繡,然后我再收購繡好的作品”。
丘先生認為,工藝師首先要有體面的生活。在奢侈品原產(chǎn)地歐洲,手工藝師是受人尊敬的職業(yè)。有270年生產(chǎn)歷史的瑞士寶柏表,保持了幾百年來只生產(chǎn)手工機械表的歷史,江詩丹頓至今保留著1755年招收手藝學徒的合同。在安特衛(wèi)普,服裝設(shè)計師是他們的驕傲,英國的瓷器工藝師則代代相傳。
丘先生也得到了想要的工藝價值。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作為一種欣賞品來收藏蘇繡。而商人的思維使丘先生很快找到了其他的方式:如果這個東西的價格能在市場上得到承認,在賺錢的同時,還可以使中國的蘇繡文化真正地流傳下去。
丘先生將收購的繡品在各地展出,逐漸獲得了市場,價格也比以往翻了數(shù)倍。“一個品牌絕不只是靠宣傳、廣告、策略,真正的奢侈品,背后一定有它的精神含量,這個精神含量對個人、對社會應(yīng)該是有價值的?!睂O時進認為,“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把商人看得很低下,那是因為沒有真正的商人。商人就是通過市場,把真正好的東西賣出好價錢。幸運的工匠師與真正的商人合作,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理念,如果工匠只是想維持生活,你能想象他的作品會是怎么樣?”
“但中國這樣的商人還沒有出現(xiàn),或者說還不夠?!睂O時進說,“把工作作為一種理想,與長期的社會積累、經(jīng)濟發(fā)展有關(guān),大部分商人還是停留在成為富人的思維上?!?/p>
“布波族”的升起
另一些人,則跳出了“富人—奢侈品”的思維邏輯,“布波族”就是例證。
2000年,美國專欄作家布魯克斯寫出了一篇頗有影響的文章《布波族:一個社會新階層的崛起》:“他們富裕卻反對物質(zhì)主義,用健康的法則而非道德的法則規(guī)范世俗欲望。遵循這些法則的人過著有紀律和自我節(jié)制的生活,但他們這么做是為了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p>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鄭也夫認為,“布波族”只是扔掉了一部分物質(zhì)炫耀,但至少,一種不以物質(zhì)為重心的時尚已經(jīng)進入了精英階層。
中國的“布波族”來得晚一些。他們基本由名牌大學制造,如果不是哈佛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也起碼是國內(nèi)名校的EMBA。他們用實用主義的觀點看待享樂,但必須與大眾消費嚴格區(qū)分,長期使用同一個品牌,以昭顯獨特的品位。他們也可能對珠寶歷史熟稔于心,或迷戀北京老城的胡同小店。
Ben算是其一。他在上海擁有價值幾千萬元的豪宅,在北京也買下了昂貴地段的房產(chǎn),在西南還擁有一套度假房。他的手腕上,始終是一塊海鷗手表,他的車也是老牌的國產(chǎn)紅旗車。
當拼命追趕的人穿金戴銀時,早富起來的Ben們則在享受水果蔬菜?!八麄兂浞终J識自己之后,不需要通過外在的物質(zhì)手段來證實自己的社會地位。”孫時進認為,“他們才不會在乎別人看不出他昂貴衣服的價格,也不介意舒適豪車是不是貼上了晃眼的標志?!?/p>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09年第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