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民生議題升溫。根據(jù)最新調查結果,八大民生熱點最受關注。這份“民生清單”顯示,老難題與新問題相互交織,生存型與發(fā)展型訴求并存。
熱點1樓市指向“合理回歸”調控政策何去何從
各類兩會熱點話題的調查顯示,“房地產市場調控”位居網民關注度前列。
從“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到“促進房價合理回歸”,政策的最新變化,彰顯中央樓市調控的決心。2011年,在限購令、限價令、保障房建設等調控“組合拳”沖擊下,投資性、投機性需求初步得到抑制,樓市預期發(fā)生積極變化。
面對2012年復雜的經濟形勢,樓市“限購令”能否繼續(xù)得到落實?房貸政策會否有明顯調整?房產稅改革是否會擴大試點面?保障房建設、分配和管理能否達到預期目標?今年兩會上,樓市調控仍是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熱點2物價漲幅“高位回穩(wěn)”“控物價”面臨新考驗
新華網“2012年兩會調查”中,物價問題名列最終關注的“十大熱點”。
“穩(wěn)定物價總水平”被作為去年宏觀調控首要任務,在多次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強力調控下,以食品價格為代表的CPI增幅高位回落,但全年5.4%的漲幅仍明顯高于4%的年初調控目標。
2012年物價調控面臨更復雜的形勢。各界最關注的是,在歐債危機前景不明、國內經濟力促轉型的情況下,CPI漲幅控制目標將定在多少?“穩(wěn)增長”與“控物價”如何保持平衡?怎樣既推動水、電、油等資源要素價格改革、又防止推高物價總水平?
熱點3收入保障水平提升“攻堅破難”備受關注
“縮小貧富差距”“解決分配不公”“完善社保體系”等民生議題關乎個人切身利益,人民網的兩會調查顯示,社會保障的關注度已連續(xù)第三年位居榜首。
個稅“起征點”提高到3500元;24個省份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全國城鎮(zhèn)居民養(yǎng)老保險和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試點步伐加快;基本醫(yī)療保障制度基本實現(xiàn)全覆蓋……當前,我國收入分配和社保改革正向縱深推進,但深層矛盾也日益顯現(xiàn)。
人們關心,新的一年,如何深化工資收入分配改革,縮小貧富差距?如何進一步消除社?!懊c”,提升保障水平?如何縮小不同群體待遇差距,加快城鄉(xiāng)社保一體化進程?
熱點4“老三難”喜憂參半公眾期待新突破
上學、看病、就業(yè)——“老三難”年年被關注,年年又有新焦點。
“教臺公平”高居民意關注前列,公眾關注教育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關注“擇校風”和“亂收費”,關注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互相“掐尖”問題,關江流動人口隨遷子女“高考難”等。教育改革如何在“優(yōu)質、均衡、公平”上實現(xiàn)新突破,令人期待。
實現(xiàn)“三年目標”后,新醫(yī)改今年進入“深化期”,任務依然艱巨:掛號難、過度檢查等讓人焦慮,醫(yī)患矛盾時有發(fā)生,公立醫(yī)院“以藥補醫(yī)”尚未根本破除……《半月談》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對26個省份問卷調查顯示,在個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中,“減輕醫(yī)療負擔”居首。
當前乃至整個“十二五”時期,存就業(yè)總量壓力持續(xù)加大的同時,就業(yè)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就業(yè)形勢依然嚴峻。最近,中其中央政治局就實施更加積圾的就業(yè)政策進行集體學習。如何看待和應對局部地區(qū)“新工荒”、如何緩解大學生就業(yè)難、如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等,都是兩會關注的話題。
熱點5食品安全基礎缺失頻頻出招能否奏效
2011年,有關部門“重典”懲治食品安全問題,但“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等事件集中曝光,不斷挑戰(zhàn)公眾心理承受力。
在各種“兩會民意調查”中,食品安全仍居于突出位置。近年來,人大代表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非常高,最多的一年有上千位代表就這一問題提出過建議。食品安全“制度屏障”為何屢屢被突破?食品安全標準為何“內外有別”?“小作坊、黑窩點”監(jiān)管難、為何大品牌也頻頻讓人“食”之難安?究竟該如何探求把好“入口關”的長效機制?……這些問題無疑仍是代表委員深度求解的焦點。
熱點6“校車安全”提上議程落實“懸念”有待破解
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校車安全”成為一大焦點,并在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靶\嚢踩睆奈聪窠裉爝@樣引發(fā)公眾高度關注。
去年發(fā)生的幾起重大校車事故,刺痛了全社會神經。國家隨即開展校車“大體檢”,制定校車安全條例和校車“新國標”并征集民意。
在民意調查中,不少公眾關心:校車安全能否被寫進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高校車安全標準后,如何防止一些學校以“停開”而了之?如何解決落后地區(qū)無錢投入校車服務的問題?如何避免“校車安全”成為短期“政績工稃”?如何探索建立校車投入和安全監(jiān)管的長效機制?
熱點7“道德之問”引發(fā)反思誠信“短板”亟待接長
清華大學等機構聯(lián)合發(fā)布的《2011年最受關注十大焦點民生問題》顯示,最令人關注的是“社會道德風氣”,從2005年以來首次進入國人關注問題前10名。
伴隨改革開放,公平、效率、民主等現(xiàn)代理念深入人心。但毋庸諱言,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xiàn)象比較突出。
“小悅悅事件”“撞人反稱做好事”……去年發(fā)生的一系列焦點事件,不斷挑戰(zhàn)公序良俗,拷問社會良知,引發(fā)社會文化發(fā)展和改革的深層思考:為何誠信缺失事件如此觸動國人神經?今天的道德底線究竟在哪里?重建社會道德和誠信,政府、社會和個人應當做什么?人們期待兩會代表委員多“支招”、政府部門出“實招”。
熱點8“政務微博”放行未艾社會管理期待突破
2011年被專家和網民稱為“政務微博元年”,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開設“官方微博”。同時,織“圍脖”成為許多干部征求民意的重要渠道,其中浙江省超過3000名千部開微博,居全國首位。而在今年兩會民意調查中,不少媒體也通過微博收集民意。
種種跡象顯示,微博正以其“秒互動”的傳播優(yōu)勢,開啟“人人都是參政者”的新階段,成為政府部門政務公開、反腐倡廉、傾聽呼聲、化解矛盾的新陣地。
從擔心、不適應,到接受、主動參與,各級政府對待網絡微博態(tài)度的變化,彰顯社會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進步。“十二五”規(guī)劃強調加快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人們期待代表委員們在兩會上獻計獻策:如何利用“微博政務”促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如何進一步通過網絡改善社會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