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色的小城巴斯,精致美麗,是英國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城市。
據(jù)說,公元1世紀時,入侵英國的羅馬人看中了這里宜人的溫泉,在全城各處修建了許多奢華的浴池,并將此地取名“巴斯”(Bath,即洗澡)。
羅馬人說:“浴池、醇酒和美人腐化了我們的軀體,但這些又何嘗不是生命的一部分呢?”巴斯修道院旁邊,就是著名的羅馬浴池遺址。放在今天來看,仍能感受到2000年前那種窮奢極欲的大場面。
與其說這里是羅馬浴池博物館,倒不如稱之為“人類感官博物館”。6米高的樓頂上,有繁復的雕花、巨型格子窗;空中回廊上,羅馬大帝的塑像如宙斯般神色凜然;蘇利絲女神的純金面具,在昏暗的遺址中依然光芒不減;窗前小小的圓形噴泉,從前曾是奴隸們?nèi)〉V泉水沖茶的水源。
從2000年前的大澡堂出來,轉(zhuǎn)角就像撞見奇跡一般,直接目擊人類建筑史上不朽的杰作、喬治王朝建筑風格的典范——建于18世紀的皇家新月樓。
這是巴斯的地標性建筑。30幢房子一氣呵成一道新月形弧線,擁著綠草如茵的維多利亞公園。這里的道路也成新月形,被譽為英國最高貴的街道。
整座巴斯城分布在山地丘陵上,是典型的英倫綠色風景,蜂蜜色的建筑散落其間。橫跨亞溫河的普爾特尼橋旁有通往河岸的步行道。河中天鵝浮游,橋兩側(cè)小店琳瑯,讓人想起“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那樣的俗詞。
18世紀時,巴斯溫泉地漸成社會名流偏愛的度假之地——著名訪客包括維多利亞女王和文豪狄更斯,當然還有巴斯的驕傲:女作家簡·奧斯汀。
正是秋風起時,落葉隨地飄零,我穿行在巴斯高低起伏曲曲折折的街道里。一日午后,去巴斯學院探訪一群正讀預科的中國留學生。孩子們漂洋過海而來,一下從“圈養(yǎng)”被空投到“放養(yǎng)”的環(huán)境之中,大都還徘徊在英語世界的迷宮當中。中國學生,如今就像游牧群落一樣,逐水草而居,散落于世界各地。若簡·奧斯汀還生活在今天的巴斯,她會如何寫這些內(nèi)向溫和的中國孩子?
從巴斯學院里不經(jīng)意轉(zhuǎn)頭望向窗外,居然看到簡·奧斯汀故居就在對面的蓋爾街邊!
以《傲慢與偏見》聞名于世的女作家,現(xiàn)在完全沒有架子——以一尊立式塑像站在門外歡迎來客。她身穿湖藍長裙,頭戴燈罩般的軟緞帽子,側(cè)抬著頭,像在凝神思索,又仿佛在拒絕著什么。
彼時,天下小雨。一個撐著傘的老婦人站在故居門口,注視著年輕女作家的塑像。歲月綿延,鏡頭定格,兩個女人默然相對,就像問題尋找著答案,就像鳥尋找著鳥籠……
故居門臉不大,藍色標牌上寫著“簡·奧斯汀中心”,木門也是藍色的。里面陳列著相關(guān)書籍、信件、明信片、巴斯舊時地圖、電影劇照、服裝等各種紀念品。二樓的一間房子里,反復播放著她的作品改編的電影。另一間房子是淡藍色的茶室,供應英式茶點。有“達西先生茶”“淑女下午茶”“奧斯汀茶”“巴斯之味”等,價格從五鎊到十幾鎊不等,最貴的一款是“達西先生茶”。
故居里有對簡·奧斯汀的介紹: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享年42歲,共有6部長篇小說問世,被譽為“莎士比亞之后英國最杰出的作家”。她20歲出頭,就完成了自己最負盛名的小說《理智與情感》和《傲慢與偏見》的初稿,作品還有《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諾桑覺寺》和《勸導》。
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被定為“簡·奧斯汀藝術(shù)節(jié)”。巴斯全城居民同穿18世紀服裝,朗誦詩歌,舉行舞會,一起穿越,重新回到攝政王時期。你瞧,一個作家成為一座城市狂歡的理由,對她的禮遇不可謂不隆重。只是,巴斯其實并非她的故鄉(xiāng),她只在此城生活過5年。或許可以說,巴斯成功地利用了女作家的聲名,多少也有些“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的意思吧。
1801年,26歲的簡·奧斯汀舉家來到巴斯。當時的巴斯,城市人口已超過4萬人,是英國最大的城市之一。從漢普郡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斯蒂文頓來到巴斯,引發(fā)了她對新生活那種怯生生的熱望。
在《諾桑覺寺》里,她這樣描述女主角凱瑟琳初到此地的情景:“他們來到巴斯,凱瑟琳充滿了歡樂的熱望。一到達這個充滿魅力的美妙地方,她的眼睛不住地四處打量,須臾之后,才得整頓思緒,尋起前往旅館的路來。就是為了找尋歡樂,而此刻,她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種名為歡樂的東西?!?/p>
問題是,巴斯的俗世繁華并沒給女作家?guī)矶嗌倏鞓贰0退褂凶蛷d,名字叫“月亮和六便士”,取自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說名篇。小說以離開巴黎遠遁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島的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說的是,月亮是可望不可即的理想,是“生活在別處”;而六便士是無可回避的現(xiàn)實,是“此時此地”。巴斯對于簡·奧斯汀來說就是如此。
來到巴斯這座大城市以后,簡·奧斯汀最大的苦惱是經(jīng)濟拮據(jù),沒有私家馬車和漂亮衣飾,如果花錢買軟緞手套,就沒錢買跳舞絲襪。巴斯的社交生活也與她從前熟悉的英格蘭鄉(xiāng)村大不相同,她遲遲不敢輕易下筆寫作。她說:“我能做的,只是寫英格蘭小地方的幾戶人家,像在一小塊象牙上,用一支細細的畫筆輕描慢繪?!?/p>
年近30歲還未出嫁,使她成為城中談資。父親每況愈下的健康,以及漸漸中落的家境,都讓敏感的女作家深感憂愁。
心高氣傲的簡·奧斯汀開始厭棄巴斯?!八幌矚g巴斯,覺得那地方不合她的胃口,可她偏偏得住到巴斯?!毙≌f《勸導》里的主人公安妮小姐,說的其實就是她的心聲。
不喜歡巴斯,有事實為證:她一生所著的6部長篇小說,沒有一部是在巴斯完成的。住在巴斯的5年,堪稱她創(chuàng)作的枯竭期。這座城市的喧鬧繁華,擾亂了女作家的內(nèi)心生活。
不過,對作家來講,一切經(jīng)驗都不會浪費。離開巴斯后,她又開始寫作,最后的兩部小說《諾桑覺寺》和《勸導》都是以巴斯生活為背景的。
你瞧,作家與一座城市的關(guān)系就是這般意味深長,總是脫不開“傲慢與偏見”那種彼此的糾纏與排斥——帕慕克的伊斯坦布爾是“美景之美在其憂傷”;波德萊爾的巴黎是“惡之花”;狄更斯的倫敦是“霧都孤兒”;海明威的哈瓦那是“令人后頸麻酥”;勞倫斯·布洛克的紐約有“八百萬種死法”;村上春樹的東京是“另一個平行世界”;張愛玲的上海是“奇異的世俗智慧”……難怪詩人里爾克在《安魂曲》中寫道:在生活與偉大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
簡·奧斯汀在給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曾經(jīng)寫道:“明天就是我們搬離巴斯投奔克里夫頓的兩周年紀念了,那曾是多么令人愉悅的解脫之時啊?!?/p>
你看,她似乎從未愛過巴斯,甚至歡慶逃離之日??墒?,離開巴斯之后,她反而才能書寫巴斯??床坏桨退梗退共拍艹蔀樗膬?nèi)心風景。
小貼士
如何到達:
可在倫敦帕丁頓站,乘坐倫敦—巴斯專線列車,至巴斯溫泉火車站。運營時間為7:15~21:30,半小時一趟,約需1.5小時,車票7.5鎊~9鎊。
注意事項:
巴斯到處是坡地,一定要輕裝上陣游覽。
巴斯城亞溫河畔風光。 圖/GETTY
皇家新月樓。 圖/GETTY
巴斯城羅馬浴池遺址。 圖/GETTY
巴斯城簡·奧斯汀故居。 攝影/張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