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圣誕和新年接而至,大小城市張燈結(jié)彩,但歐洲人頭上的陰影只見濃不見淡。
法國和德國破天荒如此緊密地擁抱在一起,團結(jié)深陷危機的難兄難弟們重建歐盟,英國則成了一個唱反調(diào)的離心力。一度威風凜凜的歐盟內(nèi)外交困,迫使歐洲人猛回頭,急反省。
歐洲人肯定有自己的問題。在布達佩斯的酒桌上,朋友們討論時事,大伙你一言我一語,套用宗教“七宗罪”的說法,列數(shù)了歐盟國家的諸多毛病,幽默之中不失尖銳,讓我對歐洲的疾患管窺一斑。
懶惰:歐洲人都愛去希臘海濱度假,希臘人則一年四季都在度假。有美國媒體諷刺說,希臘人都像億萬富翁那樣消費,但他們實際連百萬富翁都算不上。平均退休年齡五十三歲,每年休假長達六周,這樣的高福利、低產(chǎn)出,最終導致債臺高筑,瀕臨破產(chǎn)。然而,希臘人對人嚴對己寬,將怨氣發(fā)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身上,怪她的心太狠,認為歐盟有足夠的錢接濟他們,從不反省自己的問題。
自私:愛爾蘭為了吸引外國投資者到本國投資,將公司盈利稅降為12.5%,而法國和德國對公司收繳的贏利稅高達30%。同為歐盟成員國,擁有共同的歐盟市場,卻用“我活不了你也別想活”的競爭手段。想想確實自私了一些,難怪招致德、法媒體的一致攻擊。
囤臟:瑞士并不是歐盟國,但無數(shù)歐盟國公民將自己的錢存在那里,讓瑞士銀行金庫里的外國人歐元存款數(shù)以萬億計。附屬于英國的海峽群島也不示弱,銀行中的外來存款也超過萬億。盧森堡少些,但也四千多億,列支敦士登的國土雖然只有芝麻粒大小,但外國人的歐元存款也近千億!這些小國的誘人之處,就在于幫助歐盟人逃避稅收。難怪德國等歐盟國家想與這些國家簽訂關于交換信息的雙邊協(xié)議,促使部分存款流回本國。
傲慢:全世界都知道法國人傲慢,這種世代相傳的傲慢在政治和經(jīng)濟上也有所體現(xiàn)。比如,全歐洲經(jīng)濟墜入低谷,政府和公司都紛紛減員,然而,阿海琺、雷諾和標致雪鐵龍集團剛在報上透露將要減員,法國政府就出面阻止,甚至不讓汽車公司根據(jù)國外的生活水平制造低檔一些的車款,這種插手不僅見于國有公司。其結(jié)果,損害了全國制造業(yè)的效率,導致出口減少。新出臺的所謂保護政策,實際降低了法國的競爭力,于是形成了一個逃不出的怪圈。
饕餮:別將鄰國海域里的魚捕撈干凈!這是歐盟《十誡》中的一誡;還有一誡則是:別讓漁民們依賴于補貼和資助!要知道,在2007年之后的五年里,西班牙人從歐盟那里獲得的漁業(yè)補貼就多達十億美金。補貼刺激了捕漁業(yè),結(jié)果是,在過去25年里,歐洲水域的魚類數(shù)量減少了一半。為避免過度捕撈,歐盟決定停止向成員國提供漁業(yè)補貼,實行計劃性打撈,但新政策遭到西班牙人的率先反對,他們并不考慮現(xiàn)實:僅在加利西亞地區(qū),近年就有兩萬漁民因捕魚量減少而失業(yè)。
貪婪:在歐洲各國政府都頂著示威的呼聲強推緊縮政策時,英國人卻公開唱反調(diào),可能是相信能在金融市場上收回損失吧,不肯嚴格執(zhí)行歐盟制定的新方針,不但不能同甘共苦,而且成為歐盟內(nèi)部一股離心力。難怪德國媒體挖苦英國人說:“這樣不惜一切代價往前游的家伙,或許應該到別的地方去泡澡。”
自負:當歐洲諸國都經(jīng)濟衰退,負債累累,德國卻一枝獨秀,出口贏利。德國人很為自己的出口自豪,但也招致嫉妒和嘀咕。德國總理默克爾自負地說:“所有國家都應該效法德國,多出口,少消費,當然也得降低工資?!钡@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沒有哪個國家不想多出口。但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每個國家都出口多于進口,有人賣出的多,必然有人買入的多。
在這次經(jīng)濟危機中,德國的壓力確實不小,難怪有不少德國人提出退出歐元區(qū)以少受牽連。要知道,在歐盟諸國中,唯有德國在經(jīng)濟上底氣最足,讓一向傲慢的法國人也破天荒地想跟他們抱緊。
都說德國人的性格傳統(tǒng)、刻板,但在我看來,這恰恰是前兩年德國銀行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的主要原因。德國人做保險,重點側(cè)重于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與財產(chǎn),而不將發(fā)展的重點放到獲取利潤上,這種安分守己在別人看來似乎愚笨,但危機中方顯遠見卓識,既不暴富,也不暴死。另外,德國人傳統(tǒng)謹慎,居安思危,有錢時仍堅持根據(jù)錢包消費的傳統(tǒng)觀念,不像美國人那樣借錢揮霍。據(jù)說德國人的存款率超過10%,而美國人的存款率還不到1%,由此可見,德國人的傳統(tǒng)實際是一種成熟的品質(zhì),是一種自量的美德。因此在我看來,默克爾呼吁全歐洲人都向德國人學習的那句話,與其說是“自負”,不如說是“自知”。
(作者為翻譯家、小說家,現(xiàn)居布達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