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萍,張 敏,袁 芳,王向琿,王國衛(wèi),王本余
(1.河北省胸科醫(yī)院中醫(yī)理療科,河北石家莊050041;2.河北省保定市第一醫(yī)院心理科,河北保定070000;3.河北省石家莊市橋東區(qū)勝北衛(wèi)生服務站內科,河北石家莊050000)
肺癌患者腫瘤異常蛋白的檢測意義
何 萍1,張 敏1,袁 芳2,王向琿3,王國衛(wèi)1,王本余1
(1.河北省胸科醫(yī)院中醫(yī)理療科,河北石家莊050041;2.河北省保定市第一醫(yī)院心理科,河北保定070000;3.河北省石家莊市橋東區(qū)勝北衛(wèi)生服務站內科,河北石家莊050000)
肺腫瘤;腫瘤標記,生物學;蛋白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但是由于難以早期診斷,在確診時僅有12.5%患者能夠手術[1],給治療帶來困難。因此,采用何種方法能夠早期診斷肺癌,并對患者的治療進行預測,對癌前病變進行干預,是一項緊迫而有意義的工作。而腫瘤異常蛋白(tumor abnorma1 protein,TAP)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受檢者末梢血的變化,這一變化可以通過TAP檢測系統(tǒng)全面地、整體地展現(xiàn)出來。本研究探討TAP檢測是否可以給肺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帶來希望,并通過TAP檢測,對于肺癌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從而并對患者的預后進行預測。
1.1 一般資料: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河北省胸科醫(yī)院入院治療的肺癌患者104例,排除有免疫缺陷、肝炎、糖尿病、結核等疾病,年齡≤70歲,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70分,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或細胞學檢查確診,肝腎功能和血常規(guī)都基本正常。將肺癌患者根據分期分為2組,肺癌進展組42例和緩解組62例。正常對照組來自門診其他非腫瘤患者20例。
1.2 試劑與儀器:TAP檢測綜合診斷儀和TAP凝聚助劑,由浙江瑞生醫(yī)療儀器廠提供。
1.3 結果判定
1.3.1 陰性:涂片見雪花狀、樹輪狀或樹枝狀等等。
1.3.2 陽性:凝聚物邊緣完整的橢圓形、不規(guī)則圓形或多邊形結晶,直徑>38μm,具有折光性。部分有中央淡染區(qū),并有少量黑褐色顆粒;一部分具有較強折光性,中央透明;有的凝聚物周圍有褐色細小顆粒形成弧形條帶狀,凝聚物與褐色細小顆粒間有網結狀花紋;有的凝聚物周圍可見散在的黑色顆粒。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測。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組TAP檢測的陽性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10,P<0.01),即肺癌緩解組TAP陽性率明顯低于進展組,對照組TAP陽性率明顯低于緩解組。因此,TAP檢測可以作為對肺癌患者的檢測方法,也可以與其他指標一起來判定肺癌患者的進展期或緩解期。見表1。
表1 肺癌進展組和緩解組與對照組TAP檢測結果比較(例數,%)
糖鏈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已形成一門新的學科即糖生物學[2]。腫瘤細胞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是獲得永生性,糖鏈結構參與了細胞周期的調控[3],血液中糖鏈結構的測定被廣泛應用于腫瘤的診斷,成為腫瘤標志物[4]。腫瘤發(fā)生發(fā)展時會產生多種異常糖鏈糖蛋白,它與鈣-組蛋白的復合物即為TAP,TAP是癌細胞在異常增生過程中的共同特征。檢查TAP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受檢者末梢血的變化,比當今最先進的影像學診斷放免技術、生物標志物、分子生物技術發(fā)現(xiàn)提前半年甚至數年。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5],國內肺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占城市惡性腫瘤之首位。近20年來,全球男女發(fā)病率分別上升了64.5%和74.2%,比20世紀70年代中期分別上升了207.1%和148.1%[6]。肺癌中80%為非小細胞肺癌,臨床Ⅰ期和Ⅱ期患者手術治療的5年生存率為40%,遺憾的是可手術患者僅占全部肺癌患者的20%~30%,約30%~40%患者在確診時為局部晚期,40%患者確診時有遠處轉移[1]。因此,肺癌的預防和治療形勢日趨緊迫。
本研究結果顯示,非腫瘤患者、肺癌進展期患者與肺癌緩解期患者TAP陽性率各不相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證實TAP檢測可以作為判定肺癌患者及肺癌進展情況的指標,給肺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帶來希望,并通過TAP的檢測,對肺癌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從而對患者的預后進行預測。
[1] 孫燕,周際昌.臨床腫瘤內科[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64,276-277.
[2] 陳惠黎.第三條大分子生物鏈——糖鏈[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19(5):369-375.
[3] DUBE DH,BERTOZZI CR.G1ycans in cancer and inf1ammation potentia1 for herapeutics and diagnostics[J].Nat Rev Drug Discov,2005,4(6):477-488.
[4] 趙云雪,李靜,耿美玉.糖基化與腫瘤細胞周期[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6,22(8):908-911.
[5] 孫燕,周際昌.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264.
[6] 邵建華,施南峰.采用腫瘤異常蛋白篩查早期惡性腫瘤結果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07,22(9):645.
(本文編輯:劉斯靜)
R734.2
B
1007-3205(2012)10-1225-02
2012-02-21;
2012-03-31
河北省科技支撐項目(112761133)
何萍(1972-),女,河北饒陽人,河北省胸科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醫(yī)學碩士,從事腫瘤疾病診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