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塵
在美國華盛頓特區(qū)的一個地鐵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六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四十五分鐘左右。他前面的地上,放著一頂帽子。顯然,這是一位街頭賣藝人。
這位在地鐵里賣藝的小提琴手,是約夏·貝爾,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界上最復雜的作品,用的是一把價值350萬美元的小提琴。
在約夏·貝爾演奏的45分鐘里,大約有兩千人從這個地鐵站經(jīng)過。
大約三分鐘之后,一位顯然是有音樂修養(yǎng)的中年男子,放慢了腳步,甚至停了幾秒鐘聽了一下,然后急匆匆地繼續(xù)趕路了。
大約四分鐘之后,約夏·貝爾收到了他的第一塊美元。一位女士把這塊錢丟到帽子里,她沒有停留,繼續(xù)往前走。
六分鐘時,一位小伙子倚靠在墻上傾聽他演奏,然后看看手表,就又開始往前走。
十分鐘時,一位三歲的小男孩停了下來,但他媽媽使勁拉扯著他匆匆忙忙地離去。其他幾個小孩子也是這樣,他們的父母全都硬拉著自己的孩子快速離開。
到了45分鐘時,只有六個人停下來聽了一會兒。大約有二十人給了錢就繼續(xù)以平常的步伐離開。約夏·貝爾總共收到了32美元。
兩天前,約夏·貝爾在波士頓一家劇院演出,所有門票售罄,而要坐在劇院里聆聽他演奏同樣的那些樂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其實,約夏·貝爾在地鐵里的演奏,是《華盛頓郵報》組織的一次社會實驗。過后,該報提出了幾個問題:
一、在一個普通的環(huán)境下,在一個不適當?shù)臅r間內(nèi),我們能夠感知美嗎?
二、如果能夠感知到的話,我們會停下來欣賞嗎?
三、我們會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認可天才嗎?
最后,實驗者得出的結(jié)論是:當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家,用世上最棒的樂器來演奏世上最優(yōu)秀的音樂時,如果我們連停留一會兒傾聽都做不到的話,那么,在我們匆匆而過的人生中,我們又錯過了多少其他東西呢?
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