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
“吳小姐,不是我無理取鬧,但我的不幸,唉,都算是你造成的。”
演講會后,有一位少婦模樣的女子走過來,對我這么說。一時之間,我有些恍惚……
“是這樣的,我先生是你的讀者,他……本來是上班族,忽然有一天,他辭了職,說他要追求自己的夢想,要跟你一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的人生?!?/p>
“結(jié)果呢?”
她說:“到現(xiàn)在為止,他已經(jīng)失業(yè)兩年了,本來還積極開發(fā)自己的興趣,會去上攝影、素描等課程,后來也沒看他上出什么心得、培養(yǎng)出什么專長來,也看不出他的夢想到底在哪里?,F(xiàn)在,我只看見他每天上網(wǎng)和網(wǎng)友聊天,約喝下午茶,唱KTV,動不動混到三更半夜……家里只靠我支撐。我也是個明理的人,怕一說他,傷了他大男人的自尊心,或者成為阻礙他夢想的殺手。我想他這樣下去,只能跟社會與家人之間脫節(jié)得愈來愈嚴重,我該怎么辦?”說完,又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她的問題還真棘手,在她嘆氣的那一剎那,沉重的罪惡感壓在我身上。我想,我不是完全沒錯。
我常在簽名時寫上“有夢就追”4個字。對我來說,有夢就追,及時地追,是我的生活態(tài)度。我總希望,在人生有限的時光中,我們的缺憾可以少一點,成就感和幸福感可以多一點。錯就錯在我對“有夢就追”這幾個字,解釋得不夠多?!坝袎艟妥贰?,在實行上有它的復雜性,特別是在夢想與面包沖突的時候。
追求夢想,總是能讓一顆心發(fā)亮。然而夢想與面包之間,自古以來常有些矛盾存在。
我認識幾個很會畫畫的朋友,本來在待遇不錯的報社、廣告公司工作,后來都決定離開上班族的軌道,回去當畫家。這時,我絕不會用“畫畫是不能當飯吃的”來潑他們冷水,也都會祝福他們:“有夢就追?!笔聦嵶C明,他們都能用自己的天分畫出一番天地來。
我不認為夢想與面包一定相違背,本來只想追求夢想,但后來以夢想贏得面包的人,大有人在。
當然,有時候我們是在和現(xiàn)實賭博,總還得靠點運氣。運氣不好的,可能像梵?高,生前連一張畫都賣不掉,憂郁而終。
不,梵?高不算是運氣不好的,他好歹還有身后名,而且是響響亮亮的身后名,這可不是每個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都能享有的好牌位。還有數(shù)不清的畫家,一樣用了一輩子力氣來畫畫,生前潦倒,死后也沒在藝術(shù)史上占個小位子,根本被徹底地遺忘。
追夢本身是個賭博,但也不是單純的賭博。你的才華愈高、想法愈周全、技術(shù)愈無懈可擊、經(jīng)驗愈豐富、付出的努力愈多、或者人緣愈好,贏的幾率就愈大。
每個人勝出的幾率并不一樣。
值不值得,就只有自己能判斷了。贏了,通常還得感激許多懂得賞識自己的人,而輸了,則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怨天尤人。無論如何,我肯定人們追求夢想的決心,因為我們這一輩子,總該做些自己覺得值得的事,盡管旁人也許會發(fā)出一些“關(guān)心”的雜音來阻礙追夢者的意志,但自己的人生總得自己負責。問題在于,到底你追尋的是夢,是理想,還是只是白日夢?
我不是沒有潑過別人冷水,因為每個人情況不同。
“你認為我應該辭職做個專業(yè)作家嗎?”曾有位銀行職員這么問我,“我想在家里寫寫稿子就好,印書就好像在印鈔票,比我現(xiàn)在在銀行當過路財神好?!?/p>
“你立志從事寫作多少年?開始寫了嗎?”我問。
“我現(xiàn)在太忙了,我打算辭職再開始寫?!彼f,“我以前作文寫得還不錯,被老師稱贊過?!?/p>
“我想,你最好考慮考慮?!蔽胰滩蛔≌f,“因為,寫作不像你想象的這么簡單?!蔽覛J佩那些肯定自己的夢想后決定辭職的追夢人,卻很怕那些辭了職才想試探自己的夢想的妄想者。后者因為想得太簡單、做事太草率,實現(xiàn)夢想的可能性實在太小了。
如果真的熱愛寫作,不必等辭職才寫。等辭職才寫或等辭職才想學某項專長的人,99%是在找借口逃離某個人生關(guān)卡,并不是真心追夢。這樣的人,夢想失落后只會變得憤世嫉俗;花太多時間憤世嫉俗的下場,就是一事無成。
字人人會寫,所以大家會覺得寫作比較容易。這么打比方更好懂,我們總不可能因為夢想當小提琴家,辭職后才開始學小提琴吧。
那位轉(zhuǎn)任攝影師還算成功的電子新貴,在他每年領(lǐng)巨額紅利時,攝影作品早有獨特風格。變成畫家的朋友,在做上班族時,本來就畫得一手好畫。
成功開咖啡廳或餐廳的轉(zhuǎn)行者,也都不是在開店前才學經(jīng)營須知、才上烹飪班惡補的。他們早已花了經(jīng)年累月的時間考察和嘗試,像神農(nóng)氏嘗百草一樣兢兢業(yè)業(yè)。沒有任何成功追求夢想的人,是在“一念之間”成功的。
一念之間以前,不知已經(jīng)累積了多少智慧與能力。多數(shù)人一下班回家,在看電視、睡覺、打電話聊天的時候,這些真正的追夢人為了日后有源頭活水喝,還在花力氣為自己掘井呢。我們只算計到他成功后可以得到多少面包,卻粗心地忽略了他們滴下的汗水。
我從不認為辭職才能追夢,全心全意才能培養(yǎng)專長。以我自己當例子吧,其實我從沒有想變成專業(yè)作家,多年來我一直有一份可以賴以生活的工作。這是因為過去常有長輩勸我“作家不能當飯吃”,所以我決定,即使靠寫作換不了任何面包,我也一樣會寫下去,為了要養(yǎng)活自己,得有一份固定薪水才行。
到現(xiàn)在我還是認為,不靠寫作謀生,就不需要搖尾巴討好任何人,我才能真正地暢所欲言,寫出我心中真實的聲音。
追夢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必須逐漸建立的生活習慣,也是一種“活在當下”的感覺。誰說你要放棄一切才能追夢?也別再怨夢想與面包兩相礙,其實,阻礙你追求夢想的,不是你手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面包,而是自己的惰性。
(白燕青摘自《當代青年》2012年第7期,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