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懿婷 高 慶 楊玉峰馮光德 吳承林
(四川鐵騎力士實業(yè)有限公司,馮光德實驗室,綿陽 621006)
相對于雞而言,鴨大多數(shù)飼料原料的營養(yǎng)參數(shù)缺乏。目前,已有的鴨營養(yǎng)標準,如 ARC(1985)及NRC(1984)在一定程度上參照了雞的試驗結果。但鴨和雞在飼料能量、蛋白質和氨基酸的消化利用上存在顯著差異[1-2]。因此,建立鴨自身的原料數(shù)據(jù)庫十分必要。另外,原料營養(yǎng)價值的評估通常以成年動物作為試驗對象,以獲取較為穩(wěn)定的數(shù)據(jù)。但是,生產(chǎn)實際中發(fā)現(xiàn)肉鴨前期(1~21 d)和后期(22~49 d)對部分原料的代謝利用率與成年動物相比均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研究飼料原料在雛鴨上的營養(yǎng)價值十分重要。真代謝能(TME)的快速測定法自 Sibbald[3]提出后就以其快速、簡便和準確的優(yōu)點而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應用。TME法通常用于雞飼料營養(yǎng)價值的評定,而用于鴨飼料代謝能的測定結果往往不太理想。一方面由于不同禽類其消化道排空的速率不同;另一方面由于雞鴨體內沉積能量、蛋白質和脂肪的能力不同,對能量、水的攝入量也不同[4-5]。所以,在雛鴨上采用 TME法評定原料代謝率時的測定條件值得探討。另外,雛鴨階段飼糧中小麥營養(yǎng)價值的評定鮮有報道,而比較直接強飼法和套測法測定小麥在肉雛鴨飼糧中的營養(yǎng)價值的研究未見報道。因此,本試驗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TME法測定條件作適當調整,比較直接強飼法和套測法測定小麥在肉雛鴨飼糧中氨基酸和能量代謝率的差異,并確定肉雛鴨飼糧中小麥的代謝能和可代謝氨基酸含量,為實踐中配制肉雛鴨飼糧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
本試驗采用的小麥來自綿陽鹽亭縣,容重742 g,含雜率為1.3%,不完善率為0.6%,為當年新小麥。
試驗在綿陽綜合試驗站馮光德實驗室花荄試驗基地進行。選取48只15日齡櫻桃谷肉鴨(SM3品系),隨機分為4個處理,每個處理12個重復,每個重復1只鴨,單籠飼養(yǎng)。處理1為基礎飼糧組,用以獲得基礎飼糧養(yǎng)分代謝率,從而通過套測法公式計算獲得原料的養(yǎng)分代謝率;處理2為80%基礎飼糧+20%小麥組(套測組);處理3為100%小麥組(直接強飼組);處理4為饑餓組,用以測定內源損失。
參照NRC(1994)鴨飼養(yǎng)標準并結合本地原料特點配制玉米-豆粕型基礎飼糧,其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除饑餓組外,其余各組在強飼期內每只試鴨的測試飼糧樣品飼喂量均為25 g,自由飲水。
表1 基礎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the basal diet(air-dry basis) %
小麥樣品:小麥從鐵騎力士原料倉庫中抽樣,粉碎機粉碎,過20目篩片,粉碎后用四分法制樣,保存于樣品袋中待測。
排泄物樣品:按照表2的操作規(guī)程,采用全收糞法[6]在試驗期內每天收集糞樣并置于-20℃冰柜內保存。收集完畢后,將所有糞樣以重復為單位集中混勻,置于65℃烘箱內烘干,回潮24 h后稱重并粉碎,粉碎后用四分法制樣,保存于樣品袋中待測。
1.4.1 測定指標
小麥樣品常規(guī)指標測定:水分(GB/T 6435—2006)、粗蛋白質(凱氏定氮法)、氨基酸(GB/T 18246—2000)、總能(氧彈式測熱儀測定)、粗纖維(GB/T 6433—2006)、酸 性 洗 滌 纖 維(GB/T 20806—2006)、中 性 洗 滌 纖 維(GB/T 20806—2006)、灰分(GB/T 6438—1992)、粗脂肪(GB/T 6433—2006)和容重(容重器法)、含雜率及不完善率。
表2 代謝試驗操作規(guī)程Table 2 The operation procedures of metabolic test
排泄物樣品測定:水分(GB/T 6435—2006)、氨基酸(GB/T 18246—2000)、總能(氧彈式測熱儀測定)。
能量由國家飼料檢測中心測定;氨基酸由國家糧食儲備局成都糧食儲藏科學研究所測定;其余常規(guī)成分由鐵騎力士檢測中心檢測。
1.4.2 計算方法
氨基酸代謝率計算公式如下:
由各處理的氨基酸代謝率,計算小麥的氨基酸代謝率,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A為套測組飼糧中氨基酸代謝率;B為基礎飼糧養(yǎng)分代謝率;F為小麥中氨基酸占混合飼糧中該氨基酸的比例。
由各處理飼糧得出的代謝能來計算小麥的表觀(真)代謝能,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X為待測原料養(yǎng)分含量占待測試驗飼糧該養(yǎng)分的百分率。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顯著性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P<0.01表示差異極顯著。結果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1.1 小麥總能及常規(guī)養(yǎng)分含量
由表3可知,小麥干物質含量為87.62%,粗蛋白質占干物質含量的16.09%,總能為18.56 MJ/kg。
2.1.2 小麥氨基酸組成及含量
用酸水解法測定了小麥的氨基酸組成及含量(表4)。試驗結果表明:在干物質基礎上,小麥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為50.7 mg/g,而蛋氨酸的含量最低,為1.9 mg/g;小麥的總氨基酸含量達到149.0 mg/g,占粗蛋白質含量的92.6%;小麥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其氨基酸總量的36.3%。
表3 小麥總能及常規(guī)養(yǎng)分含量(干物質基礎)Table 3 Gross energy and conventional nutrient content of wheat(DM basis)
表4 小麥氨基酸組成及含量(干物質基礎)Table 4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amino acids in wheat(DM basis) mg/g
通過干物質基礎下小麥的氨基酸含量與小麥氨基酸代謝率,可以計算得到小麥中可代謝氨基酸的含量。由表5可以看出,2種方法測得小麥氨基酸表觀(真)代謝率結果差異極顯著(P<0.01),除了谷氨酸、脯氨酸、胱氨酸外,套測法測得其余氨基酸的表觀(真)代謝率及表觀(真)可代謝氨基酸均高于直接強飼法測得的結果。
從表6中可以看出,通過套測法計算得到的小麥能量代謝率和代謝能值均高于直接強飼法測得結果,但2種方法測得的小麥能量代謝率和代謝能值均無顯著差異(P>0.05)。通過套測法計算小麥的表觀代謝率和真代謝率分別為77.51%和86.23%;表觀代謝能和真代謝能分別為14.38和16.00 MJ/kg;而直接強飼法得到小麥的表觀代謝率和真代謝率分別為75.95%和84.81%,表觀代謝能和真代謝能分別為14.09和15.74 MJ/kg。
本試驗中采用直接強飼法測得氨基酸代謝率極顯著低于套測法測定結果,原因可能在于套測法被測飼糧氨基酸比例更趨于平衡。一般而言,單一飼料原料因為成分單一,營養(yǎng)成分與動物正常情況下的攝入不同,因此,使用套測法測定更接近動物的真實飼養(yǎng)情況。但是趙峰等[7]認為套測法中測得的結果與基礎飼糧和待測飼料原料的混合比例有很大關系,而且基礎飼糧中的各種組分與待測飼料原料之間的互作效應也對待測原料的測值有很大影響,因此,使用經(jīng)典套測法在測定飼料原料的營養(yǎng)價值時,具有一定的隨意性。本試驗中,除了谷氨酸、脯氨酸和胱氨酸外,套測法測得的其他氨基酸代謝率均極顯著高于直接強飼法,這說明待測飼料原料的替代比例及替代后原料與基礎飼糧發(fā)生的互作效應可能會影響待測飼料原料氨基酸的測值。因此,本試驗中小麥替代基礎飼糧的適宜比例值得進一步探討。
樊紅平等[2]使用無氮飼糧測定小麥氨基酸表觀利用率時,小麥在鴨上總氨基酸的表觀利用率為83.03%。本試驗中套測法和直接強飼法測得的總氨基酸表觀代謝率結果分別為86.59%和82.42%,套測法的結果較高,而直接強飼法的結果與樊紅平等[2]的報道結果較為接近且略低。前人的研究表明[8-9],隨著動物年齡的增加,自身消化酶的分泌量也會增加,從而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率也會升高。因此,本試驗中使用的肉雛鴨的氨基酸利用率略低于大齡北京鴨是較為合理可信的。在必需氨基酸的代謝率上,直接強飼法測得的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和苯丙氨酸與樊紅平等[2]報道結果較為接近,而套測法測得的精氨酸和組氨酸與之較為接近??梢?,與前人研究相比較,本試驗測定結果具有可重復性,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
表6 小麥能量代謝率及代謝能(干物質基礎)Table 6 The energy availability and metabolisable energy of wheat(DM basis)
鄧英[10]在紹興鴨和番鴨上測得小麥表觀代謝能分別為15.21和16.58 MJ/kg,遠高于本次測定值14.38和14.09 MJ/kg。但本次試驗測值高于King等[11]報道的小麥在北京鴨上的表觀代謝能13.64 MJ/kg 和真代謝能 14.48 MJ/kg,高于宋代軍等[12]報道的小麥在天府肉鴨上的真代謝能12.87 MJ/kg,也高于樊紅平等[13]報道的小麥在北京Z系鴨上的表觀代謝能11.20 MJ/kg和真代謝能13.20 MJ/kg。幼齡單胃動物由于消化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限制了其對飼料的利用,因此,飼料利用率較成年動物低,反映在能量上就是代謝能偏低。張春雷等[14]總結,品種似乎對飼料代謝能值有影響,但沒有專一的比較試驗作驗證。因此,本試驗結果與前人報道有差異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鴨品種不同會影響飼料原料的代謝能值;另一方面,不同日齡的鴨對飼料養(yǎng)分的代謝利用率存在差異,也會影響飼料原料的代謝能值。
本試驗條件下,2種方法測得的小麥代謝能值差異不顯著。且由試驗結果的標準誤可以看出,測定結果在組內偏差較小,平行性較好,可信度較高。Farrell[15]認為,待測飼料原料在基礎飼糧中所占比例對于代謝能值的準確性十分重要。因此,本試驗使用2∶8經(jīng)典替代比例較適合測定小麥在肉雛鴨上的代謝能。
①在15日齡肉雛鴨上,套測法與直接強飼法分別測得小麥總氨基酸的表觀代謝率為86.59%和 82.42%;真代謝率為 92.36%和 90.80%。
②在15日齡肉雛鴨上,套測法與直接強飼法分別測得小麥能量表觀代謝率為77.51%和75.95%,能量真代謝率為 86.23%和 84.81%,表觀代謝能為14.38和14.09 MJ/kg,真代謝能為16.00 和 15.74 MJ/kg。
③套測法與直接強飼法測定小麥在肉雛鴨上的代謝能無顯著差異,套測法測定的氨基酸代謝率極顯著高于直接強飼法(除谷氨酸、脯氨酸和胱氨酸)。而套測法測定小麥氨基酸代謝率時,合適的替代比例有待進一步研究。
[1]樊紅平,侯水生,鄭旭陽,等.雞鴨對飼料能量利用的比較研究[J].單胃動物營養(yǎng),2006,42(19):30 -32.
[2]樊紅平,侯水生,溫少輝,等.雞鴨對飼料氨基酸利用的比較研究[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06,18(4):237-243.
[3]SIBBALD I R.A bioassay for true metabolizable energy in feedingstuffs[J].Poultry Science,1976,55(1):303-308.
[4]李杰,李凌.家禽飼料代謝能的研究——Ⅴ.日糧和小麥麩對雞和水禽代謝能的比較[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1984,3:91 -95.
[5]STOREY M L,ALLEN N K.The effect of fasting time of mature,non-laying female Embden geese on true metabolizable energy of corn[J].Poultry Science,1982,61:101-106.
[6]楊鳳.動物營養(yǎng)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9.
[7]趙峰,張子儀.對家禽飼料代謝能值評定方法中若干誤區(qū)的探討[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06,18(1):1 -5.
[8]李昂,鄭騰,王宏,等.雛番鴨胰腺和腸道消化酶活性變化規(guī)律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04,40(7):14-17.
[9]安永義,周毓平,咼于明,等.0~3周肉仔雞消化道酶發(fā)育規(guī)律的研究[J].動物營養(yǎng)學報,1999,11(1):17-24.
[10]鄧英.番鴨、紹興鴨對幾種常規(guī)飼料代謝能及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04.
[11]KING D,金光明.鴨飼料的表觀和真代謝能值[J].國外畜牧學,1998,5:28 -30.
[12]宋代軍,王康寧,曾靜康,等.肉鴨肉雞常用植物飼料TME的比較研究[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22(2):134-136.
[13]樊紅平,侯水生,鄭旭陽,等.雞鴨對飼料能量利用的比較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06,42(19):30 -32.
[14]張春雷,侯水生,劉福柱,等.影響家禽飼料代謝能的因素[J].飼料工業(yè),2003,24(8):11-13.
[15]FARRELL D J.Rapid determination of metabolisable energy of foods using cockerels[J].British Poultry Science,1978,19:30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