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東 葉世龍 李建松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中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133)
臨床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遠較胃潰瘍多見(發(fā)病率為后者3倍),復發(fā)率更高,并發(fā)癥如出血、穿孔、幽門梗阻也比胃潰瘍高,同時伴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較胃潰瘍高,如何盡快促進潰瘍愈合、減少復發(fā)是目前臨床工作重要內(nèi)容。桂枝加芍藥湯通陽益脾、活血和絡,調(diào)和脾家陰陽氣血,調(diào)和肝脾,與本病病機切合。為此筆者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該方為基礎方觀察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臨床效果,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深圳市寶安區(qū)中醫(yī)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門診患者122例,主要癥狀為上腹胃脘時滿時痛,時輕時重,時作時止,喜溫喜按,每于饑餓時發(fā)作,得食緩解,噯氣返酸,納差,舌質偏紅或淡紅,苔薄白,脈弦或弦細。全部患者入選前1周均經(jīng)胃鏡及組織學、快速尿素酶實驗確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其中伴幽門螺旋桿菌(HP)陽性109例,潰瘍數(shù)目不超過 2個,潰瘍大小直徑<2 cm,>0.3 cm,病程 3個月以上,肝腎功能正常。部分患者合并有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炎。治療前1個月未使用過抗?jié)兯幬?。隨機分為兩組各61例。治療組61例,男性 47 例,女性 14 例;年齡 23~65 歲,平均(38.10±10.80)歲;病程 6 個月至 17 年,平均(5.50±4.10)年;伴 HP 感染共 53例。 對照組男性 48例,女性 13例;年齡 22~63歲,平均(37.70±10.90)歲;病程 3 個月至 15 年,平均(5.70±4.00)歲;伴 HP 感染共56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桂枝加予藥湯:桂枝、生姜各9 g,白芍18 g,大棗4枚,炙甘草6 g。加減:脾胃虛寒較甚,中脘怕冷,大便溏薄,四肢不溫加黨參、干姜、白術或附子;脾胃氣虛,納少,倦怠、少氣懶言加黨參、黃芪、白術、茯苓;兼陽明腑氣不利,加大黃;寒熱錯雜加附子、黃連;噯氣,嘔惡加旋復花、代赭石、半夏;返酸加吳茱萸、瓦楞子、煅海螵蛸。伴HP感染者加克拉霉素片0.5 g/次、阿莫西林膠囊 1.0 g/次,均每日 2 次,餐后服,連服 7 d。每日1劑,由本院中藥湯劑制劑室按標準機械煎煮,塑料軟袋真空包裝,每袋150 mL,每日2次,每次1袋,溫服,連服4周。對照組口服奧美拉唑片20 mg/次,每日1次,早餐前30 min服,連服4周。伴HP感染者加服克拉霉素片0.5 g/次、阿莫西林膠囊1.0/次,均每日2次,餐后服,連服7 d;同時奧美拉唑片改為20 mg/次,每日2次,早、晚餐前30 min服,連服7 d后再改為 20 mg/次,每日1次,早餐前30 min服,完成4周的抗?jié)儻煶?。兩組治療4周后復查胃鏡及做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 (僅限于治療前檢查為陽性者,抗HP治療停藥至少4周后)。
1.3 觀察方法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復查胃鏡及做14C-尿素呼氣試驗了解潰瘍愈合及HP的根除情況。
1.4 療效標準[1]臨床治愈:癥狀全部消失,潰瘍瘢痕愈合或無痕跡愈合,HP根除。顯效:主要癥狀消失,潰瘍達愈合期(H2),HP根除。有效:癥狀有所減輕,潰瘍至愈合期(H1),HP根除。無效:癥狀、內(nèi)鏡及HP檢查均未好轉者。(HP的根除標準:抗HP治療停藥至少4周后14C-尿素呼氣試驗陰性。)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計。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結果示兩組均取得顯著療效(P<0.01),治療組總有效率雖略高于對照組,但兩組總體療效相當(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多見于青壯年,比胃潰瘍的發(fā)病年齡平均早10年,屬于中醫(yī)學“胃脘痛”范疇。臨床所見,明顯屬寒、熱、虛、實、寒濕、濕熱偏勝的少見。其臨床特點:腹?jié)M疼痛,時輕時重,時作時止,喜溫喜按,饑時痛甚,得食痛減,為病兼太陰脾臟,脾為陰臟,以血為主,脾本身氣血不和,會出現(xiàn)腹?jié)M時痛;此外尚有肝脾不和的因素,“見肝之病,知肝傳脾”,同時脾若有病,也會使肝為之不和。因此,筆者運用通陽益脾,和絡止痛,調(diào)和肝脾的原則,選用桂枝加芍藥湯為基礎方治療本病,療效顯著。桂枝加芍藥湯通陽益脾,活血和絡[2],調(diào)和脾家陰陽氣血[3],原治太陽病誤下傷脾致“腹?jié)M時痛”者,方中桂枝合甘草,辛甘通陽;生姜、大棗合甘草,補脾和胃;芍藥有收斂與破泄的雙重作用,既和脾陰,又發(fā)肝木,為土中瀉木,倍用芍藥與甘草相伍,既能酸甘益陰,又能活血和絡。周巖指出,芍藥以木疏土而破結,故為腹痛專藥[2]。桂枝湯中芍藥量加大,起往里走的作用,主要是調(diào)和脾胃、調(diào)和肝脾[3]。脾為陰土,病在太陰易從陰化寒,桂枝加芍藥湯也有建中之意,柯韻伯謂“桂枝加芍藥,小試建中之劑”[4];方中桂枝、生姜、大棗、甘草為日常飲食常用亨飪之品,具有健胃作用[5]?,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白芍具有解痙、鎮(zhèn)痛、抗?jié)兊淖饔茫?];甘草有抗?jié)?、解痙、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用甘草提取物的甘草次酸衍生物——生胃酮,至今仍為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藥物之一[6]。諸藥合用,切中病機,故療效滿意。
本觀察表明,桂枝加芍藥湯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與目前公認可靠、有效的質子泵抑制劑療效相當,值得臨床推廣。
[1]中華消化雜志編委會.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建議[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7):447-450.
[2]李培生.傷寒論講義[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157.
[3]劉渡舟.傷寒挈要[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02.
[4]陳明,張印生.傷寒名醫(yī)驗案精選[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398.
[5]胡希恕.胡希恕傷寒論講座[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25.
[6]王輝武,賈河先.中藥新用[M].重慶: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86:9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