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秘 李世會
2011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寓言故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孔雀向天后訴苦,說夜鶯用它悅耳的歌聲取悅每個人的耳朵,自己卻只要一開口,就受到所有聽見它歌聲的人的嘲笑。天后寬慰它說:“但是你的美麗和身高遠遠勝過它。你的脖子閃耀著綠寶石的光彩,你有五顏六色的尾巴??兹搁_屏,更是受人們喜愛?!钡强兹刚f:“只要有一天我在歌聲上比不過夜鶯,卻只有這無聲的美,我仍然覺得不快樂?!薄?/p>
要求:①文體不限,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詩歌不少于30行);②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③字跡工整,卷面整潔。
從題型上歸類,福建省漳州市所出的是一道寓言類材料作文題,具體說來,是給出一段寓言故事作為材料,要求學生根據(jù)寓言故事的寓意作文。因為寓言具有隱喻性、多義性和哲理性的特點,所以要寫好這類題型的作文,取勝的關鍵在于讀懂寓言材料,準確把握寓言的寓意,然后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像能力,敘談自己對事物的認識,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這類題型的失誤點在于,考生只停留在材料的表面,不能揭開題面隱喻,造成跑題;或者將寓言類材料簡單理解成材料作文或話題作文,完全與寓言內(nèi)涵無關;又或者將寓言類作文寫成簡單的擴寫或讀后感,思維沒有寬度,缺乏對材料的認識和思考等。
考生應注意如下幾點:一是讀懂材料,挖掘寓言材料的核心寓意,確定最佳立意;二是要從整體上把握寓言的寓意,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三是要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聯(lián)系生活,尋求材料與生活的對接點;四是要集中筆墨寫自己感受最深、材料最豐富,最熟悉的領域,不可面面俱到。
1.解讀材料,理解寓意。寓言型材料的“意”埋藏深度不一,但不可以一望而知,必須有一個由表及里的解讀過程,才能楔入“本質(zhì)區(qū)”。而要做到這一點,方法很多,常見的有抓關鍵詞句,由果溯因,多面多角引申等方法。本題講述孔雀向天后訴苦,關鍵詞句很多,如“只要有一天我在歌聲上比不過夜鶯……我仍然覺得不快樂”,從這一角度分析,我們可以獲得“知足常樂”、“追求”、“自信”、“視角”、“比較”等方面的認識;而由果溯因,孔雀不快樂,是因為它跟夜鶯比歌聲,由此分析,這個材料中心意思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必在別人的長處面前自慚形穢”。無論采取何種方法,考生理解寓意的思維都要經(jīng)歷發(fā)散、思辨和聚焦3個階段,為下一步“選準選好作文的角度”作好準備。
2.選準角度,轉(zhuǎn)換形象。注重理性思辨,凸顯生活體驗和人生感悟是寓言類材料作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在這里“選準”有兩層含義:一是符合題意,即扣住了命題者的命題意圖;二是獨到新穎,睿智深刻,非一般學生所能做到。本題寓言材料淺顯易懂,雖未附寓意提示,但孔雀不應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較,這才是命題者的意圖,文章的主旨所在。確定了寫作的角度,考生便要運用聯(lián)想、類比,將寓言中的隱形形象合理地引申到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的熟悉領域,找準結合點,從而實現(xiàn)寫作材料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形象的轉(zhuǎn)換。
3.若即若離,巧用材料。寫作中對于寓言材料的使用,一般采取“若即若離”的策略。即在行文時,不要完全脫離材料,又不宜拘泥于材料。材料是整個寫作思維的引信,考生既可由此生發(fā)理念,表明態(tài)度,又可將材料有喻比義的核心事物、詞語或句子,點染于文章之中。很多考生將材料簡單操作,或者一字不提,或者完整照抄,甚至有的考生將材料“泡開”來構建全文,要不就寫成了擴寫和讀后感,這些處理材料的辦法都是錯誤的。
4.感情真摯,標新立異。任何一則寓言故事,總有自己的情感傾向,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審題立意時可能要出現(xiàn)偏差。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寫作者素養(yǎng)和情感認識的結晶。因此,寫作中,考生應盡可能在尺幅之間,灌注情感,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素養(yǎng)和寬廣的知識面。這就需要考生在選材上要選取那些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素材;在立意上要健康向上,積極進??;在構思上要標新立異,創(chuàng)新出巧;在語言上要內(nèi)涵深厚,文采飛揚等。
角度成就人生高度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繽紛世界,浩瀚寰宇,“萬類霜天競自由”,有著太多的差異的區(qū)別,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角度面前,事物的美丑成敗總會有不同的定義。美麗的孔雀,有著挺拔的身姿和華彩的羽毛,本來應是鳥中之王,卻因為認為自己的歌聲比不上夜鶯,便陷入了消頹與哀嘆之中。若是它能夠換個角度,重視自己的優(yōu)點,發(fā)揮獨有的價值,必能振翅翱翔于自信超然的廣闊天空之中。
改變看待自己的角度,便能收獲成功的驚喜。
俄國的撐桿跳女王伊辛巴耶娃原先是一名體操運動員,但她不斷增長的身高卻讓她在這個項目上失去了優(yōu)勢。她面對夢想道路上如此巨大的攔路石沒有氣餒,沒有灰心,而是轉(zhuǎn)而投入了撐桿跳的學習中。沒成想,她挺拔的身高反倒成了撐桿跳項目的優(yōu)勢,最終使伊辛巴耶娃成為體壇上的常青樹,造就一代神話。
改變看待磨難的角度,便能成就無悔人生。
尼可·胡哲,被稱為“像雕像一般活著的人”,生來就沒有了四肢,但是他卻說:“我從來不去看自己所缺少的東西,只珍視自己所擁有的?!彼麤]有四肢,行動困難,卻憑著頑強的毅力和驚人的決心,掌握了獨立生活的本領,取得了博士學位。而這一切,歸根結底取決于尼可看待自己生命的角度,珍惜自己的擁有,揚長避短,邁向成功,寓言故事中的那只欽羨夜鶯歌喉的孔雀,不知聽聞了這樣的經(jīng)歷,將會如何羞愧難當。
改變看待世界的角度,便能超越人生高度。
被稱為“真隱士”的山水詩人林和靖,早年仕途坎坷波折。他無法像那些世故圓滑的人一樣阿諛奉承,在夾縫中求生存,毅然決然地辭掉官職,歸隱西湖,過起了“梅妻鶴子”的瀟然生活。最終成就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詠梅佳話。林和靖深知官場黑暗,世風不古,自己剛直的性格無法曲意逢迎,便換了個角度,發(fā)現(xiàn)了自身對山水田園的獨特領悟力,成就文壇千古傳奇。
角度成就人生高度,態(tài)度改變生命軌跡,維特根斯坦曾說:“我在地面獨行,不在云端跳舞”,便能發(fā)現(xiàn)自身長處,邁向成功。不要做那不滿足的孔雀,讓角度改變?nèi)松瑢崿F(xiàn)自我超越!
(本文摘自網(wǎng)絡)
角度新穎,立意巧妙?!白怨盼恼乱鉃楦摺?。小作者從寓言素材中拓展寓意,巧選角度,說明“在不同的角度面前,事物的美丑成敗總會有不同的定義”,告誡我們轉(zhuǎn)換角度,人生可能就會成就高度,尤其結尾“讓角度改變?nèi)松?,實現(xiàn)自我超越”!意蘊深刻,讓人回味。
巧用材料,緊扣主題。文中對題面材料的運用,若即若離,開頭“美麗的孔雀,有著挺拔的身姿和華彩的羽毛,本來應是鳥中之王,卻因為認為自己的歌聲比不上夜鶯,便陷入了消頹與哀嘆之中”,引出話題;中間在敘述尼可·胡哲事跡之后,將孔雀與之對比,闡述“改變看待磨難的角度,便能成就無悔人生”;結尾再次引用,“不要做那不滿足的孔雀”,強調(diào)“讓角度改變?nèi)松?,實現(xiàn)自我超越”!不僅又將話題引回原處,扣住了材料,而且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圓合,首尾呼應,彰顯出作者駕馭材料的能力。
論證翔實,語言精彩。文章展現(xiàn)角度成就人生高度,引用俄國撐桿跳女王伊辛巴耶娃、尼可·胡哲和山水詩人林和靖的素材作為論據(jù),并巧妙引用他們各自的話語來論證分論點,材料典型有代表性,內(nèi)涵豐富;另外文章語言敘議結合,敘述流暢而具有表現(xiàn)力,議論簡潔精到,緊扣論題,文章或引用,或化用,信手拈來,相得益彰。
有位園丁,到花園里,發(fā)現(xiàn)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枯萎凋謝了,他非常詫異,就問花園門口的一棵橡樹:你們中間究竟出了什么事?后來他得知,橡樹因為自怨沒有松樹那樣高大挺拔,所以就生出厭世之心,不想活了;松樹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藤那樣結果子而沮喪;葡萄藤也很傷心,因為它終日匍匐在地,不能直立,又不能像桃樹那樣綻開美麗的花朵;牽?;ㄒ部鄲乐驗樗試@沒有紫丁香那樣芬芳。其余的樹木也都有垂頭嘆氣的理由,都坦怨自己不如別人。只有一棵小草長得青蔥可愛。園丁問它:你為什么沒有沮喪?小草回答:我沒有一絲灰心,一毫失望。我在此園中雖然算不上重要,但是我知道你需要一株橡樹、一棵松樹,或者葡萄藤、桃樹,或者牽?;?、紫丁香,你才去栽種它們;我知道你也需要我這棵小小的草,我就心滿意足地去吸收陽光雨露,使自己天天成長。
指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再優(yōu)秀的人,也有他的缺點和瑕疵;再差的人,總會有他的優(yōu)點和獨特之處,關鍵是看待的角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唯有揚長避短,撐起自信的風帆,我們才會知足常樂。
閱讀下面寓言故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螃蟹、貓頭鷹和蝙蝠去上惡習補習班。數(shù)年過后,它們都順利畢業(yè)并獲得博士學位。不過,螃蟹仍橫行,貓頭鷹仍白天睡覺晚上活動,蝙蝠仍倒懸。
要求:①文體不限,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詩歌不少于30行);②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③字跡工整,卷面整潔。
1.了解寓意。這是一道以寓言命制題面的文題。文中螃蟹、貓頭鷹和蝙蝠都有惡習,去上惡習補習班的目的肯定是要改正惡習,然而它們雖然獲得了博士學位,但惡習仍舊不改,抓住這一關鍵情節(jié)去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本寓言的寓意就是說明:行動比知識重要。沒有身體力行,知識就只是死的知識,死板的知識永遠都不會化成生命的素養(yǎng)和體驗;這個寓言還可以引申出另一層含義:我們習慣去外面尋找答案,去別人那里尋找力量,然而唯有自己才能拯救你自己。最重要的力量永遠來自你的自身等。
2.轉(zhuǎn)換形象。行動比知識更重要,實踐出真知,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正面的例子可用電影《亮劍》中李云龍,他一個窮苦出身的革命戰(zhàn)士,沒有多少軍事知識,但卻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屢出奇謀,打敗科班出身的日本將官、國民黨楚云飛等;反面的例子有趙括紙上談兵,考生可通過對比,展現(xiàn)行動永遠都比知識更重要,紙上談兵,貽害無窮的道理。
3.技法指南。既然規(guī)定了寫作要“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記敘文”,考生在寫作中一定要嚴格依照這些基本的寫作要求去做。寫作中命題盡可能出巧,奪人眼目,如《行動,是最好的藥方》、《讓自己變成一顆珍珠》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既然是記敘文,考生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交代好記敘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等,切不可不管不顧這些要求,另起爐灶,寫成議論文和散文,更不能寫成四不像的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