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陽
(莆田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大溪水庫位于莆田市涵江區(qū)莊邊鎮(zhèn)大汾村雙溪干流龍澗溪支流上,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8 km2,是一座集灌溉、供水、發(fā)電、防洪等綜合效益的小(1)型水利工程。水庫樞紐工程由攔河壩、壩內放水建筑物、溢流堰、輸水建筑物等組成,攔河壩壩型為漿砌石單曲拱壩,最大壩高31.9 m,壩頂弦長51.14 m,壩頂中心角106°,壩底厚度14.6 m。
本文針對大壩壩身存在大面積漏水及左右岸壩端滲漏問題,提出了壩體充填灌漿與壩基帷幕灌漿相結合的防滲處理方案。以下就防滲處理在大壩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及總結,以供參考。
2008年5 月,莆田市水利局主持召開了大壩安全鑒定會議,鑒定書認為大溪水庫大壩存在較嚴重的工程質量問題,安全隱患多,大壩壩身呈大面積漏水,防滲效果差,而且兩岸壩肩斷層強風化破碎帶未進行處理,滿庫時,兩岸與壩肩接觸部位會出現(xiàn)裂隙滲水現(xiàn)象,認為滲流性態(tài)安全定為C級,評價大溪水庫為三類壩。
根據(jù)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壩址出露地層除第四系覆蓋層外,均為晚侏羅系南園組(J3n)地層,主要巖石為凝灰熔巖。大壩壩基座落在弱風化巖層上,工程竣工后曾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基巖體滲透問題。大壩曾在1995年、1998年水庫除險加固時,對壩身及左右壩端與山坡體接觸處的巖基采用接觸灌漿處理,但并未進行帷幕灌漿,目前水庫滿庫時,左右壩端與山坡體接觸處仍出現(xiàn)裂隙滲水現(xiàn)象,說明大壩基礎存在滲漏現(xiàn)象;2008年12月,右岸滲漏觀測流量為0.015 m3/s,不能達到設計和施工規(guī)范要求,建議進行帷幕灌漿處理。
針對大壩壩身存在大面積漏水現(xiàn)象,在大壩上游壩面高程113.0 m以上布置充填灌漿孔,壩體防滲補強采用“剔縫、灌漿”的方法。首先,清理壩體上下游壩面的雜物,進行剔縫,剔縫深度為6 cm以上,剔縫寬度≥3 cm,剔縫后,用M 10水泥砂漿勾縫,上游勾凸縫,凸縫高出壩面2 cm,下游勾平縫,勾縫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在大壩上游壩面高程113.0 m以上布置充填灌漿孔,進行橫向灌漿,孔矩按200 cm×200 cm布置,孔徑為50 mm,鉆孔深度為灌注點壩體厚度的一半。
由于左右壩端與山坡體接觸處仍出現(xiàn)裂隙滲水現(xiàn)象,設計采用帷幕灌漿進行處理,在大壩壩端布置帷幕灌漿孔,帷幕灌漿孔沿壩頂中心軸線在樁號0+000~0+026.2,0+061.05~0+087.3段進行帷幕灌漿孔布置,終孔間距2 m,鉆孔深度應穿透軟弱夾層,深入不透水基巖3.5 m,帷幕灌漿孔徑為75 mm,灌漿總孔數(shù)為42孔,總進尺1 024 m。
可提高壩體的整體性和抗風浪淘刷的能力,達到充填補強的目的,而帷幕灌漿可提高壩基整體的防滲漏能力及強度,共同組成了大壩的整體防滲體系。
1)鉆機:150型地質鉆機
2)高壓灌漿泵:XPB—90B型,最大工作壓力40 MPa,額定流量90 L/min;
3)制漿機:270L臥室自動配料制漿機;
4)空氣壓縮機:VY—9/7—a型,容積流量9 m3/min;
5)灌漿機:BW250/50三缸單作用灌漿機。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采用加味定喘湯聯(lián)合抗癆藥物治療2個月后,患者的痰菌轉陰率達到64.29%,明顯高于常規(guī)抗癆藥物治療者的52.38%。這一結果提示,加味定喘湯有助于殺滅或抑制結核桿菌,這與方中黃芩、黃柏、半夏等中藥的抑菌作用有關。
4.2.1 鉆孔
本工程帷幕灌漿位于上游壩腳前1 m處,沿上游壩腳線布置,左右岸壩肩延伸5~6 m,最大鉆灌孔深度為31.4 m,成單排布置,間距1.5 m,分序施工。帷幕灌漿孔的開孔孔位與設計位置的偏差≤10 cm,鉆機安裝應平整穩(wěn)固,鉆孔時必須保證孔向準確。
表1 帷幕孔孔底偏差值
4.2.2 壓水試驗
帷幕灌漿孔在灌漿前宜采用壓力水進行裂隙沖洗,直至回水清凈時止。沖洗壓力可為灌漿壓力的80%,該值若>1 MPa時,采用1 MPa。帷幕灌漿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時,先導孔應自上而下分段進行壓水試驗,各次序灌漿孔的各灌漿段在灌漿前宜進行簡易壓水。壓水試驗應在裂隙沖洗后進行,采用五點法或單點法。
4.2.3 灌漿過程變漿原則
1)當壓力不變,注入率減少;注入率不變,壓力升高時不得進行變漿。
2)當某級漿液注入量達到300 L以上,或灌注時間已達30 min,而壓力和流量均無改變或變化不大時,應改濃一級水灰比。
4)當壓力降低,流量升高且此比及漿液已灌注300 L;時可以開始變漿。
4.2.4 灌漿
1)灌漿順序:先注外圈,后注內圈,同一圈由下而上施做;
2)灌漿速度:當鉆孔涌水量≥50 L/min時,注入速度為80~150 L/min;當涌水量≤50 L/min時,注入速度為 35~80 L/min;
3)灌漿結束標準:全部注漿孔注漿完成后,在主要出水點附近設至少5個檢查孔,測孔內涌水量,要求一般地段<0.4 L/min,且一處涌水量<10 L/min;或進行壓水試驗,在0.75 MPa壓力下,吸水率<2 L/min。
4.3.1 灌漿材料
灌漿采用純水泥漿,水泥標號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細度要求通過80 μm方孔,篩余量小于5%,一序孔灌注水灰比為0.6∶1的水泥漿,二序孔可灌注1∶1和0.6∶1兩個比級的水泥漿;灌漿壓力采用0.2~0.3 MPa。
4.3.2 灌漿結束標準
在一次灌漿注入量為0,灌漿壓力為0.2~0.3 MPa的情況下即可結束灌漿。
1)灌漿鉆孔的方向、深度都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需要裝設孔口管時,孔口管的裝設應牢固、密實。
2)帷幕灌漿壓力、灌漿濃度等各項施工參數(shù)對灌漿防滲的實施及效果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施工前,應對施工機械、制漿材料進行嚴格的監(jiān)控。
3)灌漿時如發(fā)生堵管時,應先打開孔口泄?jié){閥,再關閉孔口進漿閥,然后停機,查找原因,迅速進行處理。
4)同孔灌漿施工一般不間斷,如果出現(xiàn)間斷,施工時要與前段搭接0.5 m。如前段已經(jīng)初凝,應重新鉆孔再下官,防止出現(xiàn)斷樁。
大溪水庫主要存在壩身及壩基滲漏問題,采用壩體充填灌漿與壩基帷幕灌漿相結合的防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方法具有技術成熟、施工方便、防滲效果明顯等特點,可供類似工程參考和借鑒。
[1] 中國水利水電基礎工程局.DL/T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