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為潔
“失蹤”的臺灣籍愛國導演何非光
文/藍為潔
何非光是我上世紀40年代在重慶進“中國電影制片廠”時就認識的一位導演。當年乍見,我覺得他與別人沒有什么區(qū)別,日子久一點,因為來我們辦公室的人喜歡談議他,心中才開始產(chǎn)生好奇。因此有關他的奇聞趣事以及大起大落的遭遇,我都記在心里。而今66年轉(zhuǎn)瞬即逝,當我靜下心來寫些我熟悉的影人影事時,何非光就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我的記憶中……
何非光1913年出生在臺灣臺中市,兄弟姐妹共12人,他最小。其他多位兄長都在臺灣受教育,然后經(jīng)商理財,事業(yè)發(fā)展卓有成效。而他偏偏到日本學了藝術(shù),經(jīng)過嚴格訓練,不但擁有了專業(yè)知識,更掌握了日語,讀、聽、寫、說都會。16歲那年風華正茂的何非光沒有回臺中家里而是獨自闖關進了大上海,在一家私人醫(yī)院當學徒,老板對他還算好。正巧演員蔣君超去醫(yī)院看病,兩人便交上了朋友,他就跟著蔣君超去看人家拍戲??克臋C靈和吃苦耐勞,在劇務的幫助下進了攝制組當了臨時工。他從早到晚都泡在劇組里聽人指使做事,不管劇務給他錢多錢少,他都特別賣力。所有認識他的人都喜歡他,其實是喜歡差使他。劇組的副導演和其他技術(shù)部門的人都熱心推薦他試試臨時演員。特別是攝影師黃紹芬在何非光擔任演員時,不管他戲多戲少都讓他有較好的出鏡機會,所以他20歲時就進了“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做演員。何非光在“聯(lián)華”攝制的第一部影片《母性之光》,由田漢編劇,卜萬蒼任導演,黃紹芬任攝影,女主角是黎灼灼,男主角則為金焰。據(jù)黃紹芬后來回憶,何非光塑造的礦主兒子反映不錯,可以說是一炮走紅。緊接著何又主演了馬徐維邦編導、黃紹芬攝影的《暴雨梨花》,與高占非、陳燕燕、談瑛等明星同心協(xié)力,把影片拍得又快又好,何非光再次贏得好口碑。在他21歲時,有位叫鄭云波的編導拍《再會吧,上?!窌r,除男女主角張翼和阮玲玉外,選定何非光演一位品德并不好的醫(yī)生,與阮玲玉的對手戲不少。何非光嘔心瀝血塑造人物,與阮玲玉合作默契。阮玲玉也很器重這位比自己年幼三歲的青年演員。劇組拍攝休息時,阮玲玉異想天開,讓何非光坐上道具黃包車,她自己做車夫,拉著車子在場子里轉(zhuǎn)圈子。這是少有的片場拍攝花絮,頓時引起宣傳人員興趣,馬上就撳動照相機快門。以后,拍照的小伙子還放大了照片送給阮玲玉。阮玲玉又轉(zhuǎn)送給何非光。那正是阮玲玉感到人言可畏自殺的幾個月前,難得的自尋開心。戲剛結(jié)束,阮玲玉就服毒自殺。何非光一直珍藏著那張阮玲玉拉黃包車的照片,抗戰(zhàn)時期無論南來北往到哪里,他都照常取出仔細看看,用心思念,還多次發(fā)表在有關別人評述何非光的雜志刊物上。這是何非光這位“海歸”在回到上海短短五年取得的最大成績。他的月薪從幾塊錢增加到幾十塊錢,成為“聯(lián)華”公司的基本演員??傆嫻矃⒓舆^11部影片的攝制,盡管都是反面人物,在戲里屬配角,但是每個角色都有各自不同的鮮明特征。
編者按:
歲月荏苒,中國電影已經(jīng)走過了一百余年,而今那些歷史中的親歷者很多已經(jīng)離開了我們。而活著的人,在追憶那些刻骨銘心的點點滴滴中,能從記憶深處找到很多電影以外的真相和影史的足跡。本文作者藍為潔上世紀30年代就加入了電影制作的行列,是知名的電影剪輯師,也是著名導演湯曉丹的夫人。懷揣著對文化歷史的真誠關切和對電影的無限熱愛,耄耋之年的藍為潔依舊勤于筆耕,親筆為本刊寫作她心中的真實的影人和影事……
本文講述的中國影史上第一位留學歸來的臺灣籍導演何非光,1949年后從影壇“消失”,坊間有各種矛盾的零星報道他“被國民黨殺害”、 “勞改死在東北”等等,而事實上這位冒著生命危險拍攝反戰(zhàn)影片的愛國導演,新中國成立后滿懷報國熱誠奔赴抗美援朝戰(zhàn)場,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種種波折后,終于在被徹底平反后于1997年含笑九泉。作為歷史的見證人,藍為潔女士關于電影的親歷故事就從這里開始展開……
本文作者藍為潔女士
1938年,也就是何非光25歲時,他毅然離開了上海,跟著許多前往抗戰(zhàn)大后方的人到了我的老家重慶。正巧在離市中心不遠的純陽洞小山坡上新建了抗戰(zhàn)電影攝制基地“中國電影制片廠”。(簡稱“中制”)。當時編制分為三大塊——
技術(shù)課:統(tǒng)管攝影、錄音、照明、化妝、美工、照相、卡通、洗印、剪輯等等;
劇務課:統(tǒng)管編、導、演等主創(chuàng)人員;
行政部門:統(tǒng)管生產(chǎn)計劃、影片制作、宣傳發(fā)行、后勤供應等。
因此,我所在的技術(shù)課專家多,各組都有自己的花名冊。我進技術(shù)課后,課長官質(zhì)斌就把文房四寶存放櫥柜的鑰匙和所有機密冊子——即人員職務和工薪本全交給我保管。攝影師羅及之是人員名冊的第一名,他的月薪比別人略高一點,另外他也暗中負責幫助課長解決安排工作問題。他后來告訴我,何非光自費到了重慶后首先找到他要求引薦給廠長鄭用之。羅及之與何非光在“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時就認識,那時的影人隊伍中只要有志拍攝抗戰(zhàn)題材的影片都屬同心同德共赴國難的,鄭用之當然迅速決定讓何非光早早寫好《保家鄉(xiāng)》劇本。本來何非光想要羅及之攝影的,偏巧羅及之沒有空,只好改請王士珍攝影。王士珍當時也是與吳蔚云齊名的好攝影之一。不過他喜歡精工細刻,與導演的激情靈感、迅速快上屬兩種風格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所以何非光與王士珍之間合作并不默契?!侗<亦l(xiāng)》結(jié)束,他又找到羅及之商量馬上開拍《東亞之光》紀實性影片。正巧羅及之喜歡紀實性風格,兩人一拍即合,合作中幾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保家鄉(xiāng)》的故事是虛構(gòu)的,描寫日寇在占領淪陷區(qū)后的暴行和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影片公映后褒貶不一,贊美影片好的認為片中的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于拼死斗爭;貶的意見則認為寫敵人暴行是宣傳戰(zhàn)爭恐怖,顯示了敵人的威力。何非光心里不服,所以積極思索想將日本戰(zhàn)俘所排演的話劇搬上銀幕?!稏|亞之光》由日本反戰(zhàn)同盟作家鹿地亙和他的妻子池田段子根據(jù)他們所掌握的真實材料,再現(xiàn)日本戰(zhàn)俘在重慶戰(zhàn)俘收容所里被改造的過程,由有反侵略覺悟的日俘用日語演出,還配有中文字幕。參與制作的同仁都看到了它的積極性意義,一致贊好。何非光精通日語,認為必須將話劇搬上銀幕讓更多愛好和平的人看到它的歷史價值。于是他帶著羅及之反復看話劇演出,還直接與戰(zhàn)俘們用日語交流,加深他們的悔悟心和思鄉(xiāng)情,以電影為武器打擊日寇。臺灣籍導演何非光這種愛國行為,無疑是“中制”廠扛起抗戰(zhàn)大旗,走在反侵略陣線最前列的人之一。同時,《東亞之光》也是1940年何非光傳奇電影生涯中最濃重、最華彩、最有代表性的一部經(jīng)典巨著?!稏|亞之光》總長度半個鐘頭,攝影師羅及之告訴我,它的拍攝難度非常非常多,非常非常大……一位日本演員在影片拍攝結(jié)束后,還寫了一封呼吁同胞悔罪的公開信。
何非光(右)當年珍藏的阮玲玉拉黃包車的照片
“我覺得何非光那樣的老知識分子還是真心熱愛祖國為祖國服務的,我也很想念他?!?/p>
——謝麗娟
《東亞之光》工作照。右為導演何非光,左邊是攝影師羅及之。
話說《東亞之光》正緊張地以新聞紀錄片的模式拍攝,那位真誠悔罪的主演卻突然喉嚨紅腫,并很快斷氣離世。至于為什么紅腫犯病那么快那么急就惡化到死亡,據(jù)收容所的專職醫(yī)生后來悄悄分析,很可能是戰(zhàn)俘中的死硬分子偷偷投了毒。因后來查找不到證據(jù),此事只好不了了之。
拍攝過程中,攝制組多次遭到日本空襲停工。有一次,炸彈正落到攝制基地,兩個演戲的日本戰(zhàn)俘當場被炸死,攝影機也被炸壞了。幸好廠長鄭用之堅決力挺,拖了好幾天才找到了新攝影師繼續(xù)開工。
《東亞之光》就這樣磕磕碰碰拖著拍攝,誰也急不起來。還好碰上春節(jié)重慶市民興致勃勃迎新年,何非光機靈出招,利用節(jié)日動員攝制組戰(zhàn)俘演員化了妝游行。目的是起到宣傳影片的作用,并募捐籌資。但這次,所有日俘演員都不想聽任導演安排,所長鄒任之先生耐心做了許多工作,戰(zhàn)俘演員們才答應下來。鄒所長以實際行動帶頭加入了游行隊伍,攝影師更有勁,將所有人員都一一記錄在影片里,除了《東亞之光》以外,多余鏡頭都放進抗戰(zhàn)紀錄片中。
僅僅半個鐘頭片長的《東亞之光》,足足花了八個月時間才完成。開創(chuàng)了“中制”新片在著名的“國泰”電影院舉辦首映禮盛大活動的先例。出席觀看影片的要人、名人、學者輪番在臺上發(fā)表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講話。日本戰(zhàn)俘派代表登臺悔罪,并對觀眾虔誠地說“對不起”?!缎氯A日報》以《偉大的友誼》發(fā)表評述,稱贊《東亞之光》影片有深遠的歷史價值。有位署名“子都”的評論家說:“在攝影和音樂方面,《東亞之光》又有成功。每幅畫面取景布光都超出了以往影片的水準?!笨上А白佣肌蔽闹袥]有對音樂進行細說。恰好上海市虹口區(qū)影視資料館館長李果發(fā)來請?zhí)覅⒓右压首髑以S如輝先生誕辰95周年座談會。在許先生的簡歷中我看見了有關的介紹:“徐如輝先生是現(xiàn)代音樂史上杰出的民族音樂家和電影作曲家。他的一生無論對流行歌曲、電影音樂、民族交響樂、戲曲音樂都作出過開拓性的貢獻。他在重慶為何非光導演的《東亞之光》譜曲……”這段介紹正好填補了“子都”文章所缺作曲者的名字,原來《東亞之光》的作曲出自名家。
《東亞之光》的首映是臺灣籍愛國導演何非光27歲時的成功作品,也是“中制”抗戰(zhàn)影片中的巔峰經(jīng)典,長留電影史冊。在《東亞之光》影片里,何非光要求攝影拍了一個很有特色、符合劇情又是他冥思苦想設計了好幾天的長鏡頭。該鏡頭后來被電影史學家津津樂道,它是一個橫向推移的俘虜宿舍內(nèi)景鏡頭,讓觀眾清晰地看到俘虜們在寬敞的室內(nèi)一排排整潔床位以及自由活動空間。視覺效果好極了。何非光后來告訴記者說,他這樣表現(xiàn)的目的是揭露一些人不相信中國能善待日本戰(zhàn)俘的事實。實景拍出的長鏡頭就是用事實證實,當時在重慶雖然房荒嚴重,對待日本戰(zhàn)俘還是盡量寬容照顧。
之后,應香港南洋影業(yè)公司邀請,何非光啟程離開重慶直奔香港,參與影片《新生命》的攝制。與他合作的影人有蔣君超、李清及女演員朱嘉蒂。戲剛開拍不久,有人暗中通知他說“在香港的日軍頭目曉得何非光編導了《東亞之光》,大發(fā)雷霆揚言要置他于死地”。何非光不得不加緊拍攝,完成任務后帶著朱嘉蒂回到重慶,并且與朱嘉蒂成了婚。事后,何非光告訴羅及之,“我在香港保住了命還揀回了老婆,萬幸萬幸”。他離開香港前夕,粵語片女演員莽一萍請他吃飯送行,還請了當時在香港的“金牌”導演湯曉丹做伴。何、湯二人初識卻結(jié)下友情。他們都沒有料到,何非光帶著夫人剛回到重慶不久,就自編自導了日本婦女反戰(zhàn)的影片《血濺櫻花》。女主角由著名影星舒繡紋擔任,仍由羅及之掌鏡。雖然反響還可以,但比起《東亞之光》大大遜色。
巧的是香港淪陷后,我的丈夫湯曉丹拒絕與日本侵略軍合作,也化裝成難民幾經(jīng)周折到了重慶的“中制”廠。何非光很講義氣,見湯到了“中制”人生地不熟,有點孤寂模樣,便請湯到家吃午夜飯,使他有了溫馨感。過完春節(jié),何非光因為朱嘉蒂愛上了一個英國人,便與其心平氣和地分手了。嘉蒂的妹妹本來與姐姐、姐夫同住,所以很快就成了何非光的第二任妻子。這對夫妻后來一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度過了蹉跎歲月。以后何非光帶著妻子和小孩回到上海,拍了《出賣影子的人》和《花蓮港》等作品。新中國成立后,幾乎見不到何非光的影子,傳言種種,大家還以為他去了臺灣,也沒有再提起他。
《東亞之光》劇照
直到1958年才傳出上海虹口區(qū)人民法院宣布何非光犯了反革命罪,被清除出電影隊伍。原來,上海解放后,何非光就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還去朝鮮戰(zhàn)場上與美國軍隊做過面對面的戰(zhàn)斗。據(jù)何非光后來告訴我,他被捕的兩條罪狀是“在重慶參加了國民黨”和“拍攝過反動電影”。他沒有反抗情緒,只詳細如實反復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直到1979年,他才被徹底平反,并且被安排到上海文史館任館員,有了月薪收入、工作以及兩居室的住房。筆者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jīng)恢復到心平氣和、冷靜看待社會的狀態(tài)了。他最得意的是1993年80歲生日時,上海市副市長謝麗娟親自為他籌辦。當時拍了不少照片,他一張張給我看,嘮嘮叨叨和我介紹當時的場景。
后來,他想幫他的兄弟辦一家罐頭廠專制狗糧銷往全球??墒悄莻€時候,人們的溫飽問題都沒解決,也不時興養(yǎng)狗,合作伙伴也找不到。1997年,何非光感冒發(fā)熱去醫(yī)院急診,化驗結(jié)果是急性白血病,不到一周就去世了。文史館的紀念活動還是開得熱熱鬧鬧。
最近,我和原上海市副市長謝麗娟通電話,她還記得自己當時說“為何非光做生日是我在職期間的工作分工。我覺得何非光那樣的老知識分子是真心愛祖國為祖國服務的,我也很想念他……”謝麗娟短短幾句話,讓我聽了都很感動。2000年4月,臺灣電影資料館為何非光出了一本書,稱贊何非光是中國影壇最重要的臺灣人。在北京的影評家陸弘石教授也發(fā)表了《何非光訪談錄》,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不偏不倚公正評價了《東亞之光》。我想何非光在天之靈終于能含笑九泉了。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