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乃武 孫惠聰
我省地下水中含鐵比較普遍,且隨著其來源的不同,存在的形態(tài)也不同。在農(nóng)村飲水安全工程中,過去是單井單屯逐漸發(fā)展為一井多屯和集中連片供水,故對水質(zhì)安全保證和建設投資及常年運轉(zhuǎn)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正確地掌握地下水中鐵質(zhì)的存在形態(tài)及含量,正確選擇合理的除鐵工藝,顯得尤為重要。
鐵在地殼的表層含量約為6%,僅次于氧、硅、鋁而占第四位。地殼中的鐵質(zhì)多半分散于各種晶質(zhì)沉積巖中,它們都是難溶的化合物。Fe3+在水中的溶解度極小。當PH=5 時,F(xiàn)e3+在水中的溶解度不足0.001mg/L,所以天然地下水中實際上不含有溶解性的Fe3+。Fe2+的溶解度略高于Fe3+,是地下水中鐵質(zhì)的主要成份。
地殼巖土中的鐵質(zhì)大量進入地下水中,大致有以下幾種途徑:
(一)地面上富含鐵沉積巖層中的三價鐵在大氣降水淋濾作用下,進入水體或地下水中,在匯入和滲透時,受到水體中有機物質(zhì)的影響還原為二價鐵。如海林市紅甸子河,就是沸石礦中鐵使地面Fe3+含量增大,地下水在與河水相互補給時進入地下水,水質(zhì)中Fe2+呈遞減形式從河漫灘至一級階地分布。
(二)含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對巖土中二價鐵的溶解作用。
對氧化亞鐵:
對碳酸亞鐵:
(三)在河谷漫灘、階地和沖洪積平原地下水中,三價鐵在還原條件下被還原為二價鐵而溶解。在富含有機質(zhì)的地層中,常由于微生物的強烈作用而處于嫌氣的還原條件下,這時溶解氧被消耗殆盡,有機物進行嫌氣分解產(chǎn)生大量硫化氫、腐殖酸、沼氣、二氧化碳等。
三價鐵被硫化氫還原的過程如下:
硫化鐵在二氧化碳作用下溶于水中:
我省松花江、呼蘭河、海浪河流域地下水為典型代表。
(四)一些有機物和鐵生成復雜的有機鐵而溶于水中,是地下潛層水受污染后的典型水質(zhì)。
(五)鐵的硫化物氧化而溶于水中。含鐵地下水在我省分布甚廣。含鐵濃度多數(shù)在10mg/L 左右;20~30mg/L 者較少;含鐵濃度高于30mg/L 者比較罕見。由于地層對地下水的過濾作用,一般地下水中只含有溶解性的鐵的化合物,三價鐵在PH>5的水中溶角度極小,所以在地下水中含量甚微,一般含鐵地下水所含的主要是二價鐵的重碳酸鹽。由于重碳酸亞鐵是強電解質(zhì),能在水中充分離解,所以二價鐵在地下水中主要是以二價鐵離子Fe2+的形式存在,所謂地下水中含有重碳酸亞鐵,是指其假想化合形態(tài)。
地下水中除含有重碳酸亞鐵外,有時還可能含有硫酸亞鐵和有機鐵。
當Fe2+(毫克當量/升) 我省含鐵地下水的PH值介于5~8之間,并且介于6~7.5的占絕大多數(shù),低于6和高于7.5的比較罕見。 當水中有溶解氧存在時,水中的二價鐵離子易于氧化為三價鐵。氧化生成的三價鐵因在水中的溶解度極小,故以Fe(OH)3形式由水中沉淀析出。所以,含鐵地下水中不含溶解氧是水中二價鐵離子能穩(wěn)定存在的必要條件。 地下水中的有機物常對二價鐵的氧化起阻礙作用,特別是當有機物結(jié)合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時,常使二價鐵的氧化異常困難,這種鐵質(zhì)一般稱為有機鐵。地下水中可能存在有機鐵的條件是: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水的色度很高,且為淺層地下水;水中總鐵濃度與離子鐵濃度的差值很大。除水質(zhì)受污染外,地下水含有有機鐵的情況一般并不多見。 為了去除地下水中的鐵質(zhì),一般都采用氧化的方法,即用氧化劑將水中的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由于三價鐵在水中的溶解度極小,故能從水中沉淀析出,從而達到地下水除鐵的目的。 地下水中鐵、錳一般是伴生的,但我省地下水中錳的指標不高,在除鐵的同時也能將水中的錳去除,達到飲用水的指標要求。松花江流域的下游區(qū)、縣地下水錳的含量高一些,如同江市等。 (一)自然氧化法除鐵。以空氣中的氧氣為氧化劑,使含鐵地下水與空氣接觸,空氣中的氧氣便迅速溶于水中(此過程為曝氣)。 氧化生成的三價鐵,經(jīng)水解后,先生成氫氧化鐵膠體,然后逐漸絮凝成絮狀沉淀物,用普通砂濾池過濾去除。曝氣的方法有: 敞開式:將水暴露在空氣中,通過水膜或水滴來接觸空氣來達到曝氣的作用,亦稱為瀑布式曝氣。如接觸式曝氣塔、蓮蓬頭淋水、噴水、跌水等曝氣方式。 封閉式:將空氣以小氣泡的形式注入需曝氣的水中,靠小氣泡在水中的分散、擴散和溶解來達到曝氣的目的,亦稱為氣泡式曝氣。如壓縮空氣、水一氣射流導、鼓風機曝氣盤等。 水的PH值對自然氧化除鐵過程有很大的影響。水的PH值每降低1個單位,水中OH-濃度將減小10倍,從而使水中二價鐵的氧化速度降低100倍。實際上,自然氧化除鐵過程只有在水的PH值不低于7的條件下才可能順利進行。 此外,水中二價鐵的氧化速度還受水的堿變、有機物和還原物質(zhì)以及溶解性硅酸等物質(zhì)的影響。 由于自然氧化除鐵過程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其除鐵的可靠程度只有參照已有工程實例來確定。自然氧化除鐵所需時間一般不超過1~2 小時,反應時間過長時,處理系統(tǒng)就會顯得過于龐大而不經(jīng)濟,這時應采取加速氧化反應的措施。 加強水的曝氣過程,盡可能多地散除水中的二氧化碳以提高水的PH值,是提高二價鐵氧化速度的重要措施。特別是多數(shù)含鐵地下水的PH值小于7,加強曝氣更是必要的措施。因此,在自然氧化除鐵系統(tǒng)中,曝氣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向水中溶解氧氣,同時也是為了散除水中的二氧化碳以提高水的PH值。敞開式的曝氣方式更能散出水中硫化氫、溶解性腐殖酸等氣體。 (二)錳砂除鐵法。天然錳砂除鐵是一種接觸催化除鐵工藝。天然錳砂含有高價錳(大于正二價)的氧化物,能對水中二價鐵的氧化反應起催化作用,大大加快其反應速度。一般認為二氧化錳的催化機理是,二價錳首先被水中的溶解氧氧化成高價錳的氧化物,高價錳再將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由于這兩個反應進行得都很快,所以就大大加速了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的速度。 天然錳砂在除鐵過程中,除了依靠它自身含有的高價錳的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以外,在其表面還能逐漸形成一種以“濾膜”形式存在的鐵質(zhì)催化物,稱為除鐵“活性濾膜”。“活性濾膜”是r 型的羥基氧化鐵所構(gòu)成(r-FeOOH),它在含鐵地下水的PH 條件下能與二價鐵離子進行離子交換,并置換出等當量的氫離子。被交換吸附的二價鐵繼續(xù)進行水解和氧化,產(chǎn)生出羥基氧化鐵,使催化物質(zhì)得到再生。 生成的羥基氧化鐵作為“活性濾膜”物質(zhì)又參予新的催化除鐵過程,所以“活性濾膜”除鐵過程是一個自動催化過程。 將催化原理用于地下水除鐵,是除鐵工藝的一個進步。天然錳砂不僅對水中二價鐵的氧化反應有很強的接觸催化作用,并且同時又能完成對水中鐵質(zhì)的截留分離作用,所以曝氣后的含鐵地下水只經(jīng)天然錳砂一次過濾,就能完成全部除鐵過程。 (三)人工銹砂除鐵法。除鐵活性濾膜不僅能在天然錳砂表面形成,并且也能在其它濾料(如河砂、石英砂)表面形成。制作過程是向水中投加硫酸亞鐵,使水中二價鐵濃度達到100~200mg/L,并調(diào)整PH值為6~7,將此含鐵水曝氣后立即經(jīng)濾料過濾,濾后水抽回池前循環(huán)使用,如此對濾料連續(xù)處理60~70 小時,便制成具有接觸催化除鐵能力的人工銹砂。 人工銹砂的除鐵原理與天然錳砂表面的“活性濾膜”的除鐵原理相同,可以使用與天然錳砂相同的除鐵系統(tǒng),并且具有與天然錳砂大致相同的適用范圍。 (四)氯化除鐵法。當以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地下水中的二價鐵有困難時,尚可向水中投加氯,氯是比氧更強的氧化劑,當PH>5 時,氯能迅速將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當?shù)叵滤绣i較高時,采用氯化法同樣能夠完成除錳過程。 (五)高錳酸鉀除鐵法。高錳酸鉀也可以除鐵,其氧化能力較氧和氯更強。高錳酸鉀投量很小仍能獲得相當好的除鐵效果,這可能是反應中生成的二氧化錳具有接觸催化作用所致。 (六)水中硫酸亞鐵(石灰)去除法。當水中堿度過小,不足以中和二價鐵氧化水解時生成的酸度,水的PH值會在除鐵中大大降低,影響除鐵過程的進行,所以去除水中的硫酸亞鐵,需向水中投加堿劑(石灰等)。 (七)陶料(硅碳素)除鐵。采用人工陶料(硅碳素為粉煤灰、氧化鋁和沸石等多孔物質(zhì)燒結(jié)而成)作為濾料接觸除鐵(軟化水和除氟所用特殊水處理),使用一段時間后,需用堿劑進行再生(還原),把陶料上的陽離子置換出來,代之以新的可交換離子,硅碳素的再生過程亦為水軟化反應的逆過程。 (八)人工地層除鐵。地層除鐵的機理是用含有氧的曝氣灌入地下含鐵地層,形成具有除鐵能力的地下除鐵層。一般有單井自灌和群井互灌兩種方式。 當?shù)叵滤需F超標不大,不含硫化氫腐殖酸等有害氣體時,且PH值不太低,宜采用封閉式曝氣,如采用石英砂濾池或錳砂除鐵濾池,也可采用人工地層除鐵。 當?shù)叵滤需F超標不太大,但含有硫化氫腐殖酸、二氧化碳等氣體,且PH值較低時,宜采用敞開式曝氣方式,如錳砂除鐵濾池和人工銹砂除鐵濾池。 當?shù)叵滤需F、錳都超標時,有機物含量高,氧曝氣困難時,宜采用氯化除鐵法和高錳酸鉀除鐵法。 當?shù)叵滤泻辛蛩醽嗚F堿度過小、PH值過低時,宜采用石灰法除鐵。當?shù)叵滤F超標,硬度大或含氟時,宜采用陶料(硅碳素)除鐵法,可達到特殊處理目的,又可實現(xiàn)除鐵處理。 地下水除鐵工藝選擇的根本依據(jù)是水源水文地質(zhì)勘察評價結(jié)論,如做不到,也應對探采結(jié)合井進行水文地質(zhì)成果評價,以確保除鐵工藝選擇準確。 在地下水取水井鉆井過程中,應取樣編錄,以便分析水中各種物質(zhì)的來源,正確選擇曝氣形式和除鐵工藝。 地下水中含有機物,一般情況是受污染所致,應分析查清其來源,采取措施切斷污染源和設立水源衛(wèi)生防護區(qū),采取相應的處理工藝,以確保水質(zhì)安全。 地下水除鐵工藝選擇的原則是:簡單、方便、節(jié)能、節(jié)省工程投資。工藝復雜將增大投資費用和常年管理費用。 對已建成的水處理工程進行總結(jié),可為本地區(qū)、相鄰地區(qū)或相同水質(zhì)的新建工程提供設計參考相關(guān)依據(jù)。二、地下水除鐵原理及基本方法
三、除鐵方法的選擇
四、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