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妍 楊進平 程明
盧曉亭,總參某部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水聲環(huán)境效應研究。因成績突出,2010年獲中國科協(xié)求是杰出青年實用工程獎。
聲波是目前海洋中唯一有效的遠程信息傳輸載體,聲探測是水下探測的有效手段。
水下聲探測的效果,除受限于聲納本身的技術狀況外,不同的水文環(huán)境也會對其產生直接影響。海洋中的躍層、鋒面、內波等現(xiàn)象,都會在不同情況下或多或少影響聲波的傳遞—形成折射、散射、反射等,影響聲波的傳播方向,進而嚴重影響聲探測的效果。特別是隨著聲納設備技術水平的提升,海洋環(huán)境對聲納設備的影響變得更加不容忽視。
“同樣的海域,相同的設備所處深度相差幾十米,水下聲探測的距離有時就會差上一倍?!笨倕⒛巢扛呒壒こ處煴R曉亭在接受本刊采訪時介紹,隨著聲納技術提升難度的加大和人們對海洋環(huán)境了解的深入,現(xiàn)代研究越來越注重利用水聲環(huán)境效應提高聲納設備的使用效能。
海洋環(huán)境具有強烈的時空變化特點,研究海洋水聲環(huán)境,就是要摸清并掌握不同海洋環(huán)境下聲波的傳播機理、特點,以及各種海洋現(xiàn)象對聲音傳播的影響,進而將其應用到聲納探測上,用以增強現(xiàn)有設備的使用效能。盧曉亭就是從事水聲環(huán)境效應研究的杰出代表之一。
接軌前沿 學以致用
1992年,盧曉亭考上大學。來自基層的他,深深懂得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重要性,“用先進研究成果服務基層”,便是他初進校園時立下的目標。懷著對專業(yè)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盧曉亭始終保持著高漲的學習熱情。四年的本科學習中,他一直名列前茅,畢業(yè)時更因成績優(yōu)異而被保送直讀研究生。
與世界海洋強國相比,我國的裝備技術相對落后,且在短時間內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在不斷地學習和研究中,盧曉亭對這一形勢有著清醒的認知。但他并未因此而氣餒,反而更堅定了“用先進研究成果服務基層”的決心。技術硬件上難以超越,那有沒有辦法利用軟環(huán)境提升設備性能呢?這是他學習之余思考最多的問題。
一次偶然的機會,盧曉亭聽一位專家說道:“水下也有許多影響聲探測的‘山川峽谷,如果能加以利用,對提高水聲探測設備的使用效能尤為重要?!彼蝗灰庾R到這正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切入點:通過研究利用海洋環(huán)境效應,可以在不改變設備硬件的前提下,提高設備的使用效能。
幾經思考,盧曉亭毅然決定在研究生課程已經進行一個學期之后,申請調換專業(yè)、更換導師,申請最終得到了校領導的支持。
為了盡快補上落下的課程,盧曉亭付出了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和精力。在導師和師兄的引導、幫助下,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盧曉亭一點一滴積累,逐漸摸索入門、順利融入,從輔助人員逐漸成長為項目主研人員,并開始享受專業(yè)研究帶來的樂趣。在研究生期間,盧曉亭就參與了某重大課題的研究工作,在課題組長的帶領下,盧曉亭和團隊成員一起,反復研究、試驗,艱苦攻關,在經歷了無數(shù)次的失敗后,終于達到預期目標和效果,取得圓滿成功,項目最終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
這期間,盧曉亭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成績和榮譽的取得更激發(fā)了他的研究熱情,幾年時間里,盧曉亭迅速成長,和團隊一起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顯著成果。而深埋在他心中“用先進研究成果服務基層”的夢想,也在不懈地堅守與奮斗中一步步實現(xiàn)。
立足實際 解決急需
“作為一名中國人,只有將個人發(fā)展融入國家的建設事業(yè),確立正確的長遠目標,學習追求才不會迷失方向,才會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作為一名科研人員,研究工作只有深入基層、貼近實際,解決基層急需,這樣的科研成果才有生命力!”在盧曉亭的一份獲獎報告中,我們看到這樣的話。
盧曉亭出身基層,熟悉基層,更了解基層人員對高技術裝備的熱切需求,明白設備使用人員的切實想法,所以他的研究更接“地氣”—始終著眼于基層急需,通過不斷自主創(chuàng)新提升基層單位的核心競爭力。遵循這一核心思想,盧曉亭努力把自己的點滴知識和實踐經驗都轉化為生產力提升的要素。
在參加任務保障過程中,盧曉亭發(fā)現(xiàn)基層單位在水聲環(huán)境效應利用方面基本處于空白,同時缺少相關的技術保障裝備。如何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保障能力并形成裝備,成為擺在盧曉亭和團隊成員面前亟需解決的難題。
站在全局角度對現(xiàn)實所需作出準確判斷、確立了研究方向之后,盧曉亭和團隊成員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求索之路。腳踏實地,心無旁騖。
無數(shù)個日夜里,他們反復研究共同探討,認真分析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種可能,然后便是數(shù)以萬次的實驗,不斷推翻,又不斷重新開始……其中的艱辛與漫長,局外人根本無從了解和體會。終于,在長達十年的付出后,盧曉亭和他的伙伴們迎來了豐碩的成果。他們先后攻克多項重大技術難關,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不僅達到預期研究目標,而且推動了該領域相關研究工作的發(fā)展與技術的進步,最終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水下基礎環(huán)境信息的缺乏成為制約該方向應用研究快速發(fā)展的短板之一。為解決這一問題,盧曉亭又將目光瞄向了這一領域。
多年來,盧曉亭在水聲環(huán)境效應研究領域的執(zhí)著付出,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更獲得了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鼓勵和肯定。
2010年11月,由于盧曉亭在工程技術相關領域的突出表現(xiàn),被中國科協(xié)和求是基金會授予“中國科協(xié)求是杰出青年實用工程獎”。
時隔一年,回憶起那個時刻,盧曉亭的話語中仍帶著些許激動:“這個獎體現(xiàn)了國家對年輕科研人才的重視和愛護,它是對我們整個團隊過去工作的認可和肯定。榮譽的取得離不開領導和導師的正確指引,離不開師長們對自己的無私幫助,更離不開團隊成員的精誠協(xié)作。”同時,“當看到同樣年輕和杰出的同仁時,更激發(fā)了自己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堅定走下去的決心?!?/p>
團結協(xié)作 樂在其中
年輕、齊心、踏實、風氣好,這是盧曉亭給自己所在團隊的評價?,F(xiàn)代科學研究中,單打獨斗拼天下已經過時。面對復雜浩大的系統(tǒng)工程,擁有一個精干團結的團隊才是快速發(fā)展之道?!爱攬F隊所有人都無私地面對同一個目標的時候,這種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苯柚@種精神和力量,他所在的團隊在近年的研究中取得了顯著成果。
一個優(yōu)秀團隊的長遠發(fā)展,離不開人才的充實與承繼。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他們積極將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中,通過教學驗證成果并反饋科研,最終再推廣應用。于是,凝聚著前輩研究成果和理念的一本本教材,擺在了年輕的學員面前,成為他們繼續(xù)向前的豐厚“給養(yǎng)”,指引著他們不斷開拓進取。
此外,盧曉亭還格外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國際前沿技術,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為,“跟蹤、追趕國外只是一個階段,我們要做的是在長期跟蹤過程中實實在在掌握相關技術的同時,保持清醒,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達到一定水平之后,要有能力、有魄力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要有逐步前進的目標和最終超越的理想?!?/p>
因為熱愛,不懈堅守;因為熱愛,甘于付出。對研究事業(yè)的熱愛始終是盧曉亭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動力源泉,而這份熱愛也必將推動著他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