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元緒
每個人都有強迫癥。這話是一個醫(yī)生說的,我信。最常見的病例是,出了門又回去檢查門鎖好了沒有。有時候地鐵都坐好幾站了,不放心又折回頭,其實心里明白鎖好無虞,但不去看一下整天都做不成事。我給一個朋友建議:每回鎖好門都靜立兩秒鐘,或者再默念一句“鎖好了”加深印象(有點日本人的做派)。后來他說這招很管用。潔癖也是強迫癥。當年大學宿舍的盥洗室要多亂有多亂,我一室友出污泥而不染,臉盆、牙具從來都按規(guī)矩擺放。有天夜里半夢半醒之間,他悄悄溜了出去,霎時又回來安睡。第二天再三盤問,他才不好意思地坦白:懷疑牙刷頭沒朝上立,怕滋生細菌,睡不著。
我的癥狀算輕微的。比如上樓梯,每回都要左腳登頭一個臺階;沒走到跟前,就調(diào)整好了步子,剛好。當然這是我的隱私,不說沒人知道。還有個癥狀是后天養(yǎng)成的,可能當編輯年頭太久了吧,不管看報看雜志甚至看書信,見了錯別字就要改,不改心里別扭。這毛病大概有遺傳的成分。老父親臥病在床時我去看望,見他兩眼不時地盯著對面墻上的掛鐘。后來我俯身從他的角度去看,原來那鐘稍有一絲偏斜,不用心絕對發(fā)現(xiàn)不了。我上去輕微動了動,他立即釋然了。又一天去外科換藥,疼得他齜牙咧嘴,我緊抱他身子叫他堅持再堅持。大夫的手術(shù)刀剛剛拿開,他還疼得說不出話,卻用手使勁指著前面的桌子。我看了一眼就明白:有只藥瓶離桌邊太近,別碰到地上……
偷慣了東西,進了商店手就癢,這種強迫癥就不大好。當然事情也不盡如此,《歲月神偷》里的小弟,把魚缸套在頭上大搖大擺走出商店,就煞是可愛。編導羅啟銳笑談,自己幼時便偷拿過不少玩意兒(比如公交車牌)藏在家里,不過他沒提有否強迫癥。“偷”是有趣的回憶,有了“癥”就不好玩了。審理藥家鑫的案子時,犯罪心理專家李教授做了個推理,說藥連砍十幾刀時,喚醒了手上平日彈琴的習慣記憶。她的話被媒體置于錯誤的時機和場合,激起了眾怒。事后我想,她說的莫不也是一種強迫癥,恐怖型的?有的強迫癥為環(huán)境所逼。杰克·倫敦的小說《熱愛生命》里,那個淘金者死里逃生后,搭救他的船員發(fā)現(xiàn)他的床鋪四周、被子下面,都藏了許多面包——他餓死過一回,心理被餓變了形。
強迫癥大多隱在行為背后,鮮有議論;當下最熱門的是抑郁癥?!拔矣幸钟舭Y,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边@是網(wǎng)友“走飯”自殺前錄下,用定時工具設置,于自殺后發(fā)出的。這位23歲的女孩一直看醫(yī)生,一直吃藥,陷于病魔折磨而無法自拔。幾乎同時,媒體曝出中國人民大學化學系主任、教授、博導曹廷炳墜樓身亡,年僅39歲。一位抑郁癥患者輕松地說:“自殺是我們最感幸福的事?!笨磥硇腋5亩x真是不同。抑郁癥不分老幼,無論尊卑:海明威、戴安娜、張國榮,怒殺主管的打工仔阿星,給人帶來快樂的“憨豆先生”……全球病友超過5億。當然,我們最熟知的是小崔。
不是這個癥,就是那個癥。孩子的自閉癥,減肥少女的厭食癥,微博達人的寂寞恐懼癥……我們更多的人則在抑郁癥周邊打轉(zhuǎn),游走于焦慮癥、多疑癥、狂躁癥之間,難覓良方。
阿根廷漫畫家季諾有幅畫:患者吃不下、失眠、煩躁、血壓高、手冰涼。醫(yī)生斬釘截鐵地說:你患了高薪缺乏癥。看來,有些病也是東西方普適的,都是一個病根。
要不,趁哪天老板臉色好,跟他提提加薪的事?